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三条红线出台后,债务结构优化哪家强?

654 6月17日
share-image.png
克而瑞地产研究 易居企业集团专业研究部门。专注于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课题的深入探究。

三条红线出台不到一年,给房地产行业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靠负债驱动发展的时代成为过去。未来如何调整优化债务结构,也成为了当前环境下的一大重点。自三条红线出台至今,哪些房企在债务结构方面调整较为迅速?房企的融资成本及债务久期方面又有多少改善?

01 短期有息负债首次下跌 长短期债务比上升至2.15

99家典型上市房企总有息负债规模增速近几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三条红线出台后更是断崖式下跌。2020年末99家房企的总有息债规模为77919亿元,相比2019年仅增长5%,相比2020年上半年末,更是下降1%。其中,有28家房企的总有息负债同比呈现下降,有32家同比增速不高于15%,两者占比达约61%(2019年该比例为54%)。可见,越来越多的房企都将控制负债规模作为了当前的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不少房企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积极调整企业债务结构。截止2020年末,99家房企的长短期债务比达2.15,较2019年的1.93及2020年中的1.87,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短期有息负债24722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了2%,为历年来首次出现下滑;长期有息负债较2019年上升了9%至53197亿元。

房企通过借新还旧调节自身债务结构,一方面,短期内能有利于达标现金短债比等红线指标,满足政策监管要求。另一方面,更多地利用长期资金,也能使企业的未来决策更加从容。

02 过半企业2020年债务结构优化 部分企业表现突出

从具体房企来看,2020年在99家重点房企中,有52家房企的长短期债务比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融创、佳兆业、荣盛等房企,不仅控制了总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长,债务结构也优化显著。

以佳兆业为例,2020年底,佳兆业总有息负债为1214.71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短期有息负债为230.69亿元,同比减少28%;长期有息负债为984.02亿元,同比增长15%;长短期债务比从2019年的2.67大幅提升至4.27。这主要由于期内佳兆业累计发行34亿美元的境外优先票据,且发行期限普遍较长,其中5年期占比44.1%,3年期占比23.5%(含3+N年的永续债),从而使债务结构得到优化。

03 2021年赎回潮持续 部分房企加紧降负债或调结构

进入2021上半年,部分房企继续加大债券赎回和借新还旧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恒大、碧桂园、奥园、富力及正荣等都赎回了较大规模的债券,其中恒大2021年1月以183.52亿港元自有资金提前偿还了2023年到期的161亿港元可转债。在6月3日的战略合作伙伴交流会上,恒大更是表示在2021年6月30日前,企业有息负债有望降至6000亿以下。

中国奥园也于上半年悉数赎回了三笔公募境外优先票据,赎回规模超7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奥园也发行了多笔长期债券,如2021年2月,发行6年期3.5亿美元5.88%利率的优先票据,为奥园美元债发行的最长年期,优化了企业的债务结构。

此外,正荣上半年以来也积极通过以长债置换短债的方式,不断优化债务结构。2021上半年正荣共赎回了三笔优先票据,先是3月提前赎回2022年到期利率9.15%的3.1亿美元优先票据,此后5月又赎回2023年到期利率8.65%的4.2亿美元优先票据,及2021年到期利率7.4%的 10亿美元优先票据。

从2021年正荣新发债的情况来看,近期发行的四笔优先票据利率在5.98%-7.10%之间,均远低于赎回债券利率。2020年正荣的融资加权利率为6.5%,较2019年已减少1pct,预计在新债换旧债的举措下,成本有望将继续下降。此外从发行期限来看,新发行的优先票据中有两笔为5年期,金额占比56%,预计未来企业的长短期债务比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整体来看,由于获取长期负债相比短债,获取难度更大。一般要对借款企业进行详细的信用评估,甚至资产抵押。在当前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并非所有的房企都能够轻松获取到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长期负债。能够做到以新换旧的房企仍然仅占少数。对于那些债务结构不理想的房企而言,建议还是从运营效率、提升产品力着手,不断控制负债与成本,精细化运作,从而打通业务与资本的正向循环,掌握更大的竞争优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智通财经编辑:玉景。

相关阅读

方正证券:超级科技周期启动中

6月17日 | 方正证券

异地抢奶+扩建自有牧场 乳企短期内仍难解“原料荒”

6月17日 | 财联社

中信证券:Q2是行业最差时间,汽车配置窗口期来临

6月17日 | 中信证券

App Annie&IDC:2021年移动游戏用户支出达到 1200 亿美元

6月16日 | 玉景

IDC:2021年Q1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全面复苏,厂商收入规模同比增长18.2%

6月16日 | 赵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