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王涵论宏观”微信公众号,作者为王涵、陈娇等。
内容摘要
事件:统计局公布2017年12月份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1.8%,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9%;PPI同比4.9%,略高于市场预期4.8%。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1)CPI:食品、油价拉动显现,医疗服务放缓;
2)PPI:同比回落,但环比不弱;
3)2018年春季:寒冷天气+油价,CPI上行压力增大;
4)2018年上半年PPI同比可能仍维持在较高位。
正文
CPI:食品、油价拉动显现,医疗服务放缓
2018年12月CPI环比0.3%,尽管低于季节性规律的0.5%,但分项数据指向食品(寒冷天气)和油价的拉动已开始显现:食品中的蛋类和鲜果价格环比均超出季节性规律;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上涨明显。但是,2017年持续拉动非食品价格的医疗保健环比涨幅连续第3个月放缓,这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基本完成有关,预计2018年医疗服务价格将回归季节性,对非食品CPI的支撑可能逐渐减退。
食品方面,兴业证券农业组点评如下:
12月蛋类价格同比上涨11.4%,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鲜瓜果价格同比上涨6.3%,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0%,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下降8.6%,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4.2%,影响CPI下降约0.2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8.3%,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近期鸡蛋价格迅速上涨,站上历史高位,对CPI的贡献扩大。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相关种植链商品如瓜果蔬菜上涨,对CPI产生正贡献(或负贡献收窄)。水产价格延续2017年以来的强势。畜禽方面,最大权重的猪肉价格仍然同比下跌,是CPI负贡献的主要来源之一;禽肉价格持续上涨,对CPI贡献已经转正。
预计2018年1月农产品对CPI负贡献将继续收窄。1月全国普降雨雪,畜禽肉蛋菜普遍上涨,对1月CPI或有一定冲击(极端的例子金针菇月涨40%)。我们预计18年上半年食品对CPI贡献将由负转正。主要来源以下几项:鸡蛋、禽肉已经维持上涨趋势超过半年之久,叠加2017年超低基数,2018年上半年将有较大正贡献;瓜果蔬菜见底回升,对CPI或产生正贡献(或负贡献大幅收窄);猪肉价格仍然同比下跌,但跌幅预计收窄。
PPI:同比回落,但环比不弱
2017年12月PPI环比0.8%,相比上月的0.5%有所上升。PPI同比较11月下滑主要是来自基数因素的影响,2016年同期的PPI环比高达1.6%。PPI环比仍相对偏强,可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北方取暖带动天然气价格上涨,对应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涨幅扩大;第二,国际油价上涨,带动石油加工、开采等行业涨价;第三,取暖季限产带动钢铁、水泥等价格上涨,不过2017年12月螺纹钢现货价格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12月中下旬进入需求淡季,价格出现明显回调。
2018年春季:寒冷天气+油价,CPI上行压力增大
通过季节性外推,2018年1月CPI同比可能仍处于2%附近,但2月CPI同比可能上升到2.5%甚至更高。我们认为,除了春节因素外,2018年2月开始的通胀上行可能由以下三大因素带动:
1)原油价格上涨。截止2018年1月10日,WTI油价已达到近63美元/桶,即使假设油价不再持续上行,而是维持在60美元附近,2018年3-8月期间,原油对CPI同比的拉动可能也会维持0.2-0.3%;
2)鲜菜由拖累可能转为拉动。2017年的低通胀,部分是因为年初温度较高带来鲜菜价格走低,而2018年初全国大范围降雪,带动鲜菜、鲜果价格环比走高,推升CPI;
3)猪肉价格拖累减小。考虑到2017年猪价基数不高以及环保对猪肉供给的影响,2018年猪价对CPI的拖累有望较2017年有所减小。
除以上三大因素之外,PPI向CPI的传导效率也可能上升,为CPI上行带来进一步压力。
2018年上半年PPI同比可能仍维持在较高位
2017年PPI环比平均涨幅略高于0.41%,而2017年下半年则高达0.68%,这意味着2018年PPI同比读数可能受益于基数效应,维持在较高位。假设2018年上半年各月PPI环比为0%,则上半年各月PPI同比均值在3.8%。从当前上中游的供需情况来看,此前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过剩情况大为缓解;而中下游行业如工程机械、酒类也因成本端压力而提价,2018年上半年的PPI环比大幅下行的风险可能也不大。结合基数和环比预期,2018年上半年PPI的同比读数可能较高。
风险提示:
1)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突发事件;
2)其他与预期不符的政策变化。(编辑:曹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