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点医疗器械股,你就out了

35980 12月24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瞪羚社”。原文标题《为什么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

导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我国,2014-2018年医疗器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2556亿元,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300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00亿元。

为什么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黄金10年?

为什么会有“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黄金10年”这样的推断?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居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未来10-20年内,我们确信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市场,所以整体的市场规模和空间都是摆在眼前的。而我们从一些数据发现,我国医疗产业结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愈加印证了我们对医械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的判断:

1、市场空间:进口替代存在的空间和动力都非常大

① 第二大医疗市场是“虚名”,产业结构仍需升级

2019医疗器械蓝皮书指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医疗器械制造能力,但医疗器械产品依然存在结构性差距。如技术、材料、装备和工艺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引领下的新概念,难以制造出符合医学技术趋势的高附加值新产品,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攻克,有的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有的产业结构过于分散。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与国内制药企业的3亿——4亿元相比较,还存在巨大差距。

② 器械与药销售、上市公司比例失衡

再来看看,医疗器械与医药销售规模的对比,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1:1,在全球平均70%,而在中国只有25%。另外一个数字是人均的医疗器械的消费金额,那么中国只有6美元,发达国家达到了100美元,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士,500美金,所以差距非常巨大。这么大的一个差距,其实就意味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器械板块的上市公司和生物制药板块的上市公司的占比也不是一个概念,基本上可以看到器械的上市公司在A股里屈指可数,而药物的上市公司非常多,当然随着科创板政策的推动,差距有所缩小,但仍有不小差距。

③越是招标控费,进口替代趋势越强

我们知道国家近些年在招标和保险控费有着明显强化的趋势,这是由国家的医改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而国家越是招标控费,进口替代的趋势就越强,保护国产的趋势越强,可以看出国家也是在有节奏的在扶持国内的中小企业,给他们更多缓冲的时间来赶上国际上的公司,和他们竞争。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动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增长的空间十分广阔,尤其是国产进口替代这块,还远远没有完成。

市场空间明确了,而如何判断其快速发展如何体现?引用一位投资人的话:创新和投资永远是跟市场大小成正比的。中国近几年来医疗器械公司做的很多都是进口替代,在外国的人眼里东西很烂。但后来东西越做越好,创新循循渐进的在发生的。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地方、人才落户的政策逐步优化完善,国内外的公司研发投入也在不断的加大,很多投资机构也都在不断地聚焦医械产业来投资,在多重因素的带动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腾飞其实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个快速就体现在国内配套机制下:

2、驱动配套机制:国内条件发展慢慢完善,足以支撑行业快速发展

①政策因素:2017-2018年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和落实,良好的法规环境让行业已经感受到了“黄金时代”的到来;2015年政策提出“医养结合”为重点;2016年《健康中国2030》出台,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尤其是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建立、MAH制度的建立等。还有更多就不再赘叙,大家也可以从身边的环境感受到,各园区竞争科技人才简直到了异常疯狂的地步,只有让科技富起来,培育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也就水到渠成了。

②人才因素:搞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医疗器械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感觉招一个高水平的人才是很难的,那么创新自然就慢下来了。但是随着近10几年国内院校生物工程学系的崛起,包括清华北大浙大等,还有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百人千人计划等政策,这些都确实是为国内医械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很多的核心人才,虽然包含了利益在里边,但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③财富效应(资本市场配套机制):本土的金融市场造富效应无疑也是很重要的,随着7月份科创板的推行,5个月来已有10家医疗器械企业登陆,科创板已经成为了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沃土,尤其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医疗器械企业,科创板为其提供了一条完美的企业团队造富捷径和投资人退出通道。不仅国内资本市场机制逐渐完善,随着国内医械产业区集聚,产业承接能力开始加强,并购活动开始兴起,这也同样带来了十分多的机会。

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

全球前20医疗公司概貌

我们看到全球医疗器械的20强,只有美敦力和强生是300亿美元销售额量级的,100亿美元左右的只占到一半,再下来就是50亿美元的公司,榜单之外再下来大量的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榜中没有中国的公司,作为医械第二大规模的市场国,还是比较难看的,不过起步低,意味着弹性和增长空间更大,由此还望医械同仁们共勉。

接下来我们看看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

1、品种繁多,机会分散

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我们很难能看到有医疗器械的全科人才,品类多意味着我们投资和创业的机会也非常多。每一细分品类有其自己的机会,看起来感觉不大,但是点子不错就能活得很好。举例看大设备有影像,小设备有诊断仪器,耗材有高耗、低耗等等。分类繁多,运营环节便也多,但是就是比较散了。

2、增长速度快,利润丰厚

虽然器械的毛利率低于药品,但药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远远高于器械,而且如果是在器械领域,一些企业的创始人或者首席科学家在行业内有丰富的经验,手里掌握着核心技术的,项目失败的风险相对是比较低的,接下来无非就是能否快速拿证和做市场推广,所以成长和增长是很快的。一般医疗器械的毛利率都大于50%,如果是一些细分如高值耗材这些就更高,到80%这样,利润是很丰厚的。但是很多医疗器械中小型企业看起来数据很不错,也有拳头单品,但是到一定规模增长就停止了,这是由于往往单个品种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他是会有一个天花板,有些单品种天花板是1个亿,大一点是10个亿这样,都是行业的生态。

