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一幕发生

40951 6月22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腾讯证券”。

几个月前,美国联储结束了他们的流动性爆炸实验,开始将现金从经济和金融体系当中抽出。ZeroHedge报道称,美国银行近日发布了他们最新的量化紧缩分析报告,指出,鉴于当初的量化宽松主要特质就是创造一个过多资金追逐过少债券的,低利率的、信贷利差紧缩的、波动率低迷的环境,“毋庸置疑,量化紧缩自然就会不时导致相反的结果,比如利息提升,信贷利差增大,以及市场环境波动更加剧烈”。

只是,局面还没有完全失控,这是因为事情依然处于“中间阶段”,即正在从量化宽松转为量化紧缩的过程中,一切都在有序进行,但是美银的信贷团队还是警告称,“由于需求的降低,今年迄今为止,高等级信贷市场在技术面还是受到了明显的削弱”。

事实上,伴随从量化宽松到量化紧缩的缓慢转变,诸如更高的利率、更大的信贷利差,以及更剧烈的波动等,一切都已经开始展现。

当然,对事情的进展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市场没有因量化宽松而受到重大损害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主要外国央行,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央行并没有采取与美国联储一样的量化宽松政策,相反都在通过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等政策继续进行着货币供应扩张,哪怕其力度也已经在逐渐减轻。

几大央行之间这种政策取向的歧异达成了某种平衡,著名投资人冈拉克(Jeff Gundlach)也上周指出,正是这种平衡使得整个系统能够长期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坚持下去,每一次美国的债券收益率因为量化宽松和加息而过度上涨,就会有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银报告执笔者米克森(Hans Mikkelsen)总结道:“由此,美国的收益率便无法过度上涨,而固定收益市场的波动也就保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尽管欧洲央行已经在上周宣布年内结束量化宽松,但是他们重启明确的“日历指引”,无疑是一种超出市场预期的鸽派姿态,而且他们还许诺说要在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负利率政策,因此风险资产并没有出现失控的崩盘局面。

最终,显然还是鸽派占据了上风,欧元汇率因此受到重挫,因为欧元区的负利率其实正是发挥着类似量化宽松的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放弃固定收益,去承担更大的风险。

问题在于,负利率政策只能控制短期利率,难道欧央行就不需要靠量化宽松去影响长期利率了吗?还真未必需要:在负利率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欧元区投资者哪怕想获得0.50%的收益率,都将不得不承担可观的利息风险或者信用风险。无论是在利率还是品质曲线身上,都可以看到巨大的趋平压力。

有趣之处也正在于此,美银的报告指出,“这是我们之前从未见到过的变化”,量化紧缩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了,而现在,量化紧缩还是在一个主要外国央行执行量化宽松/负利率政策的背景下展开的。鉴于欧洲和日本央行都遭到了显而易见的挫败,未能达到他们接近2%的通货膨胀目标,他们从量化宽松到量化紧缩的路恐怕还要很长,显然要历时多年”。

那么,对套利交易的实际操作,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在从量化宽松逐步转向全面量化紧缩的阶段,美银对看好信贷交易的观点越来越感到怀疑。

“尽管我们认为高品质信贷利差今年会呈现区间振荡情势——而且实话说,由于供应压力减轻和大家逐渐对意大利风险进行切割,振荡区间还会较大——我们依然相信,欧央行量化宽松的结束意味着明年和2020年将出现适度增大的振荡区间。”

“这是因为,欧洲央行目前每年买进4000亿欧元的债券,迫使投资者涌向美国市场。当他们的量化宽松结束,从欧洲到美国的资金就会减少,技术面的情况便会恶化。哪怕相对税后债务成本由于更高的利率和更低的企业税率已经有所增加,但这也只能部分抵消前者的影响。”

“唯一的关键问题是,那些确定了当前市场日间交易情绪的计算法则、回购,已经央行对股市的不时干预(主要是瑞士和日本央行)到底何时才会退潮,将市场还给基本面和市场逻辑来控制。”

相关阅读

美联储公布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35家大行均通过第一道考验

6月22日 | 华尔街见闻

美股:熊市指标被触发?

6月3日 | 智通编选

美国银行:19个熊市指标中已有13个被触发

6月2日 | 智通编选

美银预计导致6万亿美元市值损失的股市大跌会重演

3月3日 | 智通编选

当标普500日渐“ETF化”美国银行发出警告信号

7月6日 | 曾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