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又一黄金小赛道爆起!

636 7月27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2019年的5月20日,国星光电上线了一部名为《点亮视界 点亮人生》的微电影,不过剧情并非关乎爱情,而是以公司RGB Mini LED技术研发立项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从业者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Mini LED首次以一种温情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野。

而现在,它要彻底走进我们的生活了。苹果在2021年4月发布新款搭载Mini LED背光的iPad Pro,据悉还将在下半年发布带Mini LED屏幕的MacBook系列产品,三星首款Mini LED背光电竞显示器也即将发售,华为则将在7月29日发布配备Mini LED背光的智慧屏。Mini LED在中大尺寸显示屏领域的井喷似有将OLED瞬间拉爆的感觉,关于Mini LED的横空出世,本文将重点聚焦三个问题:

1.Mini LED被普遍接受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为什么说这是中国面板企业的福音?

3.产业延长线上的参与者都有哪些?

1 超车:技术过渡期的最优解

自显示技术诞生以来,全球先后经历了显像管和液晶面板时代,目前正在由LCD向OLED迈进。视野角度宽、轻薄化、对比度高、显示色彩丰富、响应速度快、功耗低、抗震性能好,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OLED被认定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中心。但复盘显示面板产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可知,从显像管到液晶面板的更替大约历经了半个世纪,商业化被成本卡住了脖子,这是几乎所有科技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当面板尺寸放大时,OLED的生产良率会大幅下降,导致大尺寸OLED的成本高居不下。根据Omdia去年底的数据统计,55英寸4K OLED面板的价格超过500美元,而相同尺寸和分辨率的LCD面板价格却不到180美元,相差了数倍。LG电子在2013年就发布了OLED电视,但目前的价格依然动辄数万,寻常百姓实在高攀不起。此外,技术不够成熟也导致大尺寸OLED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始终未解,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2018年LG的OLED电视在韩国仁川机场当众烧屏。

LG OLED电视屏幕出现了烧屏问题

这并非一次意外,RTINGS(电视测评机构)曾做过一项长达两年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每天开机12个小时的情况下,测试使用的OLED电视在第102周就会出现严重的烧屏问题。技术走向成熟尚需时间,但商业上已经等不及了,因为下游厂商需要卖点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那什么才能算得上卖点呢?起码对比度和分辨率等指标能够得到升级,Mini LED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理论层面,Mini LED目前有两种应用路径,一是作为液晶显示新的背光源,改善LCD的背光效果;二是以自发光的形式实现Mini RGB显示。但从现实出发,Mini RGB技术也面临技术和成本问题,Mini LED的应用主要就是以LCD背光源的形式呈现。

如果说OLED相对于LCD是技术的迭代创新,那么Mini LED就是LCD的升级创新,可以理解成技术过渡期的一个折中产物,但这却成了当下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最优选择。在显示效果上,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的LCD显示屏,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都比普通LCD显示屏要好得多。而在成本端,特别是中大尺寸领域,Mini LED相较OLED也更有竞争力(Mini LED显示方案的整体成本仅为OLED的60%)。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OLED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化,而Mini LED在近几年才刚刚萌芽。

一般来说,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成本下降速度比较快,步入成熟期之后降本空间变窄。这也就意味着,OLED成本下降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即使未来仍有降本空间,难度也在加大;Mini LED则完全不同,未来几年依然处于降成本的黄金期。平安证券曾在研报中表示,当Mini LED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后,规模效益会带来约20%-30%的平均材料成本的下降空间。高工LED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Mini LED的市场规模还只有16亿元,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快速增长到37.8亿元,预计至2026年将会突破400亿元,2020-2026年CAGR高达50%。

2 续命:本土面板厂的强心针

Mini LED爆发,最高兴的应该是中国的面板厂商。在“泛摩尔定律”的高压拉扯下,中、韩基本成了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最后的两个玩家,韩国领军,中国追赶。2019年,主流尺寸的LCD面板价格不断下滑,韩国和台湾厂商的现金成本线一度被击穿,继续拼下去必然内卷。韩厂显然有自己的算盘,三星、LG等公司希望借势完成战略转移,先后关停了多条LCD产线,并将人力和物力进一步向OLED领域埋伏,寄希望在将来对同行实施迭代降维打击。

