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是贯穿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话题度最高的零部件。从钴酸锂、锰酸锂等动力电池“群雄逐鹿”到三元锂、磷酸铁锂“楚汉相争”,关于动力电池应首先坚守电池安全底线还有优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争论从未停止。
近年来,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发展迅速,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颇有市场,对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追求甚至形成一股攀比之风。然而,这种攀比引发的非理性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带偏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路线,让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口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于2019年的8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2019年5月到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从动力电池的种类来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已查明着火原因当中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
目前,动力电池安全性是一个敏感而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无论是从遏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总量,保障用户生命与财产安全,还是保护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都成为需要彻底解决的痛点。
幸运的是,凭借对行业深刻理解的战略前瞻,深耕电池领域多年、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深厚技术积累的比亚迪,基于其领先全球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交出了“刀片电池”这一答案。
“刀片电池”安全与性能全面升级,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3月29日于深圳举行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表示,“刀片电池”的问世,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作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未来动力电池应该具备三大特点,第一,保证高的安全性;第二,长续航;第三,少依赖稀有金属。“刀片电池”完美契合了动力电池的三大发展方向。
首先在安全性上,“刀片电池”使用了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技术保障电池安全:在高风险安全位点全面使用耐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涂层,如极耳陶瓷、陶瓷极柱等应用,让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捍卫安全底线。安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使得“刀片电池”顺利通过堪称阻碍动力电池发展的“珠穆朗玛峰”的针刺测试。
据了解,在针刺测试下,“刀片电池”被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温度仅有30℃-60℃左右。远远好于三元锂电池在针刺后剧烈燃烧温度超过500℃,以及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的表现。
用王传福的话来说,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
“刀片电池”续航方面,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介绍,“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毫无疑问,坚守安全底线兼顾续航能力提升的“刀片电池”,未来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将有效保护主机厂品牌,为新能源汽车向着正确的轨道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级别和性能全方位升级,“刀片电池”还有效减少了动力电池对稀有金属的依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传统三元锂电池中钴元素和镍元素在地球上为稀缺资源。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镍资源量超过1.3亿吨,镍储量为8900万吨。超过95%的储量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中国作为贫镍国,储量仅约280万吨。
2018年全球钴矿资源储量约650万吨,98%的储量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古巴等少数国家,且2018年全球钴金属产量仅为15.81万吨。中国作为全球钴金属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钴资源储量仅占全球1%。
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要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中国发展电动车产业,最重要的首要原因是要改善环境,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减少汽车对石油的依赖。同样,发展汽车动力电池也应减少对稀有金属的依赖,因为一台电动车的电池动辄数百公斤,如果电动车未来将完全替代燃油车,将面临稀有金属供给和需求失衡的局面,这是不科学的。
可以预见未来若三元锂电池继续高速发展,不仅电池安全问题难以根除,还要面临稀缺资源价格高涨,甚至资源枯竭带来的困扰。从这一层面来讲,“刀片电池”作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中的全新力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满足消费者对高能量密度产品的需求,同时还将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贡献社会效益。
开放共赢,打造新能源车领域的“博世”
从微观层面来讲,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市场必定会关注新电池的应用前景以及给比亚迪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及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升级,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锂电池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商,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7月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达到峰值52.2%,其后单月装机占比逐月上升。据工信部2020年第一批推荐目录乘用车的情况显示,搭载磷酸铁锂的乘用车车型占比为达到18%,较2019年全年7.8%的占比大幅提升10.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
在此背景下,2019年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达到2781MWh,磷酸铁锂市占率达到13.8%。
随着“刀片电池”实现商业化,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刀片电池”将首先搭载于比亚迪汉纯电车型,该车型将于2020年6月量产上市。据悉,比亚迪汉的续航里程为600公里,百公里加速为3.9秒,性能十分出色。
不过,”刀片电池”虽然首先应用于自家车型,但并不意味着比亚迪会“挟技居奇”。
在3月29日的发布会上,何龙透露称,“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他表示,比亚迪“弗迪系”全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将向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开放共享,让行业和消费者受益。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刀片电池”将在旗下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重庆工厂量产下线。据悉,重庆弗迪是弗迪系旗下从事锂离子电池及配套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公司为璧山项目锂离子电池及配套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100亿,占地面积约1500亩,建设锂离子电池生产线8条,项目达产后形成锂离子电池20Gwh生产能力,年产值200亿元。
弗迪电池先进的生产能力,有望帮助比亚迪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作为比亚迪旗下的独立子品牌,拥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优势的“弗迪系”,包括了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视觉、弗迪模具和弗迪科技五家子公司,是一个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产品覆盖IT、汽车、新能源、轻轨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5家弗迪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比亚迪的零部件业务从产品市场化进阶到企业市场化的2.0版本。独立后的“弗迪系”将拥有更多自主权,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携手合作伙伴,加速电动化的普及,并有望打造成一个新能源汽车界的博世集团。
众所周知,德国博世集团从一个简陋的精仪电器工程车间起步,经过百年发展,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这期间,博世集团凭借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其选择了一条更为广阔的赛道。
汽车产业链复杂庞大,且终端市场竞争激烈。相较于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厂商经营成本更低,而其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享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在传统汽车领域,曾有人调侃表示,中国的整车厂都给发动机厂打工,而发动机厂都给博世打工。在上下游及整车的链条中,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所能攫取的利润可见一斑。
零部件开放供应的丰厚利润对比亚迪有足够的吸引力。事实上,比亚迪也有能力坐拥这片“蓝海”。
过去的20多年中,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发展模式,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探索更是领先了行业近10年。在此过程中,比亚迪形成了一整套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生产体系,并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实现了全球的技术和产业引领。
目前,从全球来看,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实现903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仅为221万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仅为2.5%。未来随着各国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有非常大的替代空间。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仍有相当大的市场缺口。
如果说,传统汽车领域,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是一面旗帜,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弗迪有望对标博世打造行业标杆。未来随着比亚迪开放战略进一步深化,弗迪将助力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之路越行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