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云、腾讯云看国内云厂商盈利趋势:短期承压,长期料优于AWS

13868 1月22日
share-image.png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和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信证券研究”,作者:许英博、陈俊云。

当前国内云厂商盈利能力显著弱于北美AWS等可比企业,我们判断,剔除业务规模差距的影响,线下解决方案、定制项目、较高的CDN收入占比、研发投入等阶段性因素构成主要的拖累项。预计上述因素改变是相对缓慢的过程,将导致国内云厂商短期盈利能力承压。但伴随国内云市场逐步成熟以及云厂商在PaaS、SaaS等环节营收占比的提升,我们预期中长期国内云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显著好于AWS等可比厂商。高速成长的市场、突出的规模效应、不断优化的产品结构等料推动阿里云、腾讯云强者恒强,并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核心受益者之一,同时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BABA.US,09988)、腾讯(00700)云业务内在价值的认可,亦将是短期两家互联网巨头市场机会的主要来源之一。

市场现状:国内云厂商盈利能力显著弱于北美云巨头。

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目前AWS的年收入规模已经超过450亿美元,对应30%左右的营收增速以及30%的运营利润率。

国内市场,和AWS地位相称的阿里云,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收入规模超过550亿元,但EBITA Margin仍处于小幅亏损状态,当然考虑到云计算业务本身极强的规模效应,这样的比较本身缺乏公允。但我们看到,AWS早在2014~2015年左右便达到阿里云当前的收入体量,同时当期对应的运营利润率大约在14%~25%之间,亦显著好于当前阿里云的水平。

是何种因素造成如此明显的盈利能力差异,这种差异是短期的,还是有可能长周期持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回归云计算产业内在逻辑,就影响云计算厂商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以及其后续趋势变化等逐一展开对比分析。

云厂商盈利能力影响因素:业务规模、资本开支、产品结构、市场策略等。

1)业务规模,目前全球云计算巨头的主要产品业务仍以IaaS+PaaS为主,并向SaaS领域进行有限扩展,IaaS+PaaS业务本身的通用性、重资产属性等使其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

2)资本开支,根据各公司财报,全球云厂商每年花费近千亿美元用于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IDC租赁、建设等,而上述资产对折旧摊销的传导,亦会相应影响云厂商的当期盈利能力;

3)业务结构,沿着云计算产业链,从底层的IaaS,到PaaS、SaaS,业务模块通用性越来越弱,同时产品差异化定价能力亦逐步增强,毛利率亦逐步提升,单纯的IaaS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

4)市场策略,云厂商阶段性的运营策略的变化、调整等亦能对其短期盈利能力产生明显影响,比如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价格战、激进资本开支、研发投入等。

中美云厂商盈利能力差异根源:收入结构、研发投入等。

1)资本开支,阿里云2019年的折旧占收入比重(24%),低于AWS在2015年的水平(33%),显然部分市场观点认可的激进资本开支带来的折旧费用并不是拉低阿里云当期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2)收入结构,目前阿里云(85%)、AWS(79%)收入结构基本接近,均主要以IaaS业务为主,辅以一部分PaaS业务,但我们判断,偏低毛利率的CDN、线下解决方案、定制项目等是拉低阿里云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我们预计当前CDN业务占阿里云收入比重超过10%;同时根据IDC统计口径数据,2019年AWS、阿里云、腾讯云收入为对应财务口径收入数据的89%、74%、52%,这种数字差异的造成,我们判断主要是源于难以在线统计&跟踪线下解决方案、定制化项目等;

3)市场策略,高速成长的市场、相对同质化的产品形态亦使得价格战成为当前国内云厂商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考虑到当前国内云厂商相较于AWS相对偏弱的产品组合,高强度研发投入亦是自然。

国内云厂商盈利能力展望:短期承压,长期料优于AWS。

1)短期,相较于北美云计算巨头,规模劣势料将继续构成国内云厂商的盈利拖累项。国内偏弱的数字化水平,意味着解决方案、线下定制化交付等短期仍较难避免,但预计中长期有望逐渐改善。同时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短期均有望延续;

2)中长期:北美市场,得益于良好的企业IT基础设施和发达的软件产业,云厂商在较短时间内便实现了快速的企业市场渗透以及行业的整合(目前TOP 3份额占比超过80%),但在高毛利率的SaaS以及部分PaaS领域并没有占到太多优势。国内市场,薄弱的软件产业基础料将使得云厂商在通用属性较强的软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典型代表如阿里钉钉(协同办公)、腾讯会议(视频会议)等,而在高毛利率的PaaS、SaaS环节的突破预计亦有望使得国内云厂商的长期盈利能力显著优于目前AWS的水平。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风险;云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运营事故&数据安全风险,企业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流失风险等。

投资策略:

短期阶段性因素造成国内云厂商显著弱于北美云厂商的盈利水平,但伴随市场成熟以及企业自身产品结构的优化,我们预期中长期国内云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显著好于AWS等可比厂商。高速成长的市场、突出的规模效应、不断优化的产品结构等料推动阿里云、腾讯云强者恒强,并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核心受益者之一,同时我们判断,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腾讯云业务内在价值的认可亦将是短期两家互联网巨头市场机会的主要来源之一。

(编辑:张金亮)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云计算行业空间测算

12月24日 | 同人慧研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总裁汤道生:疫情使旅游业进入“新常态” 数字技术当顺势而为

12月10日 | 李程

中信建投:云计算发展大势所趋,PaaS成为下一个重要战场,关注阿里巴巴(09988)等

12月3日 | 中信建投证券

瑞穗:云计算需求反弹或加速,上调美光科技(MU.US)目标价至70美元

11月23日 | 马火敏

伟仕佳杰(00856)宣布收购云星数据核心产品技术

11月23日 | 马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