中韩企业在一进一退之间完成了LCD话语权的交接。2020年,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液晶产线,TCL华星收购苏州三星的产线。根据国盛证券的数据,今年京东方和TCL科技合计将占到全球中大尺寸LCD市场的46%。中国企业掌握了LCD的话语权,但在此之前,OLED在中小尺寸的快速普及一度让LCD的未来变得异常黯淡,Mini LED的出现无疑是给LCD续了一命。这可不是给Mini LED“贴金”。举个例子,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车辆的核心交互点也因此被转移到中控显示屏上,但由于LCD面板的对比度较低,在夜间行车的时候,即便关闭所有画面进行全黑显示,屏幕背光源所泄露的光线依然要高于车内亮度,这就很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照这样下去,LCD早晚要被取代,而Mini LED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变相延长了LCD的生命周期。

Mini LED在大尺寸显示领域展现出的爆发力更加惊人。

2019年,Mini LED背光电视的出货量仅万台量级,彼时OLED TV已经达到百万级出货量,但到了今年,Mini LED完成换道超车。根据TrendForce的预测,2021年Mini LED背光电视将会达到440万台,2025年销量将进一步突破3550万台。国盛证券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从长期来看,Mini LED背光电视的创新对于全球中大尺寸LCD面积的增长弹性约17—22%。为国内面板厂商扩大了盈利空间是Mini LED的最大贡献,但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赢得了OLED技术追赶的喘息期。根据UBI Research的数据,三星显示、LGD、京东方是2020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的前三名,但市占率却相差悬殊,分别为68%、21%、5.7%。

数据来源:UBI Research

由于在设备和材料等各个领域均处下风,中国要想在OLED产业中与韩国平起平坐尚需时日,有了Mini LED,国内企业就可以一边赚钱,一边追赶。

3 掘金:从芯片、封装到应用

最近几天,宁德时代对中航锂电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实这并不陌生,早在去年9月份,LED产业就已经提前上演了一场专利大战,三安光电与华灿光电对簿公堂。三安光电是国内LED芯片领域的老大,华灿光电是老二,涉诉专利申请于2002年,行将过期。三安光电在这个时候拿专利说事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专利纠纷与摩擦的本质是对Mini LED芯片市场的争夺。芯片是LED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其尺寸大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界定,芯片尺寸在50-200微米之间被称为Mini LED,小于50微米就是Micro LED。

图片截取自平安证券

国内LED芯片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前四大厂商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兆驰股份的市占率合计超过60%。其中三安光电是绝对龙头,目前公司的Mini LED芯片已对三星批量供货,并且和TCL华星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台企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晶元光电、台表科等企业目前是苹果的主力供货商。芯片在固晶、焊线、配胶、灌胶固封后需要再通过封装环节才能形成颗粒状成品,封装可以起到机械保护、加强散热、提高LED性能和出光效率的作用。

根据封装结构的集成度,LED芯片封装主要包括SMD、IMD和COB三大类,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倒装COB有望成为Mini LED主流的封装方式。从当前竞争格局看,大陆有两家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国星光电和瑞丰光电。

成立于1969年的国星光电是国内LED封装的老资格了,根据LED inside此前发布的数据,国星光电的LED显示屏封装产值在2018年就已经跻身全国第一。瑞丰光电在Mini LED领域的布局同样具备前瞻性,公司在2018年就建立了自动化的Mini LED生产线,与大客户TCL的股权绑定为其发展提供了确定性。此外,公司已经成功切入台资面板企业的供应体系,未来还有增长空间。资本市场已经开启抢筹模式,产业链上游的三安光电、瑞丰光电、国星光电等股价近期均直线拉升。

瑞丰光电日线图 图源:同花顺iFinD上文已经提到了,Mini LED的应用目前主要以LCD背光源的形式呈现,总揽全球面板产业的格局,韩厂已经提前向OLED转型,困在低世代产线的台厂只能在中小尺寸市场寻找差异化竞争机会。而受制于财务问题的日企已经逐渐退出竞争,全球LCD产业已经进入中国时间,领军企业就是“面板双雄”京东方和TCL,两家公司合计占了全球LCD产能的半壁江山。

《跨越鸿沟》的作者杰弗里·摩尔曾在1991年提出过“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的理论:高科技产品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决定着新技术是否进入主流市场并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图片来自网络

华为、苹果等主流手机品牌已经导入Mini LED背光,三星、LG、创维、TCL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也先后发布Mini LED电视,将理论与现实相对照,Mini LED正在跨越鸿沟,进入商业化的康庄大道。

本文编选自“市值观察”,智通财经编辑:玉景。

相关阅读

天价药到底贵在哪里,又值在哪里?

7月25日 | 医药魔方

2020产业爆发,光伏行业是门好生意么?

7月25日 | 智通编选

浙商证券:如何看待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景气度及投资机会?

7月25日 | 浙商证券

商品房成交火热,重磅政策接连调控,历史估值低位的地产股何去何从?

7月25日 | 万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