本文来自“AI财经社”。
10月30日,滴滴宣布正式将墨尔本定为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总部,这个中国网约车巨头筹谋已久的海外版图又下一城。
早在去年11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就曾自信满满地放出豪言,称已从市场拼杀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滴滴“主场比赛已经结束,下一步我们要去客场试一试”,滴滴接下来的目标是进军海外市场,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
“如果你在8亿用户上碰到瓶颈,那就国际化。”他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这样形容,“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样,从地球到太阳系,那里有60亿用户。”
然而,短短一年,风云变幻。这个“从地球冲到太阳系”的大胆计划才刚起步,滴滴自家的后院就着了火。
恶性事件频出,口碑断崖式坍塌,监管日益严厉,竞争对手群雄环伺,当初如日中天的滴滴如今日子着实不好过,计划已久的IPO进程也不得不暂时搁置。没有人能预料,这个丑闻缠身的网约车独角兽,还能否顺利走出当下的阴影。
出海步子越迈越大
从今年开始,滴滴出海谋生的步子越迈越大。
1月斥资逾1亿美元收购了遍及巴西500多个城市的本地最大共享出行服务平台99,2月成立国际化事业部,4月在墨西哥推出了自有品牌业务。
5月,滴滴在澳大利亚吉朗开始试运营,被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称之为“滴滴的诺曼底登陆日”,6月在墨尔本推出了快车服务。今年11月,滴滴还计划推出大中华版App的中澳跨境漫游功能。
今年9月,滴滴与投资多家出行类企业的日本软银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名为DiDi mobility的公司,在大阪上线出租车叫车服务,首批1000辆出租车加入其中,以后还将陆续进入京都、福冈、东京等主要城市。此外,滴滴还在日本设了中日双语客服,大中华区漫游用户可以在日本直接叫车,用App自带的中日文实时互译功能与日本司机无障碍交流。
此外,滴滴还在拉美等市场推进城市智慧交通项目,并启动“AI赋能社会”共创平台,重点关注环境、安全、健康等领域的全球性公益科技课题,实践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艾媒咨询在今年7月发布的2017-2018中国共享出行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滴滴出行在近三年时间里通过投资或产品技术合作等形式,将全球合作网络延伸至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等1000多个城市,覆盖全球70%以上的市场,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竞争对手Uber围追堵截。今年上半年,滴滴则主要开拓了拉美市场、日本市场、中国香港市场和中国台湾市场。
这一次,将墨尔本设为澳新团队总部,80%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由当地人担任,滴滴的国际版图已初见端倪。
按照程维当初的规划,2018年是滴滴的战略开拓之年,是从上一年的“蹲下去”到“跳起来”的一年,其中海外业务是有力的增长点。然而,国际化布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回本周期长,在盈利模式还不够清晰的情况下,滴滴的步伐也许有些太快了。
滴滴在9月6日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产生了71亿元的研发费用,支付、服务器等其他成本37亿元,亏损急剧扩大至40.4亿元,比2017年全年亏损的25亿元还要多出61%。而在创办后的6年来,滴滴累计亏损近390亿元。
有媒体认为,程维之所以公布这一数字,是为了证明滴滴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以此来博取公众的同情和宽容。但也有分析认为,滴滴的亏损,与今年进一步推进的国际化战略不无关系。
在海外市场的大踏步扩张,固然是以往政策的延续,但对于在国内一心蛰伏、“All in 安全”的滴滴,也未尝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投资者感到厌倦了
今年下半年,志得意满、自以为在国内战场取得完胜的程维遭遇了滑铁卢。
5月郑州空姐打车遇害,8月乐清女孩遇害,两起令人心痛的恶性事件,瞬间将滴滴推到了风暴中心。滴滴的运营监督和风险控制能力备受质疑,曾经风头无两的独角兽一路跌至谷底。
一时间,质疑和雪片般飞来,有人打电话痛骂客服,说滴滴太冷血,有人跑到柳青的微博下留言骂她,许多员工陷入了道德审判与自我怀疑。
有媒体称,某些投资者对滴滴出行越来越感到厌倦了。
10月30日,有报道称,滴滴出行的部分股票在私下交易中易主,交易的价格显示公司的估值大约在500亿美元到520亿美元之间。有分析认为,滴滴估值下降,主要受今年的两起谋杀案影响,公司营收增长预期将放缓,从而影响公司价值。
监管文件显示,一些投资基金在最近几个月中减记了他们持有的滴滴股份的价值。其中,Davis Advisors LP管理的一个基金在今年夏天降低了其持有的滴滴出行股份价格,该基金持有的滴滴股份从价值从1月的3.451亿美元降至7月的3.218亿美元,减少了约7%。界面新闻也报道称,很多滴滴D轮以后的投资人开始转让滴滴的原始股。
对于滴滴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尴尬境况。
从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共计融资18次,融资金额超过240亿,堪称史上融资次数最多的非上市公司。在巨额资金支持下,这家堪称天之骄子的公司将网约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把握在手中。
