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转型:激烈竞逐的大中小,雪上加霜的城商行

27736 12月5日
share-image.png
亿欧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最新的深度产业创新分析文章。

本文来自“亿欧网”,作者为周紫薇。

不做对公,今天吃不上饭,不做零售,未来吃不上饭。几年前,招商银行(03968)原行长马蔚华的一句话成了如今银行业发展境状的真实写照。

向零售业务方向转型升级已成为近年来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经济新常态以及监管趋严态势的必然选择。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也是一些中小银行艰难处境下的一颗救命稻草。

是什么让银行重新拾起曾经被自己冷落的业务?

银行的两大业务:对公业务,零售业务。

银行零售业务(也叫零售金融业务)一般主要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或家庭及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有价证券交易、代理服务、委托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所有对个人的服务都是零售业务。

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

从理论上看,零售业务应该是应该是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一站式打包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商业银行开辟新市场、新领域、新经营方式的主要工具。但随着银行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公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十年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积极拓展对公业务,在创利方面,我国银行业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银行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对公业务,零售业务的利润相比起来要小得多。零售业务也因此很长时间一直在坐“冷板凳”。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被“冷落”的零售业务,如今已经成为各银行互相竞逐的风口。

1、多重不利联合冲击,银行业外部压力陡增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加之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企业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导致坏账风险陡增。金融脱媒、利差收窄和不良率攀升等不利因素挤压了曾经作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业务,对公业务举步维艰,银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而由于零售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弱、经营风险较低而成为不少银行转型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零售”一词大热,无论是2016年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还是如今各大银行纷纷转型布局的“大零售”方向,万亿的零售市场都吸引着无数的目光。事实上,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国内银行业便已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即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脚步的加快,未来的中外银行竞争将首先在零售银行和私人理财领域展开。

进入2006年,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步伐,在其先进的经营理念、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及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的推动和支持下,不断拓宽零售银行服务渠道和业务品种,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的银行业纷纷明确把零售银行作为主要战略方向之一提到议事日程上,工行(01398)提出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农行(01288)把零售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中行(03988)牵手苏格兰皇家银行主攻私人银行和理财业务,建行(00939)以加强中小企业贷款为契机,加大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力度,交行(03328)表示将聚焦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战略地位突显,在银行业务里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麦肯锡报告中显示,自2009年开始,零售银行业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零售银行正逐渐成为银行收入成长的重要引擎。麦肯锡方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零售银行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

回归零售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然选择。

2、百万亿市场份额,零售业务的饕餮盛宴

近日,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和中国直销银行联盟发布《中国中小银行发展报告(2017)》(下称《报告》)。《报告》显示银行业大零售市场到2022年整体规模约将达到100万亿,中小银行将面临着新增约30万亿规模的大零售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富裕群体也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中产阶级兴起、个人收入和资产的上涨使得个人客户对零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财富管理市场井喷,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因素都给零售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且发达国家零售银行业务利润占了银行总利润的5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不到20%,发展潜力巨大。

3、“颠覆者”金融科技,零售转型的强大工具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中提到,在未来五年内,零售银行、投资、财富管理和资金转移支付将是未来五年被金融科技颠覆最高的领域。

金融科技将为零售银行提供技术支撑,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四个层面提供技术革命路径。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金融科技都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公司迅速发展,迅速分流了银行的客户,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场景化、低门槛都对银行传统的结构体系产生了冲击。金融科技将是银行聚焦场景极致化、支付和资产管理智能化、服务一体化、全渠道战略和智慧银行建设的强大工具。

外部环境的多方挤压、零售业务的巨大体量加之金融科技的支撑,银行转型“大零售”方向是时之所致。据预测,批发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占比将由现在的80%下降到50%以下,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将提高到50%以上。

各银行零售转型,是“真布局”还是“假口号”?

