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香港,你是否愿为声音付费?

81348 6月6日
share-image.png
聂一洲 智通财经研究员

每个因压力、焦虑以及吃太撑而失眠的深夜,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研究显示,在接受网络调查的人群中,46.9%的网民有过失眠状况,其中“压力山大”及“长时间作息不规律”成为导致失眠的罪魁祸首。

虽然从医学调理的角度来讲,舒缓心情、吃饭规律可以根本治疗一众人群。但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肉体的好转却不能治愈那些在深夜怅然若失的灵魂。所以,何以解忧?蜻蜓FM的回答是,听高晓松讲故事。

作为蜻蜓FM热播榜及畅销榜常年位列前三的“头牌”,高晓松的《矮大紧指北》当年首月开播便获得10万人付费订阅。这让蜻蜓FM意识到“声音变现”的可能,而这也为其日后给资本市场讲故事做好铺垫。

香港能否接纳“蜻蜓”?

6月3日,网络音频平台蜻蜓FM首席运营官肖轶在接受采访时说,蜻蜓FM目前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计划在两到三年内上市。

但是随后这位首席运营官话锋一转,“至于上市地点,会选择理解蜻蜓FM商业结构和业务模型的股市,不过现在还没最终确定”。

这一语调可谓颇为“暧昧”。众所周知,在网络音频领域,身为“一哥和二哥”喜马拉雅和蜻蜓FM实际早已开始暗中争抢“行业第一股”的宝座。毕竟身居互联网,二者都对“网络效应”的魔力心知肚明,谁首先获得资本的青睐都可能瞬间在垂直领域与对方拉开差距。

但实际上前几天,网传喜马拉雅估值200亿即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被官方一口否认之后,蜻蜓FM似乎松了口气,开始与外界打起了“太极迷魂阵”。虽然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港股支持比较多,比如沪港通深港通,再加上之后将出台的CDR政策,上港股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从肖轶的话中看出,蜻蜓FM目前依然在A股与港股之间摇摆不定,虽然时间说可能会有2、3年之久,但大概率只是公司内部给自己做出选择的一个缓冲,他们更多的是想知道来自市场的反馈。

那香港能够“理解蜻蜓FM商业结构和业务模型”吗?这是肯定的。

虽然蜻蜓FM在商业形式上与腾讯、阿里之流相差较远,且又非直播、游戏等视觉娱乐形态,靠“声音赚钱”,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实在过于小众。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身处互联网大环境的蜻蜓FM,其商业形态依然是“用户驱动型”。而这种商业形态的运营逻辑简言之就是“用户时间即是金钱”。

这种商业变现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产品尽可能“留住用户”,增长用户的本产品使用时长,然后再通过在产品中各种“诱导消费”实现变现。

结合蜻蜓FM的APP内容,可以看出其与“用户驱动型”经济形态商业逻辑十分契合。

蜻蜓FM在产品内容方面向用户同时提供免费的音频内容与付费的音频内容。通过免费的优质内容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再加之以更具吸引的优质付费内容引导消费,从而实现内容变现。而蜻蜓FM作为平台方,最主要的事情便是获取独家的优质内容生产方,以此来提高用户留存度和粘性。

若从这一层面来看蜻蜓FM,其实很容易发现,这家公司的商业运营模式似乎与网络直播行业类似。而目前映客直播已在港IPO,而斗鱼、花椒也相传将在港上市。可见香港目前已做好准备迎接互联网新经济公司,所以作为其中之一且是网络音频领域独角兽的蜻蜓FM来说,选择香港获得更高的估值似乎并不是难题。

投资者是否认可蜻蜓?

蜻蜓FM目前面临的问题或许更多是自己能否被投资者认可,这一点不论放置A股还是港股,似乎都是如此。那蜻蜓FM赢得投资者青睐呢?

先从硬数据开始说起。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蜻蜓FM活跃用户数达到1552万,启动次数为10.3亿次,使用时长为3.1亿小时,这说明蜻蜓FM的用户体量较大,为付费用户转化提供基础。

另一方面,据统计,2017年1月蜻蜓FM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为8.5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54.5分钟,次月留存率为78.1%,在对比产品中均居第一且与同业竞争者差距较大。这说明蜻蜓FM用户收听习惯培养好,用户粘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高的付费转化可能。

在用户画像方面,蜻蜓FM 85.7%的用户群体均为中等消费者,且63.3%的用户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根据蜻蜓FM付费金额及分布概率来看,低于30元的单品消费还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且产品收费也在大多数消费者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那么问题来了,用户为何要为蜻蜓FM提供的内容付费?用户的付费驱动力是什么?

回答这一点则需要从蜻蜓FM的内容说起。蜻蜓 FM 成立以来深耕 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领域。这一领域兼顾PGC的专业以及UGC 的“接地气”,也符合网络音频行业发展的商业逻辑:生产优质内容。

为何一定要强调优质内容呢?这或许与音频节目的局限性有关。相对于互联网直播而言,网络音频天然缺乏产品对用户的直观视觉冲击,在用户接受音频信息的同时,往往需要通过“想象力”转化为大脑更易接受的“画面”进行理解

这导致音频产品相对于直播更不符合“人类倾向于接受更无脑产品”的设定。这使得音频产品需要在内容上给予用户更大的刺激才能持续吸引用户,这也是为何音频产品对优质内容更苛刻的核心原因。

而PUGC以其专业性和娱乐性满足了音频产品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成为目前最适合音频产品发展的路线,而蜻蜓FM从一开始便以此作为核心内容,可见其产品定位十分准确,而用户反馈也证明其走的路线是正确的。

以高晓松的《矮大紧指北》为例,2017年6月蜻蜓FM推出高晓松《矮大紧指北》价格200蜻蜓币(200元人民币),其预告推出仅3天播放次数便已达78万。这说明优质的PUGC内容是驱动用户为产品付费的根本因素。

不过,这也为公司经营带来较大成本压力,最大的成本来自于内容生产方的版权。根据肖轶介绍,蜻蜓FM在版权采购成本方面,2017年在原创内容的版权投入资金便达到亿级,而在2018年会翻倍,超过2亿。

巨大的内容获取成本也是造成蜻蜓FM在2017年“微亏”的主要原因。不过肖轶同时表示,“音频版权成本不像视频领域泡沫化那么严重,还没有到恶劣竞争或恶意抬价的地步”,体现出公司对于成本可控性的把握。

但实际上,音频版权或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由于目前市面上头部优质资源严重稀缺,高晓松、吴晓波等优质内容产出方几乎成为平台眼中的“濒危物种”。在流量经济与市场压力下,版权水涨船高还是存在很大可能,这也将导致“成本可控”成为天方夜谭。

所以可以预计,成本的潜在风险会迫使蜻蜓FM等平台方加速挖掘用户付费价值。但在目前整个互联网产品付费转化率低迷的大环境下,若想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如何让用户自觉付费便会成为一门艰难的艺术。


相关阅读

蜻蜓FM回应上市:两到三年内,更看好港股

6月5日 | 王梦艳

新股解读|美的置业:董明珠眼中“不务正业”的制造业地产商大揭秘

6月1日 | 聂一洲

新股解读|联合智控:让外国二手车爱上“中国造”

5月31日 | 聂一洲

新股解读|途屹控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日本游

5月30日 | 聂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