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滴滴出行还曾以560亿美元的估值从日本软银、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等投资者手中获得40亿美元融资。今年4月,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出行计划最早今年上市,融资估值将高达 700 亿至 800 亿美元,而且已经同多家投行洽谈 IPO 事宜。
如今,滴滴原本提上日程的IPO计划已经搁浅,国内外卖业务暂停,共享单车业务推进也放缓。
知情人士称,这家估值从560亿美元跌至500亿美元的公司可能放缓融资计划,2019年下半年再进行IPO。接近投行的消息人士告诉凤凰网,“市场上有人拿290亿美元(估值)在卖滴滴,接近腰斩。滴滴内部认为估值太低不如再等等,不必要非要在二级市场把自己扒光。”滴滴方面则回应称:“目前公司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做安全,没有上市方面的考虑。”
程维意识到,一路狂奔的滴滴已经行到了悬崖边上,“内部体系提升跟不上规模扩张,就像灵魂跟不上脚步”,必须马上紧急踩下刹车。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众志成城,All in安全”的口号喊出来,滴滴痛定思痛,开始了全面整改。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没有人知道,它是否还来得及改弦易辙。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滴滴迅速关闭了每日单量达到50万单的顺风车业务,暂停深夜服务,内部取消增长目标,迎接多部委大检查,还上线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在如今滴滴App的安全中心里,有紧急联系人、行程分享、一键报警、行程录音等功能。仅十一长假期间,就有405万用户添加了紧急联系人,606万人使用行程分享功能,行程中录音已经覆盖90%以上的订单。10月18日,滴滴客户端还实行了“黑名单”功能,乘客和司机可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平台在12个月内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
此外,滴滴加强对司机的安全审核,包括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每日出车前须通过人脸识别等,深夜运行的司机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同时,滴滴正在筹建安全监管顾问委员会,自建客服团队从原来的5000人增加到了8000人。就连滴滴出行的公众号中,也没有了过去轻松活泼的营销体,连续数天都是与安全相关的内容。
然而,一箩筐“缝缝补补”的措施出台,未能彻底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对滴滴失去信心的消费者,大多对此持冷眼旁观的态度,许多司机在严厉的政策面前萌生退意,滴滴的困境似乎并未得到太大改善。
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滴滴以自己的失误,给竞争对手拱手让出了难得的机会窗口。曹操专车、神州租车、首汽约车等早已伺机而动的竞争对手趁机发力。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和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入局,争夺这块巨大的蛋糕。
全球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今年6月发布的2018 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享出行用车次数在2015至2017年分别为10亿、60亿和70亿人次,规模和成长速度都堪称惊人,用户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实际供给,市场发展潜力远大。
去年进入南京后,美团今年又在上海运营打车业务,并与滴滴展开了激烈的补贴大战。滴滴的老对手也通过高补贴的方式吸引新司机入驻平台,以首单免起步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在支付宝页面上寻找高德出租车,可以同时呼叫多家平台的车辆,而且不收取中间费用。
10月19日,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移动出行平台”的哈啰出行宣布正式接入嘀嗒出行,在北京、杭州、武汉、广州、厦门、大连、西安、郑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嘀嗒出租车业务。
10月24日,戴姆勒与吉利宣布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未来将使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E级车、V级豪华多功能车、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及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纯电动车型,为消费者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巨大的舆论压力、监管压力和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滴滴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但它似乎没有多余的精力一一应对。
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自查和整改之后,滴滴的努力似乎初见成效:自9月4日以来,日均每百万订单车内冲突数从52.2单下降到27.1单,冲突率下降了48%。但它还是没能回答程维在内部信中提出的“终极问题”——滴滴到底有没有能力,能不能保护用户的安全出行?互联网出行到底是不是一个应该存在的行业?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没有人知道,可能压垮滴滴的下一次恶性事件会不会、将在什么时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