由于差异化定位及对公业务的先天优势,与中小银行相比,近两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零售业务布局的密集度相对较低。

五大行中,除了有着“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提出“大零售、大资管、大投行”三大战略,将零售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之外,中农建交布局力度相对较弱。

和国有大行、大型股份制银行有钱、有资源、有能力不同,中小银行在拓展业务及进行创新变革时,资源相对没那么充沛。再加上五大行增加零售业务投入带来的压力,与BAT等互联网企业的“轰炸”,中小银行面临多面痛点。因此,当金融科技给零售业务带来巨大机遇时,一些中小银行显然抓的更紧更牢。

经亿欧分析各大银行2017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整理得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00998)、民生银行(01988)九家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情况及利润情况对比图,如下。

在各大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工、中、农大行的营收体量依旧是中小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在零售业务占比方面,有着“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要高出十几个百分点。作为八次登顶“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的招行,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49.81%,居图中七家银行首位。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低。

将零售转型作为关键性的战略方向,全面推进零售转型、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平安银行,与去年同期零售营收占比相比,今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增幅最大;但是其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收217.69亿元仅为工商银行的15.4%,居七家银行之末。

相比与其他银行零售营收占比逐渐上升,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今年上半年业务营收占比却是负增长,分别下跌了2.2、0.5个百分点。

在七家银行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务利润情况对比图中,平安银行的利润占比居首位,依旧是涨幅最大的,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以16.7%的占比增幅居第二。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务利润基本持平,分别为768、760亿元,超出其他银行数倍。

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零售客户数已突破1亿户大关的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的零售利润占比同比下跌了4.83个百分点。虽然总体上看,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优势依旧明显,但在如今各大银行开始竞逐零售业务,不断加码战略布局的紧张时期,尤其是平安银行超高涨幅的紧追猛赶,招行“零售之王”的宝座并不是那么稳固。

无论是工商银行的“大零售”战略,中信银行的零售战略二次转型,还是民生银行的全新零售银行品牌口号——“懂你的银行”, 亦或是招商银行及平安银行将银行整体定位“大零售”。向零售业务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所有银行趋之若鹜、不甘落后的竞逐风口。

加深与互联网企业战略合作,依托新兴科技产品和平台,聚焦极致化应用场景,大力拓展线上客户、年轻客户; 推出互联网特色鲜明的信用卡产品;加快发展二维码支付商户,不断优化二维码支付产品功能;开展客户共享、场景嵌入式的汽车、家装、 租房、旅游分期业务等等。各大银行纷纷打通零售的各个方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银行传统业务的融合,推进零售战略智慧化转型升级。

业务铺展成本高,银行转型之路坎坷

相对于对公业务来说,零售业务成本较高,战线长,见效慢。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大银行纷纷力推对公业务,刻意忽略零售银行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的零售银行业面临着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高达60%-80%的窘境,远高于整体银行成本收入比的30%-40%。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款及人工成本的上升,还将进一步推高成本收入比,麦肯锡方面预测,整体零售业务的成本还将出现5%-15%的增幅。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开放,低成本获取负债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根据麦肯锡的中国银行数据模型,国内银行存款的年平均增长率将由2010年-2016年的12%降至2016-2021年的6%。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已经对国内传统银行的业务产生颠覆式冲击。麦肯锡综合多方数据发现,截至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对网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0%。2016年互联网理财规模达到26000亿元,P2P贷款交易规模超过20600亿元,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05万亿元,对银行业务产生严重分流。

银行业的零售转型之路并非朝夕间便见成效,虽然坎坷却不得不为。各大应该在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化批量获客、打造强总行等维度,进一步进行提升。

从各个银行的数据来看,对于零售银行的转型,有些银行是积极布局,加码投入,上升至公司战略层面,而有些银行仅仅只是喊出了口号,业务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下,各银行应当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否则,必定会在激烈角逐的市场斗争中惨遭淘汰。

大行加码布局,城商行“雪上加霜”

如今,在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纷纷布局零售业务的情况下,原本就处境艰难的城商行更是雪上加霜。

在2017年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会上对城商行进行“敲打”,明确表示银行业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对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也会加大。

对公难敌全国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又被互联网金融机构蚕食,如今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转型升级布局下,城商行正遭受三重挤压。加之MPA和其他相关监管规定限制,城商行规模驱动发展因素已然不在。各类银行都在进行零售转型升级,如何取长补短,迅速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城商行现阶段亟需重视的问题。

如今,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下,如果不能把握住金融科技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从而在四面夹击之下博得一席之地。未来,城商行的日子只怕是越来越不好过。(编辑:胡敏)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暴力转型的新华保险(01336)值得投资吗?

11月28日 | 流水白菜

中芯国际(00981)电话会议纪要:未来两年将进入转型周期

11月16日 | 中信证券

转型成功带动业绩上涨 心连心(01866)未来增长点在哪儿?

10月13日 | 安信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