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塔筒/管桩属于优质赛道,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出口潜力较大。推荐产能规模、技术实力、扩张能力和海外业务拓展能力较为突出的企业。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海上塔筒/管桩的单位价值量有望提升。
塔筒/管桩是海上风电的核心制造环节,参考具体项目案例,风机大型化对应钢管桩的桩径和长度增加,导管架的高度也有所增加,对管桩和塔筒的摊薄效应不明显,而水深的增大可能导致风机基础结构的变化以及用量的增加。参考三峡阳江青洲六的设计方案,合计的塔筒和管桩用量达到36.6万吨/GW,高于已投运的典型项目三峡阳江沙扒三期的用量水平。整体看,塔筒/管桩的单位价值量不减,国内海上风电塔筒/管桩需求将跟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的增长而增长,2025年有望达到540万吨。
海上风电塔筒/管桩出口潜力较大。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海外市场的海风新增装机有望达到约17GW,较2020年增长约4.6倍,2020-2025年间的复合增速达到41%。欧洲主要的海上风电管桩企业包括EEW和Sif,二者合计占欧洲海上风电单桩市场约90%的份额,国内海上风电塔筒/管桩企业相对欧洲主要竞争对手成本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复制陆上塔筒的出口态势。参考国内企业占陆上塔筒海外市场份额情况,如果2025年国内企业能够在海外海上风电塔筒和管桩市场占据20%左右的份额,则出口的规模将超过100万吨。
竞争格局:短期看扩张,中长期看出口。
随着抢装结束后市场分布的均衡化以及相关企业产能的扩张,原有海上风电塔筒/管桩竞争格局可能松动,新的格局正在构建。短期来看,能够在重点市场获取优质岸线资源并实现产能大幅扩张的企业有望占得先机,技术实力和产品口碑、资金实力和扩张能力、海外市场的拓展潜力等综合实力可能成为主要塔筒和管桩企业争夺关键资源的核心竞争要素;中长期看,能够打开海外市场、具有打造综合性生产基地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及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导致海上风电的平价进程以及未来的装机规模低于预期。国内海上风电塔筒/管桩出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目前多家企业计划扩产,不排除海上风电塔筒/管桩竞争加剧以及盈利水平不及预期的可能。
本文来源于平安研究微信公众号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分析师:皮秀,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