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落地在即,中国抗体-B(03681)迈入“价值收获期”

15198 3月23日
share-image.png
朱亦丹 智通财经研究员

倘若以行业和公司两个维度来聚焦真成长的创新药企业,从行业角度来看就要臻选优质赛道,公司角度则要看基本面和业绩的兑现,公司的估值水平要结合成长性来判断。而不论从赛道、管线研发和未来成长性等多个维度来看,领跑自身免疫性疾病赛道的中国创新药公司中国抗体-B(03681)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绝对不容错过。

3月22日盘后,中国抗体公布了其2020年财报,回首对于中国抗体而言并不平凡的一年,在创新研发驱动之下,公司开始逐渐释放的业绩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研管线多点开花,SM03落地在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0年内,公司的亏损由上年同期的约1.5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缩窄至约为1.22亿元。同时,公司的临床试验项目、管线开发及商业化准备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研发管线来看,中国抗体现阶段基本围绕自体免疫性疾病布局,主要以B淋巴细胞为靶向,目标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哮喘,干燥综合症(SS),GVHD,天疱疮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药物。

年内,公司在自身创新管线研发方面迎来了数个全新的里程碑,研发成本投入了约1.03亿元。在持续且强有力的研发投入背后,其核心产品SM03、SN1011及SM17的临床试验有序推进,并于新药落地和创新研发的关键进度上实现飞跃,其中以旗舰产品SM03最为领先。

财报显示,SM03是全球同类靶点中首个潜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单抗药物,对其他免疫性疾病亦具有潜在疗效。截至2020年末,针对RA的SM03 III期临床试验已招募合共332名患者,公司预期最早于今年上半年内完成患者招募。SM03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数据的中期分析已于2020年6月完成,该分析结果大致上与SM03II期临床试验结果保持一致。

凭借出色的临床数据,SM03预期最早于2021年上半年内完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SM03 II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最早可于2021年底前实现商业化。一经面世,SM03有望凭借其在临床试验中展现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国抗体打开更多的增长空间。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8年全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3890万人,中国患者数量达590万;全球RA治疗市场规模2018年达628亿美元,中国市场为115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10.9%,按照此等增长速度,预计到2023年,国内RA市场规模将高达280亿元。

因此,以未来市场需求与商业化规模计算,待SM03获批上市后,预测其理论销售峰值有望达到60亿元,为公司后续的业绩提振带来切实的贡献。

除了即将落地的SM03以外,中国抗体还有多个同类靶点首创及同类首创潜在在研药物,部分已处于临床阶段,适应症覆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哮喘等具有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

另外,公司旗下创新型第三代可逆共价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SN1011也在去年内取得了研发进展。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SN1011新药研究申请(IND)已于去年8月27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今年1月在中国上海进行的SN1011I期临床试验中,成功为首位健康受试者给药。

目前,SN1011的I期临床试验已有27名受试者入组,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I期临床研究,其后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II期临床研究。SN1011未来也有望在临床研发阶段扩大适应症的覆盖面,为未来免疫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方案。

此外,公司另一款主要产品SM17,是中抗与剑桥大学合作、全球首创针对IL17BR靶点的单抗药物,目前IND申报准备已完成,且将为其于今年第三季度作全球性IND申请汇编档案文件。SM17所覆盖的适应症较为多元,既能针对哮喘这类市场体量巨大的适应症,也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这类致死率高的疾病,相较于已知的其他在售药物,在源头上已具备差异化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抗体计划将在美国提交SM06的IND申请。SM06是SM03人源化变体,其作用机制与SM03相同。除了努力将SM03开发成为治疗RA的药物外,公司亦将持续推进SM03用于治疗SLE的临床试验,以扩大其适应症与治疗用途的覆盖面,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预期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系统性红斑狼疮II期临床研究。

由此来看,中国抗体不仅致力于在自身免疫类重大疾病领域,发现、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创新性生物药物,满足全球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公司亦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开展核心产品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全面提升新药研发能力。倘若中抗旗下核心药物能够实施全球注册策略,将推动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全球商业化目标和管线产品临床及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化提速,体系化竞争构筑护城河

身为国内生物创新药研发龙头,核心产品持续市场领先,研发管线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令中国抗体实现了内在价值的持续深化。而在这背后,通过集研产销及投资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形成的“体系化竞争”优势,是公司保持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关键。

对于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而言,想要提高研发转化率,将估值转化为公司的“真金白银”,独立的生产能力以及与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不可或缺。对此,中国抗体显然已做好了万全准备。截至2020年末,公司账面持有现金约8.1亿元,流动资金状况较为稳定充裕。

由公司的现金流向可知,其绝大部分开支基本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年内,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达到约1.79亿元,主要有三个用途:其一是公司苏州及海南的子公司为SM03的商业化做准备的资本开支约9230万元;其二为此前投资了中国医疗基金约6960万元,而这笔投资已于今年2月作价1.1亿港元出售;及向上游一家主要从事创新型药物靶点识别业务的联营公司D2M 投资了约1730万元。

去年6月24日,中国抗体购买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一幅地块以兴建公司的中国总部、研发中心及另一个重要生产基地。该项目涉及的地盘面积为43158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0,000平方米。竣工后,该生产基地的产能将超过30000升。建筑工程正稳步进行中,且预计于2022年年末竣工。

而苏州商业化基地明确表示未来将支持SM03的商业化落地及生产,产能及变现规模将有望再上一层楼。通过自建商业化生产基地,打造出公司商业化计划的重要一环,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还能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除了商业化进程有序推进,中国抗体对外投资合作动作也在逐渐提速。去年7月22日,中国抗体就创新型药物靶点识别与D2M达成长期合作关系而订立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协议。根据此次合作,公司有权就根据优先靶点甄选机制得出的D2M靶点识别工作的初始结果而选择的合资格药物靶点进行后续研究、开发及商业化。

通过对上游公司D2M的投资和长期战略合作,中国抗体在创新药物及靶点发现领域的拓展能力有望得到高质量提升。而与D2M深入开展合作,使得公司未来能够不断发现新型靶点,并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做基底,持续研发覆盖适应症更广、治疗效果更好的药物。

因此,公司的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丰富并稳步推进的创新研发管线上,还将体现在公司产研销+投资合作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优势。至此,中国抗体已自上而下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随着产品商业化的进程加快和上市落地,未来定能进一步释放长期价值,向投资者兑现丰厚的回报。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2020年快手(01024)每名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82.6元 同比增长95.3%

3月23日 | 马火敏

快手(01024)电商2020年GMV达3812亿 其他服务收入同比涨超1300%

3月23日 | 马火敏

保险科技龙头发布2020年报,自有平台表现抢眼,保费贡献占比升6倍

3月23日 | 朱亦丹

保险科技龙头众安在线(06060)2020扭亏为盈,科技输出逆势增长35%

3月23日 | 朱亦丹

高盛:维持云顶新耀-B(01952)“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91.15港元

3月23日 | 熊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