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今年夏粮总产量527.44亿斤 总产、单产皆创历史新高

301 8月4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山东省政府新闻办称,2020年全省夏粮面积5993.2万亩,比上年增加90.13万亩,增长1.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91.05万亩,比上年增加89.4万亩,增长1.5%。从总产来看,全省夏粮总产量527.44亿斤,比上年增加13.6亿斤,增长2.6%;其中小麦总产量527.33亿斤,增加13.56亿斤,增长2.6%。截至7月底,全省今年已新建高标准农田542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83%,完成率居全国前列,预计年底全省高标准农田将达到6767万亩,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山东省新闻办副主任 张桂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副省长李猛先生,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先生,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张燕丽女士,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卜祥联先生,一级巡视员王登启先生,介绍今年我省夏粮生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山东省副省长李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我省夏粮生产的相关情况。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亲自指挥、高位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以来,我们继续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千方百计克服低温冻害、“倒春寒”、大风冰雹、小麦条锈病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

从面积来看,全省夏粮面积5993.2万亩,比上年增加90.13万亩,增长1.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91.05万亩,比上年增加89.4万亩,增长1.5%。从总产来看,全省夏粮总产量527.44亿斤,比上年增加13.6亿斤,增长2.6%;其中小麦总产量527.33亿斤,增加13.56亿斤,增长2.6%。从单产来看,全省夏粮单产440.0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8公斤/亩,增长1.1%;其中小麦单产440.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82公斤/亩,增长1.1%。近日,农业农村部对我省进行了通报表扬。夏粮生产这场硬仗的胜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夏粮生产,我们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压实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围绕“抓夏粮、保全年”,持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和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逐级压实责任,将国家安排给我省的1244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细化分解到市,逐级落实到县、镇、村,落实到地块。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针对夏粮生产,省里成立粮食生产工作专班,建立帮包联系机制,在4-5月份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及时组织专家巡回指导各地抓好综合措施落实。同时,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聚焦省里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截至7月底,全省今年已新建高标准农田542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83%,完成率居全国前列,预计年底全省高标准农田将达到6767万亩,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山东省副省长李猛:

二是落实扶持政策,确保“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在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方面,2020年全省有99个国家级产粮大县获得中央财政奖励18.25亿元,平度、齐河、曹县、郓城等4个超级产粮大县额外获奖5900万元;省财政另外拿出4000万元对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9个设区市给予了奖励。今年,在中央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的基础上,省级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的设区市给予奖励。产粮大县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县级配套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充分调动了地方抓粮积极性。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依据小麦种植面积,通过“一卡通”直接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到户,今年已累计发放77.78亿元;近期,按照中央部署,又对实际种粮农民落实一次性补贴15.35亿元。同时,不断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强度,全省三大主粮作物投保率超过75%,进一步分散了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确保夏粮生产提质减损。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平台,抓好良种和关键技术推广,组织专家指导农户科学运筹肥水、防治灾害,充分挖掘了小麦增产潜力。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6%、配方施肥覆盖率90%,统一供种达2482万亩、宽幅精播3666万亩、播后镇压4550万亩,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增加或提高。坚持“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科学组织调度“三夏”农机生产作业,广泛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比武大赛,随机抽查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只有0.97%,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

四是抓好防灾减灾,确保“三夏”农业生产平稳安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今年年初,分作物细化制定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通过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关键农时24小时值班值守等举措,落实落细防灾减灾各项措施,确保夏收夏播压茬进行。全力抓好小麦病虫害防治,积极开展“虫口夺粮”和“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针对草地贪夜蛾,积极推进黄淮海阻截带建设,构筑起严密的监控阻截网络;针对小麦条锈病防控,省市县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亲自部署,累计投入资金6.07亿元、人力200多万人次、防控机械220万台套,小麦条锈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总体实现了安全平稳度夏。

山东省副省长李猛:

7月28日-30日,台风“烟花”过境我省,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减灾就是增产”理念,紧急下发防范应对通知,逐级压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受台风影响,降水较大的地区出现了部分地块农田积水,个别地区玉米等农作物倒伏。目前,相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指导、物质支持和政策鼓励等措施,开展改种换种生产自救和各项帮扶,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确保今年粮食安全。

各位媒体朋友,虽然我省夏粮取得丰收,但农业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秋粮作物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进程和苗情墒情变化,做好病虫害防控,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全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山东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山东省新闻办副主任 张桂林: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山东省夏粮实现丰收,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请问全省夏粮总产量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张燕丽:

谢谢您的提问。山东夏粮产量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按照国家现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组织在全省126个粮食生产县开展抽样调查和实割实测调查得出的。调查内容包括夏粮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在夏粮播种面积调查中,全省共抽取2098个样本村,每个样本村抽取3个样方,共计6294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约60亩。调查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样方压盖的所有自然地块(山东约23万个)进行实地逐块测量,根据调查基础数据推算得出全省夏粮播种面积。

