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乐平科技视角”,作者:黄乐平、刘莹莹等。
行业近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文简称“规划”),强调“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下,汽车与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提出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共同推动汽车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此外,《规划》明确指出,推进自动代客泊车等技术发展应用,推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2025年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5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我们重申看好智能汽车成为新一代半导体、通讯射频、视觉、声学、AI等多方面技术的集中展示平台,并梳理座舱电子、传感器、车载半导体、车联网等多领域投资标的,建议关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下相关科技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座舱电子及传感器:展示新能源阵营“智能化”实力的直观载体。1)智能座舱,我们看到大屏化、多屏化、融合互联等座舱智能化趋势在新能源车阵营更加显著,如特斯拉Model S搭载17寸中控、理想ONE率先搭载四联屏等。我们认为未来智能座舱将融合声、光、电、机、AI等技术,向智能、舒适的移动空间持续变革,HUD、无线充电、后排显示等新产品贡献亦值得期待,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2)ADAS及传感器:根据高工数据,目前国内ADAS新车搭载率为35%-40%,其中前视感知配置方案1R1V占比已突破60%。我们认为伴随智能驾驶级别提升,单车搭载传感器数量亦大幅提升,如小鹏P7搭载传感器数量高达31个(不含MEMS,其中包含14个摄像头),建议关注舜宇光学(02382)。此外,我们建议关注成本下降后激光雷达厂商的发展前景,如Velodyne(未覆盖)、禾赛、速腾聚创等。
车载半导体:功率半导体受益电动化、车载计算芯片受益智能化。1)功率半导体:我们认为IGBT将是汽车电动化趋势下最为受益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约占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成本的40%,我们测算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用IGBT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3亿元,CAGR为40%,建议关注斯达半导、中车时代电气(03898)(机械组覆盖)、比亚迪半导体(未上市)等。此外,汽车电动化、ADAS等趋势将提升单车功率半导体含量,带动MOSFET、LED Driver、DC/DC等器件用量提升,建议关注闻泰科技(未覆盖)等受益公司。2)车载计算芯片:车载计算芯片是助力汽车实现智能化的重要零部件,其为环境感知、避障规划等功能提供算力支持。传统车载半导体供应商TI、NXP、Mobileye(被Intel收购)和传统硬件厂商NVIDIA纷纷推出各自的自动驾驶平台。我们认为,L2/L2+级自动驾驶系统将在乘用车加速渗透量产,给地平线(征程二代ADAS在长安UNI-T前装量产)、黑芝麻(华山二号L3成功流片并给客户送样)等中国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车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V2X是未来实现高阶段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车联网按通信制式可分为短距离通信(蓝牙/WiFi)/长距离通信(2G/3G/4G/5G)等类别。按安装形式可分为前装T-Box/后装OBD两大类,两者内部均配备车规级模组。目前绝大部分新能源车已具备车联网功能,部分高端燃油汽车也在积极跟进。《规划》指出要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我们认为V2X技术是车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V2X技术能够实现车载设备与其他车载设备(V2V)/行人(V2P)/路边基础设施(V2I)等的实时通信,通过获得其他车辆行驶状态/路人运动轨迹/交通信号灯状态等信息辅助驾驶,从而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建议关注移远通信/广和通(未覆盖)/高新兴/鸿泉物联(未覆盖)等相关公司。
风险
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及预期。
图表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结构与科技领域相关内容节选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内容及科技领域相关重点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主要汽车传感器在各级SAE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英飞凌,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 智能汽车产业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车联网产业链
(编辑:张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