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Q2是行业最差时间,芯片供需紧张局面正在得到改善。
5月乘用车实现批发销量164.6万台,环比-3.4%,符市场合预期。其中,乘用车批发销量环比小幅下滑主要由于芯片供给紧张,同时5月零售销量(不含Minivan)为161.7万辆,同比+7.1%,环比+3.2%,需求端表现继续好于供给。
从5月中下旬起,部分整车企业和芯片企业都在释放供给改善的积极信号:5月28日,通用(GM.US)宣布在全球重启五家此前因芯片短缺而关闭的工厂,并计划在韦恩堡、弗林特等工厂提升产量。此外,日本车用 MCU龙头瑞萨电子宣布之前因火灾导致停摆的那珂工厂将于6月中旬复原,车用半导体出货量可在7月上旬全面恢复;台积电近期声明指出,通过调整产能规划,公司2021年MCU产量预计较2020年提升60%,较疫情前提升30%。
我们判断,5月是全年乘用车行业受芯片供给影响的最差时间,6月起行业将逐步环比改善。
长期需求:乘用车替换大周期渐行渐近,自主品牌将借力智能化浪潮大幅提占市场份额。
根据保有量推算,老车报废带来的换购需求将强力支撑未来5年的置换需求,预计2022年-2025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中枢将维持在7%左右,保有量更新带来的消费升级和智能升级将是乘用车行业的主要内驱力。我们认为,产品定义能力和全栈研发能力是智能电动时代乘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引领个性化的消费新趋势、全栈研发能力强的自主品牌将有望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在3年内将自主品牌份额从40%的中枢提升至60%以上。
零部件:智能化军备竞赛开启,把握“智能化”+“全球替代”的核心供应链标的。
年初至今,主流自主品牌纷纷推出高端品牌和全新车型,通过大幅提升智能化配置,聚焦打造驾乘差异化体验。高算力自动驾驶平台、激光雷达和高性能智能座舱平台基本上成为智能新车标配,标志着自主品牌的智能化军备竞赛开启,智能化供应链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历史性机会。
当前一些海外智能化龙头在产品规模和成熟度上占据优势,但品牌的差异化体验需要高度定制开发,而中国企业在同步研发响应速度和开发灵活性上具有显著优势,有望伴随自主品牌高端化加速渗透和崛起。此外,海外主机厂面临销量下滑和智能电动转型的双重压力,优质中国供应商有望加速全球替代进程,成长为全球龙头。
风险因素:
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汽车芯片供给缺口持续扩大;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行业利润侵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影响行业进展的风险;政策对于自动驾驶进行限制的风险;智能汽车数据隐私管理不足的风险;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投资策略:
我们站在当前时间点明确看好汽车板块的投资机会,建议超配汽车板块。短期看,随着汽车芯片供应改善与原材料价格趋于平稳,6月起行业有望逐步环比改善,当前机构在汽车板块持仓占比相对较低,配置性价比高。长期来看,未来5年替换周期的到来将为行业带来有效的需求增量,汽车行业正在智能电动的变革浪潮中迎来重启。我们重点关注:
1)具有优秀产品定义能力和全栈自研能力的乘用车企业,如比亚迪(01211)、长城汽车(02333)、长安汽车等;
2)符合智能化趋势、具备全球替代能力的优质中国零部件企业,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拓普集团、华域汽车、耐世特(01316)、伯特利、阿尔特等;
3)产品不断进化升级的细分市场龙头:福耀玻璃(03606)、敏实集团(00425)、潍柴动力(02338)等。
本文选编自“中信证券研究”,作者:尹欣驰/李景涛/宋韶灵;智通财经编辑:庄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