夏粮单位面积产量调查也是在抽取的面积调查样方中进行的。我省夏粮主要是小麦。在小麦收割期,调查人员在样本地块中随机确定3-5个10平方尺的小样方,实际割取样本内的小麦,再经过脱粒、晾晒、测水杂和称重等环节测算抽中地块单位面积产量,由此推算出全省夏粮单位面积产量数据。

简单来说,抽样调查的播种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相乘得出全省夏粮总产量。经国家统计局核准后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法定数据,并作为国家和省有关项目安排、财政奖励和补助政策执行的主要依据。

可以说,“科学抽样”和“实割实测”是粮食产量调查的两大“法宝”。从调查手段来看,目前基本实现了高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手持PDA实地调查的空、天、地一体化现代调查体系,有效提高了粮食播种面积调查精度。我们始终严格执行国家调查制度,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强化直接调查、现场督导,并及时对小麦生长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调研,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准确把握夏粮生产形势,确保夏粮产量数据真实可信,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高质量统计调查服务。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定提高粮食产能的基础支撑,请问山东省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及重点举措有哪些?

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希信: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其中,2019、2020年两年全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98万亩,今年我省还要再建成654万亩,力争提前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500万亩以上”的任务目标,为我省稳定保障10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坚实支撑。据初步调查统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粮食150斤以上,据此推算,全省可提高粮食产能92亿斤以上。

围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重点建设区域。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产粮大县倾斜,集中打造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区域。2019-2021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共计1710万亩,优先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产粮大县1200多万亩,占总任务的70%以上。“十四五”期间,符合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以产粮大县为重点,累计创建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30个以上。

二是突出重点建设内容。在坚持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和田、土、水、林、路、电、机、管综合配套的基础上,突出耕地质量提升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19年和2020年,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新增554万亩,位居全国第一。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实施,项目区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达24.3%和30.8%,农田灌溉有效水利用效率达到0.8,亩均灌溉用水量从之前的280方降低到160方,灌溉周期缩短了5~7天。

三是突出建管护一体化。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乡村振兴涉农资金整合约束性任务,稳定提高投入水平,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建一亩成一亩。坚持良田粮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并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大检查、灌溉机电井专项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回头看”活动,全面排查整改质量安全隐患,推动完善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建成的各类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大众日报记者:

全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服务组织、专业大户“五支力量”作用,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生力军。请问,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今年的小麦丰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卜祥联: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紧紧围绕“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的时代之问,大力加强“五支力量”建设,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全省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方面,突出抓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麦丰产丰收。为了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省政府出台了财政、金融、保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近期围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在全省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截至7月31日,已担保贷款233笔1.5亿元。同时,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粮食生产产业化联合体,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措施,调动各类主体粮食生产积极性。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707家;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9.48万家,农民合作社23.59万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4128.9万亩,流转率达到44.7%,通过整理,耕地一般多出8%左右,成方连片适于大机械作业,有利于节约成本、增产增收。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规模化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我们深入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聚焦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普通农户和农业生产薄弱环节,通过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整合、科学配置,导入小麦生产中,提高了小麦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小麦品质和产量。去年12月,我们就将提前批次2.9亿元的中央补助资金和400万亩的项目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项目县,并且要求90%以上的资金要用于粮食生产,可以说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今年,全省小麦生产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到4.9万个,小麦生产托管面积大约4000万亩次,服务组织托管种植的小麦普遍比农户自种的小麦单产要高。临清市作了对比调研,生产托管比农户自种每亩增产小麦80斤,节约成本80元,纯收益增加180元。

齐鲁晚报记者:

今年我省夏粮丰收,在“藏粮于技”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登启:

应该说,科技在今年夏粮丰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驾护航作用。

一是小麦高产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单产水平不断提升。我省小麦高产育种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2001至2020年全省累计审定高产品种140个。近年来,小麦单产屡创新高,2019年“山农29”“山农30”“烟农1212”及2020年“山农28号”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我们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全面开展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建立了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的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其中,2020-2021年全省安排小麦展示点58处,统一展示品种54个,各展示点充分利用展示评价平台,积极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小麦苗情基础较好。去年小麦播种之前,我们专门举办了全省秋种技术培训班,印发了《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各地也层层举办培训班,大力宣传推广新技术,为科学种好小麦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技术支撑。秋种期间,各地抓住有利时机,狠抓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省小麦适期播种率达到85%以上,播种出苗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为小麦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防灾减灾措施得力,田间管理措施比较到位。我省小麦冬春苗情比较复杂,弱苗麦田和旺长麦田在部分地区比例偏大,冬春连续遭遇多次低温冻害影响。今年开春以后,我们立足一个“早”字,及时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有关专家,开展小麦春季苗情考察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召开苗情会商会,制定印发了《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在全省开展“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开展麦田科学管理。针对我省春季出现的降温寒潮和倒春寒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前发布通知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强化技术指导,减轻灾害损失,力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省、市、县(区、市)农技推广部门累计制定印发各类技术指导意见530余个,发动农技人员5.5万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930个,培训人员12.4万人(次),指导农户6.5万户。

