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放“大招”之日 港股药企“捞金”之时

91551 6月17日
share-image.png
田宇轩 智通财经专栏作家。

当你还在用“中医药无用论”包裹自己偏执地“医学常识”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顷刻用了一剂“青蒿素”呲醒了大众。

智通财经APP发现,屠呦呦团队16日晚间宣布,将在今天公布重大科研突破。还未得业界陷入各种猜想,今日早8点,官方消息便传来,“在‘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获新突破的同时,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

事实上,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并非首次提出。因为在拿到诺贝尔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涉足了该领域,并且相关的临床试验一期早在2018年5月便正式得到了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全国15家牵头单位共同参与开展。

而经过近1年的临床试验终被证实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另外,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受屠呦呦团队的消息刺激,A、H医药板块终换颜色,“由绿转红”,部分概念股或中药股更是“水涨船高”,如A股的昆药集团直接涨停、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均涨幅超过2个点;H复星医药(02196)、白云山(00874)高开高走,处于医药板块领跑地位……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疟疾与中国青蒿素

提及“青蒿素”,在屠呦呦没有获得诺贝奖之前,恐怕没有几个外门汉知道这是什么。但提起疟疾(俗称“打摆子”)却“人人自危”。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抗疟疾药物没有被发现前,这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发烧、发冷、打颤、腹泻等,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有效的抗疟成分奎宁;二战期间,科学家又发明了奎宁衍生物——氯喹,并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到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耐药性,疟疾再次在东南亚爆发。尤其在越南战争中,疟疾成为比子弹、炸弹更可怕的敌人,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美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抗疟药物。到1972年,美国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但都无果而。

鉴于这种情况,当时,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军方从1964年起开始抗疟药研究。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召开“抗疟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代号为“523”项目的大规模药物筛选,研究在全国7省市展开。

截至1968年,参研机构筛选了万余种化合物和中草药,均未取得理想结果,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受命加入“523”项目。至此,全国各地“523”项目组研究人员“任务上分工合作、专业上取长补短、技术上互相交流、设备上互通有无”,调查民间秘方1万多个,实验室广筛中草药5000余种和化合物4万多个,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

当年屠呦呦近40岁,他们找来了很多中药的古方,梳理了半天,开列了有808个中药的单子,其中有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军事医学科学院用鼠疟模型筛选了近百个药方,很多都没用,但是青蒿提取物有60%到80%的抑制率,青蒿素运用而生。

后来,国家在酉阳定点设立了武陵山制药厂,专业负责青蒿素的提取;同时把昆明制药厂(现A股的昆药集团)定点为蒿甲醚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企业,把青蒿琥酯定点在桂林制药厂生产,由此奠定了中国青蒿素产业的基本格局。

不过,后受跨国公司利益的影响,虽然明知奎宁类抗疟药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但是WHO仍然迟迟难以推动青蒿素类药物进入推荐用药的名单。尽管,全球青蒿素原料药的年产量为200吨,期中80%来自中国的天然植物提取和生产。昆明制药和桂林制药也只是为跨国医药巨头做原料供应商,中国青蒿素产业因此进入低迷徘徊阶段。

所幸,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并未放弃,直到2015年,诺贝尔组委会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将“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他们,中国青蒿素重回世界视线。

青蒿素治红斑狼疮并非新闻

得到诺贝尔奖后,80岁的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仍旧冲锋在一线。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该团队16日晚间宣布,将在今天公布重大科研突破。17日,一大早,各大媒体便开启了信息轰炸,称“‘青蒿素抗药性,难题获新突破,且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数据显示,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鉴于这一疗效,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肯定了这种可能,同时他也认为,必须进一步根据国际标准,经周密设计和严格实施的临床试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在阿隆索的话前,智通财经APP在CDE《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处查询到,屠呦呦团队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交的“双氢青蒿素片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

今天开盘便涨停的昆药集团股份是临床“承接方”,并且该公司给出的临床试验显示,一期设计样本共120例,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全国15家牵头单位共同参与开展。

当然,由于临床试验试验样本量较大,二期、三期还相隔时间较长,就算试验顺利,治疗红斑狼疮的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其实,这并非首次将青蒿素应用至红斑狼疮领域。

早在1980年9月的《中国医刊》上,庄国康就发表了《青蒿治疗盘形红斑狼疮[J]》1984(2):59-61.《青蒿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称,本文采用核技术研究了青蒿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青蒿素对正常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以及血浆cAMP含量均无影响;而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青蒿素可使降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又可使升高的血浆cAMP降低,在高疟原虫血症时,又可使低下的血浆cAMP升高。以上作用可能是青蒿素临床治疗疟疾、红斑狼疮的药理基础之一。

2000年11月,钟嘉熙、符林春等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上发表了《青蒿玻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观察[J].》。换句话说,至少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报导青蒿素的类似物可以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并公开了治疗红斑狼疮的应用。

说白了,青蒿素治红斑狼疮并非新闻,10年前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港股标的仅两只

纵然谈不上“秘密”,可因为医药领域很久没有出现“重磅新药”消息,屠呦呦的这一“大招”还是给资本市场带来了“蜜糖”。

智通财经APP看到,A、H医药板块集体换颜色,“由绿转红”,如A股的昆药集团直接涨停、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均涨幅超过2个点;H复星医药、白云山高开高走,处于医药板块领跑地位。

A股姑且不论,从港股来看,青蒿素概念股少之又少,仅两家。

先说涨的比较多的复星医药,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67.3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1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2亿元,同比增长0.92%;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增长颇为强势。

而复星的青蒿素主要是放在了子公司重庆医工院的业务板块中,2018年7月,其还因“半合成青蒿素”项目获得盖茨基金会的45万美元资助。发展至今,重庆医工院“半合成青蒿素”项目全采用了人工合成方式,已实现300L规模的放大验证。

另外,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桂林南药青蒿琥酯也早在2010年正式通过WHO-PQ认证,在WHO建议的5个复方中有3个包含青蒿琥酯,创新药品Artesun(注射用青蒿琥酯)为全球首创,已经成为WHO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2014年,复星青蒿琥酯类药物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

结合这波消息刺激,在考虑到近期复星医药有新药获得临床试验获批((FDA已于近日授予其新药ORIN1001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快速通道资格),而且股价处于低位,短期内不涨真对不起“青蒿素”概念股。

再说白云山。2019年第一季度,白云山营业收入180.55亿元,同比增长161.3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增长55.42%。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和复星医药一样,白云山也将“青蒿素”放在了子公司汉方药业内。汉方药业介入青蒿素时间非常早,2003年就开始便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在中药提取分离过程方面技术优势,研究并布局青蒿产业。

在2005年9月获得青蒿素原料药的CFDA注册批件,同年又通过GMP认证现场检查,现在可生产青蒿素、蒿甲醚、双氢蒿素、青蒿琥酯四个品种,2014年青蒿素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6%。2016年后,改块收入规模就在1亿元左右,收入占比体量并不大,对母公司白云山医药板块的推动作用可能并不是明显。

但在消息发酵之下,短期“捞金”机会明显偏大。(田宇轩/文)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港股异动︱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研究获重大突破 复星医药(02196)升逾5%领涨青蒿素概念股

6月17日 | 闵钏

智通港股公告精选︱(6.16)复星医药:抗晚期乳腺癌新药获FDA快速通道审评认证

6月16日 | 张展雄

复星医药(02196):抗晚期乳腺癌新药获FDA快速通道审评认证

6月16日 | 张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