3、投入风险相对低,周期相对短,但先发优势明显

企业面临的单品种的天花板都是一样的,如果企业没办法上市或者并购退出,背后的投资人显然是很难受的,所以这里为什么说先发优势很重要,就是如果你不能拿到前三张证,无法进入第一梯队,那么该医械项目的投资价值是存疑的。

4、颠覆式的技术创新少,更多是成熟工业技术的转化

从医学领域角度来说,像比较颠覆的创新点,其实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它都是很多基础理论的突破。我们很多国内的医械企业现在做的很多东西还是在应用层面,那么应用层面要有突破的话,就不能光从医疗的角度来想问题,要放眼到整个工业的各个环节,去跟我们相关的这些环节去找创新。再怎么说医疗也属于工业的一个范畴,因为它毕竟是基于工业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接下来的创新就是要跨界去工业行业、去半导体行业、去计算机或者去一些平时我们可能觉得比较陌生的行业,去找到真正的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的突破点,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或者治疗效率,同时又是安全的这些产品。

比如说强生,它自己没有做什么创新,大部分是买回来的。真正创新的是小公司,比如说达芬奇,波科等等,但即使是达芬奇和波科介入的都是成熟工业技术,是经过几十年验证了的。

5、医械项目成败很依赖创始人

如果项目创始人是优秀的,企业的成功、做大做强概率会比较高。如果你单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的话,产品好,那么未来(并购)退出机会是比较大的,估值还要再看时机。这里要说的是,做器械,对团队的运营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如此,其对投资人的产业经验要求也比较高,既要看懂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些东西,也要会看团队、看人,还是得遵循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才行,你说让做外科的去做消化内科,那肯定是不行的。

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逻辑

1、首先考究市场空间及先发优势

判断这个医械行业细分领域是否是好的市场,最实际的还是需要靠市场容量去评判,千亿市场>百亿市场>十亿市场,这是一定的,所以市场空间要足够大,如果是属于第一梯队没有形成或者是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是最好的,往往这种情况下该领域的有效证会在3张以内,我们会用是否有先发优势来评判企业的价值,第一张证是最有价值的,第二张证价值减半,第三张就再递减,如果是到第四张基本上你的优势是很弱的,能抢到的市场份额就很有限了。

2、其次看产品创新性

产品怎么看,其实可以分为这几类:颠覆性产品、改良型微创新产品、进口替代产品;颠覆性产品没的说,它的创新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享受高估值和市场追捧。而改良型创新产品就要考虑它的创新点是否符合现代医疗领域实际需求、产品安全性是不是更佳、技术创新性的含金量如何,如果是贴合市场的,它会侵蚀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做的是存量策略。最后重点说下进口替代,进口替代又分简单模仿和非简单模仿,简单的模仿来做中小医械企业肯定是做不过上市公司的,因为上市公司拥有的资源配置比你多的多,就算有些公司另辟蹊径吃到一些市场份额,但风投介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非简单模仿指的是做模仿的厂家还是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药里面的me-better)在里面的,这也是未来进口替代的主旋律:进口替代2.0模式。

3、最后识人

人永远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优秀的企业家永远都是稀缺品,投资是投人,投资人要发现一个好的企业家实在是太难了,可谓是万里挑一。

但无论是自己创业也好,投资也好,投医疗器械领域的细分领域,如果你找准了前3张证,卖给上市公司,你的收益还是不错的,只要估值足够便宜。

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我个人感觉不错的几个方向有心脑血管、眼科、外科和伤口管理等,简单提一下:

心脑血管科:国内致死排名第一的并不是癌症,而是心脑血管疾病,全球市场约400亿美元,国内市场40亿美元,不过国内的本土玩家普遍规模不大,这个领域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所以未来国内在这个方向跑出来的器械公司一定不会少。目前常见的器械包括:起搏除颤器、人工器官(心脏瓣膜、人造血管)、除栓器等。

外科:外科集中在微创,机器人和内窥镜,大品类,市场空间容量毋庸置疑,全球300亿美元,国内只有30亿美元左右,市场增速年均20%+,而且外科技术遍布几乎所有科室,特别是高级别的微创现在需求越来越大,能微创谁想开大口子?内窥镜也不用说,部分科室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是国外巨头把持,像泌尿科,奥林巴斯起码超一半的份额了,国产替代的机会肯定有的。手术机器人也不用问,看达芬奇就知道了。

眼科:逻辑也非常清晰,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10个老人里有几个眼睛是不花的?不信看看二级市场的爱尔和欧普的市值就知道了。全球市场超过300亿美元,国内只有20亿美元,但是国内的厂家做得非常差,没有一家厂家能够完成进口替代,典型像波切机,人工晶体等等。

伤口管理:这个是“现金牛”,全球市场超过150亿美元,行业增速年均保持在30%+以上,典型产品包括敷料、缝针和缝线等,医疗人都懂的...

(编辑:李国坚)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芯片股领涨十年,2020年会怎样?

12月24日 | 万得资讯

2020年通信投资策略:5G仍为投资主线 手机和应用是重中之重

12月18日 | 中信建投证券

2019年汽车市场增长压力加大,商强乘弱局面稍有改变

12月16日 | 智通编选

天风证券:汽车行业步入加库存周期,增长有望回归中枢,2020年将呈现缓复苏

12月16日 | 天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