四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带动作用强,提质增效导向突出。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2020至2021年,我省继续在38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重点实施优良品种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集成、节水节肥节药新设备新技术推广等,让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基层农技人员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改变大水大肥的传统生产方式。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小麦优良品种实现全覆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区内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小麦全生育期实现节水2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向提质增效方向转变。据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单产681.6公斤,高出项目县平均水平20.8%。同时,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02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500万亩。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请问,今年我省在小麦机收减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卜祥联:

谢谢您的提问。夏粮能否再获丰收,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搞好机械收获是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机械化生产组织管理,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一手抓小麦机收减损,实现减损降耗、提质增效。

一是全面部署发动。4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小组;5月14日,在潍坊市启动了“小麦机收减损主题月”活动,印发专题短视频光盘、宣传漫画8000余份;6月3日,在滕州市举办了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培训班,培训市县技术骨干80余人;6月4日,在滕州市举办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启动仪式,拉开了全面推进小麦机收减损工作的序幕。

二是开展技能比武。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选取章丘、莱西、桓台、滕州、高密、兖州、肥城、齐河、郯城、东明等10个县(市、区),组织100名农机手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推选出了50名“山东省机收减损之星”,并择优推荐了20名“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全省以大比武为抓手,树牢“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理念,形成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三是减损成效显著。据专家现场实测,10个小麦机收大比武赛场的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857%,随机抽查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0.97%,均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今年我省小麦总产527.4亿斤,按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综合各县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1%估算,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5.3亿斤。

农村大众报记者:

今年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较重,请问对小麦产量有没有影响,针对重大病虫防控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登启:

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发病早、发生范围广,全省16市均有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义书记、干杰省长和东奇副书记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精心谋划、全力出击,有力遏制了病害快速扩散,没有形成规模性灾害,保障了夏粮丰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我厅坚决落实省领导批示要求,先后以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省农业农村厅名义印发《2021年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预案》《关于立即行动全力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再接再厉坚决打赢小麦条锈病防控攻坚战的紧急通知》等多个文件、通知,并召开了全省重大病虫防控视频工作会议。市县党委政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和重大病虫害“政府主导,属地负责”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靠前指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二是强化督促指导,落实关键措施。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厅级干部带队的8个帮包指导组和专家组,共派出110人次,到16市50多个县(市、区)调研指导,会商推进落实防控措施。市及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巡回检查指导组,派出5800多人次,指导基层科学、扎实抓好监测防控各环节。“五一”期间,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调研指导,督促防控工作不“放假”、不“歇脚”。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准确掌握动态。全省600多个测报站(点)全部启动,系统监测,及时会商,科学研判,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4月7日开始,启动日报告制度,实时掌握病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全省共出动技术人员38万人次,大田拉网式普查面积超过7000万亩次。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实施科学防控。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都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制定防控方案,指导科学防控。省厅组织30多名专家下沉基层、长期蹲守、全程指导。市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更是节假无休、早出晚归,冲在一线。全程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五是强化物资保障,确保应防尽防。各级各部门克服困难,筹足人力物力,确保防控所需。累计投入资金6.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8300万元,省财政1.52亿元,市县乡三级财政1.3亿元,种植主体2.42亿元),人力200多万人次、机械220万台套,防控面积8080万亩次,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统防统治面积4000多万亩次,同时兼治了麦蚜、赤霉病等小麦其他病虫害。

六是强化宣传动员,凝聚强大抗灾力量。利用电视、报纸、自媒体、村广播、植保宣传车等平台,采取宣传挂图和标语横幅,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和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省凝聚起防控条锈病的强大力量。

本文选编自“山东省新闻办官网”,智通财经编辑:秦志洲

相关阅读

1200年极端干旱天气侵袭南美,全球粮价高居不下

6月22日 | 万得资讯

赵伟:粮价飞涨,全球大通胀的又一推手

6月20日 | 开源证券

G7 PMI创历史新高,通胀还会远吗?

4月6日 | 万得资讯

板块异动丨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或渐行渐近 农业种植板块持续走好

1月28日 | 肖顺兰

板块异动丨粮食价格上行压力有可能加大 农业种植板块再度快速拉升

1月26日 | 张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