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新兴市场央行加息?

14975 3月21日
share-image.png
安信证券 安享财富新生活

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债券池”。

摘要

近日,巴西等新兴市场三国央行相继加息。巴西央行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至2.75%。土耳其央行18日将基准利率自17%提高至19%。俄罗斯央行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

从三国央行表述来看,通胀是三国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部分央行也提及了汇率和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截至2021年2月,巴西和俄罗斯CPI同比均上行至5%以上,土耳其CPI同比超过15%。从三国汇率和资本市场来看,汇率或也是巴西和土耳其央行加息的原因之一,加息存在未雨绸缪防范资本外流风险的意味。

近期,输入性通胀也拉动了国内PPI同比持续上行,但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方向性收紧货币政策的概率不高。

首先,虽然海外通胀预期会对国内物价产生一定的外溢效应,但考虑到国内资本存量增速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制造业资本存量的下降,因此,输入性通胀对国内PPI的传导可能会比较高效,但预计对CPI的影响相对较低。同时考虑到基数等原因,预计PPI下半年趋于下行。因此,输入性通胀导致国内货币政策方向性收紧的概率较低。

其次,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疫情后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将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我国也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市场稳步对外开放,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经济基本盘持续改善和金融深化改革开放决定了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

最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且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正常区间,明显收敛的概率不高。中国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在疫情初步缓解后,2020年5月中国货币政策就逐步开始转向正常化,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正常区间,而非像发达经济体一样维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明显收敛的概率也不高。

近期资金利率维持低位,但在超储率不高、地方债开始发行、物价仍有上行压力等背景下,未来资金利率或易上难下,再加上经济持续恢复,实体融资需求较强,地方债发行分散配置力量等,当前利率债难见明确的机会。但是,很难判断资金宽松何时结束,在货币政策难以方向性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资金利率上行的幅度可能也不会太大,因此不建议久期过短,坚守票息策略或是占优策略。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信用风险超预期等

正文

1新兴市场三国央行缘何相继加息?

近日,巴西等新兴市场三国央行相继加息。巴西央行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土耳其央行18日将基准利率自17%提高至19%,2020年9月以来,土耳其政策利率已经累计上调875BP。俄罗斯央行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这是俄罗斯央行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从三国央行表述来看,通胀是三国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部分央行也提及了汇率和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巴西央行在声明中关注了本国通胀水平的上行,将2021年巴西通胀预期上调至4.4%,同时关注发达经济体通胀风险和相关的金融资产重定价。土耳其央行关注国内供需矛盾和输入性通胀,表示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直至通胀下行。俄罗斯央行表示基于通胀水平已经高于4%、经济持续恢复以及前期货币环境较为宽松等原因,将转向中性货币政策。截至2021年2月,巴西和俄罗斯CPI同比均上行至5%以上,土耳其CPI同比超过15%。

从三国汇率和资本市场来看,汇率或也是巴西和土耳其央行加息的原因之一,加息存在未雨绸缪防范资本外流风险的意味。巴西和土耳其汇率近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而俄罗斯由于疫苗接种相对较快以及油价上涨,汇率有所升值。从三国资本市场来看,股债均未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尚未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2输入性通胀影响下,中国是否会收紧货币政策?

近期,输入性通胀也拉动了国内PPI同比持续上行,但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方向性收紧货币政策的概率不高。

首先,虽然海外通胀预期会对国内物价产生一定的外溢效应,但考虑到国内资本存量增速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制造业资本存量增速的下降,因此,输入性通胀对国内PPI的传导可能会比较高效,但预计对CPI的影响相对较低。同时考虑到基数等原因,预计PPI下半年趋于下行。因此,输入性通胀导致国内货币政策方向性收紧的概率较低。

其次,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疫情后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将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我国也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市场稳步对外开放,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经济基本盘持续改善和金融深化改革开放决定了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

最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且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正常区间,明显收敛的概率不高。中国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在疫情初步缓解后,2020年5月中国货币政策就逐步开始转向正常化,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正常区间,而非像发达经济体一样维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明显收敛的概率也不高。

3利率债维持中性偏谨慎看法,但久期不宜过短

近期资金利率维持低位,但在超储率不高、地方债开始发行、物价仍有上行压力等背景下,未来资金利率或易上难下,再加上经济持续恢复,实体融资需求较强,地方债发行分散配置力量等,当前利率债难见明确的机会。但是,很难判断资金宽松何时结束,在货币政策难以方向性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资金利率上行的幅度可能也不会太大,因此不建议久期过短,坚守票息策略或是占优策略。

(智通财经编辑:赵锦彬)

相关阅读

通胀控不住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被迫”加息!新兴市场被迫跟进?

3月18日 | 华尔街见闻

3月美联储会议点评:市场与联储的博弈或仍延续

3月18日 | 兴业研究

中信证券:全球资金持续增配新兴市场,美股偏好成长+金融板块

3月3日 | 中信证券

高盛:大宗商品涨势或缓解美债收益率飙升对新兴市场打击

2月27日 | JT²智管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