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减码风暴式”下跌,140亿美元的ETF损失惨重,黄金多头溃败在即?

15018 2月25日
share-image.png
汇通网 中国专业的外汇黄金媒体

本文来自汇通网,作者:苏Sue。

由于对通胀反弹的押注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一年多最高水平。美国国债ETF今年重挫11%。投资者今年以来已经从该基金撤走超过32亿美元,致使其资产规模降至2019年中以来最低水平。TLT暴跌,14天相对强弱指标达到2016年11月以来最超卖水平。周三610亿美元的5年期债券拍卖也遭遇了近十年来最疲软的需求之一。

债券市场的急跌导致美国国债ETF损失惨重

由于对通胀反弹的押注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规模140亿美元的iShares安硕20年以上期限美国国债ETF今年重挫11%。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投资者今年以来已经从该基金撤走超过32亿美元,致使其资产规模降至2019年中以来最低水平。

新冠疫苗的推出以及拜登政府进一步提供财政援助的前景,迫使美国国债市场反思。年初时,长期收益率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如今,盈亏平衡通胀率已经升至多年高位,拉动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一年多最高水平。这个状况本周又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化:他说,最近债券收益率的上升是对经济的“信心宣示”,同时淡化价格压力持续回升的风险。

法国兴业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Subadra Rajappa表示:“感觉就像正在发生减码风暴一样,尽管美联储一再保证说他们认为没有明显的高通胀风险,但投资者不相信,任何有关美联储调整资产购买的暗示都可能叫停长期债的抛售。若非如此,收益率可能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TLT的下跌已进入第五天,价格跌至去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该基金2020年上涨超过16%,因为美联储大张旗鼓抵抗疫情冲击,将利率降至近零水平,并实施一系列债券购买行动,确保经济衰退情况下的信贷供应。

TLT的暴跌使其14天相对强弱指标达到2016年11月以来最超卖水平。在Bleakley Advisory Group的Peter Boockvar看来,跌势可能趋缓。Boockvar周三指出:“债券被超卖,尽管是短期角度,但收益率暂缓上行并非不可能。”

然而债券空头并不如此认为。IHS Markit Ltd.数据显示,TLT空头仓位占比徘徊在3年高位附近。

5年期美债拍卖需求低迷 至关重要的一段收益率曲线成为关注焦点

美国国债市场的抛售除了使收益率升至一年多以来最高水平之外,也导致周三610亿美元的5年期债券拍卖遭遇了近十年来最疲软的需求之一。

反映了对美联储利率政策中期预期的一段收益率曲线也因而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收益率的全面攀升,周三的5年期国债拍卖最终的中标收益率为0.621%,高于竞标截止之际的发行前交易水平0.615%。投标倍数也是过去十年来倒数第二低。拍卖结果促使收益率曲线的中段当天上升了约4个基点。

收益率曲线的5年期部分对于2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市场的许多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假如该部分的收益率从目前的0.60%升至0.75%,将足以抑制全球的投机狂热。此外,该部分也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预期。根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发出的信息,美联储政策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BMO Capital Markets的策略师Ben Jeffery表示,曲线的这一部分对关于美联储政策何时开始正常化的预期反应敏感:“正如今天的大多数市场一样,它反映出人们对复苏和反弹轨迹略微更加乐观。”利率掉期市场继续反映出,投资者认为美联储第一次加息25个基点将是在2023年中期左右,之前曾经预期是在2024年初。

美国债券市场正在拉高全球债券收益率

随着美国经济显现改善的迹象,疫苗持续接种,议员们也准备实施更多财政刺激,自12月底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上涨了超过40个基点。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目前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6.2%,而年初的预期为4.2%。

Evercore ISI的Krishna Guha和Ernie Tedeschi本周表示:美国收益率的大涨可能会一并拉抬其他市场,对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的政策构成挑战。对于焦点仍然在促进增长而非遏制新兴通胀压力的决策者来说,尤为担忧。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利空金价,因为黄金是不孳息资产,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的持仓近期持续下降,目前已经连续十一个交易日下降,至1106.36吨,为2020年5月15日以来新低,这可能会在中长线拖累金价的表现。

(编辑:张金亮)

相关阅读

贝莱德:这些资产现在别买了

2月25日 | 万得资讯

通货再膨胀咆哮让美债市场血流成河,华尔街机构纷纷夺路而逃

2月25日 | 汇通网

金融市场大地震前的震颤

2月24日 | 华尔街情报圈

美债收益率上升对股价意味着什么?瑞银做了测算

2月24日 |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