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商产经”,作者周子荑。
此前,快消行业巨头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变卖工厂引发了一系列思考,除了快消行业业绩下滑的现实更加裸露以外,轻资产的管理模式也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前,燕京啤酒又发布公告宣布关闭部分工厂,轻资产模式的熊熊火焰又烧到了啤酒行业?
7月7日,燕京啤酒在答投资者提问时对于关闭工厂的问题介绍说,2017年,公司提出“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一边继续支持、扶持优势企业,保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一边投入更多精力在劣势企业,使其有所改观。对个别不再有存在价值的企业,经过权衡之后,可能会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关厂,使公司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可见,燕京啤酒出于成本控制、资源集中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关闭一些产能落后的工厂,这也是公司面对业绩下滑的无奈之举。财报显示,2014年-2016年,燕京啤酒营收分别为135.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26亿元、5.87亿元、3.12亿元,逐年下滑。
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燕京啤酒近几年的经营情况不好,除了两广地区、内蒙古和北京地区外,其它地区的工厂开工率很低,又面对较高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不得不关闭一些落后的工厂。
而燕京啤酒的这一调整又与企业新领导人上任有关。资料显示,6月12日,燕京啤酒刚刚完成换帅,赵晓东接替李福成担任燕京啤酒集团新任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刘翔宇、谢广军任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新任领导层上台后做了一系列的举措改善业绩,而关闭工厂则是其中之一。
而值得注意的是,燕京啤酒并不是第一家关闭工厂的啤酒企业,近两年,大量的啤酒企业纷纷关闭工厂,转向轻资产运营。资料显示,华润啤酒率先关闭工厂,重庆啤酒也关闭了安徽亳州公司,并关闭了多个亏损工厂,青岛啤酒实际上也已经通过搬迁的形式关闭了一家工厂。而外资企业百威英博去年关闭了舟山的工厂,而嘉士伯则在去年一年关闭和处理了中国市场的17家工厂。
众多啤酒企业纷纷关闭工厂背后自然是面对啤酒行业不景气的无奈。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我国啤酒行业经历了连续25个月的负增长,直到2016年8月才由负转正,而进入2017年以来又进入负增长通道。行业大背景的不景气逼迫众多啤酒企业纷纷关闭工厂,去产能,谋发展。
而众多啤酒企业关闭工厂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朱丹蓬介绍说,例如百威关闭舟山的工厂是因为舟山工厂规模较小,设备较老,是主动关闭,而重庆啤酒等企业关闭工厂更多是面对业绩下滑、工厂开工率较低的无奈之举。
无论怎么说,关闭工厂也是众多啤酒企业谋生存的举措。啤酒行业专家方刚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当前啤酒消费趋于成熟,各巨头必须从“抢份额”向“求利润”转变,追求费用的理性投放,关闭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见血点,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啤酒企业这样做。
此外,此前可口可乐将自己的瓶装厂卖给中粮和太古,康师傅也发布公告卖掉了旗下五个非核心饮料生产工厂。面对整个快消行业的不景气,各大快消巨头纷纷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似乎已成为必然。
对此,朱丹蓬表示,整个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的野蛮生长之后,逐渐开始发展精准细分市场,快消企业产能虚高和产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存在,急需去产能,因此,轻资产运营是快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而,啤酒行业的轻资产运营又和其它快消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有很大不同。记者发现,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快消企业都是变卖资产,去产能并找到合适的接盘人,而各大啤酒企业纷纷关闭工厂,而没有出售资产。
对此,一位从事啤酒经销的内部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啤酒企业售卖工厂根本无人购买,因为啤酒行业的成本高,附加值低,主要依赖人力,很少有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例如,让一此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从事啤酒行业,即使给予知名品牌大区经理的职位都无法吸引人来。
朱丹蓬认为,啤酒企业关闭工厂根本不会有人接盘,因为各大啤酒企业自己都无法解决自身的产能问题,而这又源于当前行业较强的垄断性,当前啤酒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集中度已经达到70%-80%,其它啤酒企业份额很小,关闭工厂更像是在甩包袱,大有“割腕断臂”的意味。
“啤酒企业关闭工厂主要是因为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较低,而其它行业的企业转向轻资产还很可能受部分国家政策的影响,例如环保方面的政策。”一位啤酒经营人士如是说。(编辑:曹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