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刘应彬:4月以来累计380亿美元流入港元,大湾区金融合作迎来三大机遇

12504 11月9日
share-image.png
孟哲 智通财经资讯编辑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9日,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发表演讲指出,自今年4月以来累计有380亿美元流入港元(截至2020年10月21日),银行体系总体存款稳步上升。沪港通和深港通今年首三季的日均交易量达1,100亿元人民币,债券通近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均超过115%。

现智通整理演讲原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和高兴参与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发展,2020年都是世界大变局的一年:卫生事件严重打击全球经济社会,地缘政治正冲击多年建立的国际秩序,各种积累多时的矛盾叠加爆发,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考验着我们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决心。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阴霾,未来的走向、复苏的力度和方式,将是举世关注的焦点。这个大背景赋予国家「十四五」规划特殊的意义。利用这个机会,我想谈谈大湾区金融业未来几年发展的前景,特别是香港可以发挥的作用。

我先介绍一下近期香港金融业的情况。作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过去一年多香港在内外复杂困难的形势下,金融体系保持稳定,金融市场运作顺畅,并且不断在各方面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

香港的金融体系多年以来坚持稳健监管,积累了充裕的缓冲空间,在最近的考验中发挥作用。银行体系保持稳健,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指标远高于国际要求。货币市场方面,联系汇率制度有序运行,牢牢地稳住了投资者的信心。自今年4月以来累计有380亿美元流入港元(截至2020年10月21日),银行体系总体存款稳步上升。各种数据反映国际投资者对香港作爲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强而有力地击碎了所谓「走资」的传言和谣言。

在市场活动方面,香港继续发挥全球集资中心的作用。今年首三季一共有104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筹集超过2,100亿港元,其中包括多家大型企业和新经济企业,市场反应热烈。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的交易更趋活跃,沪港通」和「深港通」今年首三季的日均交易量达1,100亿元人民币,「债券通」近200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均超过115%,突出体现了香港作为内地市场引进国际资本的桥梁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金融是重要的依托和推手。谈大湾区金融合作,我认爲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顺应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三是湾区内地与港澳地区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去年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明确香港作为大湾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一段时间,涉及大湾区金融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今年5月,人民银行和中央其他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颁布30项重点政策措施,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中的角色和作用。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不同层面,为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拓展业务。

随后广东省和深圳市也公布相应的落实方案,细化了各项措施的实施方针或计划。10月中央政府公布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的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当中也再次强调了大湾区金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金融改革的方向。

这些文件出台前后,我们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共同努力,陆续推出多项金融配套措施,以便利个人和企业在大湾区生活、工作及营商为出发点,推出跨境移动支付、跨境见证开户等措施。

近期,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门金管局联合宣布在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为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提供新的选择。金管局积极部署,与内地有关方面紧密沟通,争取分阶段推行各项相关的金融合作措施,更好地服务大湾区经济社会民生发展。

展望「十四五」,我认为大湾区金融合作有三大机遇,包括:服务实体经济、扩大科技应用、提倡绿色金融。

大湾区发展核心在于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跨境通道,而大湾区的金融合作,应立足于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在已经公布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造更多政策空间,便利区内企业进行跨境投融资和资金调拨,比如优化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跨境服务企业和个人,包括为区内项目提供融资,开展更多便民利商的跨境银行服务等。

金融科技方面,结合内地科技应用的领先优势,以及香港国际化的市场和监管,香港可以支持内地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在大湾区机遇下,我们可以合作推动金融科技的跨境应用,如贸易融资平台项目。金管局于2018年推动成立贸易融资平台「贸易联动」以来,两地监管机构和营运商积极推动平台的建设,促进跨境贸易融资。

展望未来几年,随着大湾区人员流动更加频繁,移动支付以及虚拟金融服务进一步普及,两地将有条件探索基建对接互通,提高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能性。

在绿色金融方面,近年气候相关风险备受全球关注,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大湾区内,更多的大湾区绿色发展项目可借助香港的绿色金融平台筹集绿色资金,国际投资者也可通过香港寻求内地的绿色投资机会。我们期望大湾区内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多利用香港成熟的债券市场发行绿债,促进大湾区内的绿色建设。

去年,香港特区政府首次成功发行10亿美元绿债,未来五年更会把绿债发行恒常化。截至去年底,在香港累计安排和发行绿债总额达到260亿美元,足以证明香港拥有完善有效的绿债发行平台,及作为区内领先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随着内地加大、加快实行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我们预期中国内地的绿色金融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公信力,香港作爲中国内地连接世界各地的门户,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十三五」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三地共同合作,在金融领域取得良好的成果,包括开辟资金流动的新渠道,便利大湾区三地居民和企业。

下一个五年,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将会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科技和绿色金融将深刻改变金融服务提供的产品、渠道和方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走在这些金融大趋势的前沿。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利用自身的平台,配合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需要,积极把握这些难得的机遇。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香港金管局:机构债券发行计划下重开10年期25亿港元政府债券 将于11月18日投标

11月9日 | 孟哲

进击的快手,从私域王国到打通全域

11月9日 |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巨头为何集体看好快手?

11月8日 | 智通编选

港美股市场数据:新兴市场领涨全球

11月8日 | 张忆东

快手有后手吗?

11月8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