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挪威交易员的投资故事:从“石油”到“艺术”背后的“三板斧”投机逻辑

26351 4月20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

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一位挪威交易员对'成功投资'的精彩展示。

大家想必都清楚巴菲特基于扑克牌局的投资忠告。

然而,在日常的投资活动中,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感到很难成功应用。

在华尔街的传言蜚语及媒体的节选转载、二道翻译面前,投资者常常会轻易陷入到"当下"。让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时间,沦为信息娱乐产业(infotainment -- 当今大部分自称严肃的新闻报告其实都可以归到用于打发时间或是追寻社会存在的信息娱乐业)下的消耗品,却鲜有心思考虑市场的长期远景,或忘记推敲谁才是这些流言之后的真正受益者。

关于预见性(foresight),近期一部描写美国政治说客的电影《斯隆女士》用其开场白对其作了阐述(请看英文字幕;链接还是按照老规矩附在了文末):

上个月有一位聪慧的新读者给我写了一封长邮件,阐述他对金融市场运作本质的深刻理解。他完全没把重心放在阅读每天的头条新闻上,而是将心思花在利用当前信息不断的印证、优化、体系化他的思考框架,并以此计算市场的下一步动向。

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理论物理,能经过时间检验的优秀体系不是某天灵光一闪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它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积累,直到"开窍"的那一天。这位新读者可能在刚开始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都连续出错,但通过不断的"验错求真"一步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优秀的投资者就像苦学几十年悟通棋道的围棋大师,应该不被眼前的表象、噪音所迷惑。相反,他们能通过那些吸引眼球的快餐新闻和它所反映的社会趋势,及时洞悉其对未来市场的意义。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则石油与艺术的故事。

1960年代中期的挪威只是一个普通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农、林、渔等农业经济为主要支撑。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虽很美好但也平淡无奇,除了能让你天天吃到撑的鳕鱼大餐。

然而,就在1969年的夏天,当西方世界的目光都被嬉皮士的博爱所吸引时(参考《海盗电台》 的剧情),一座名叫海洋维京号(Ocean Viking)的钻井平台开始在北海作业,这让挪威在1970年代到来之前成功晋身为坐拥亿万财富的石油国家。

图:英国和挪威在北海油气区的分界图

一时间,热钱不断涌入挪威,竞逐那将创造出巨大财富的海上钻探权。财富的愿景充溢在投资者的脑海,油气公司的股价随之飙升,盛况空前。就像是20年后互联网泡沫(DotCome boom)的预演,区别只在于当时的主角是如今已看起来"过气"了的油气公司。

随着油气开采量的年年飙涨(下图),市场认识到挪威将在今后几十年成为世界又一重要产油国。

当时的挪威政府能通过拍卖油气钻探区域获取大量收入,并对石油收入形成了高度依赖(见下图)。

当时,大多数交易员都专注于投资最有可能从北海油田这个巨大财富创造进程中受益的公司。他们先是瞄准了直接受益的能源企业,然后是间接受益的消费、地产、金融等下游行业。

然而很快,市场就对此做出了反应,石油所带来的’意外之财’很快就被充分priced in。反而,由于市场对石油财富的预期过高,使得这些明星企业很难再满足投资者不断增大的盈利要求。

此时,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登场了。

这位聪明的仁兄在初期靠提前布局石油公司大赚一笔之后,又通过买入间接受益的其他行业赚了第二桶金。

不过,面对已经高涨的股市,他决定不再像多数投资者那样跟风于市场头条新闻继续追高,而是花时间认真思考这个从天而降的经济馅饼将如何影响挪威今后的社会发展。

事实上,几乎在一夜之间,挪威创造了一大批因提前布局石油资源而赚得盆满钵满的百万富翁(在当时,百万富翁也能算非常有钱了)以及更多的因巨大的石油财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传导而间接富有的新兴中产阶级。

由于缺乏挪威高收入家庭财富的数据,在此权且通过一些侧面数据一探端倪:

1.在石油经济的带动下,挪威劳动力成本快速飙升,其增速甩开其他北欧国家;

2.仅有500万人口的小国挪威的主权基金总资产甚至高于13.7亿人的中国(不过中国主权基金的统计数据可能不全)。

在意识到巨额财富已经被成功创造并再分配,且市场已把股价推高到一个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赌博的泡沫时,我们耐心的男主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交易。

他想到一旦这些新兴“土豪”不再如先前一般关注石油投资,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如何处置这些新获得的财富,他们一定会想要买点什么犒劳下自己。

毋庸置疑,他们可能会投资房地产、买豪车、度长假、享受美酒与奢侈品,或是挪威人喜欢的游艇。但地产、金融资管、奢侈品及休闲娱乐等北海油田的间接受益行业已经在他先前的第二轮交易中考虑过了。

艺术品怎么样?他想到。

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新兴的上层社会似乎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步入艺术品收藏市场。

但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小众、流动性极差、交易成本高的复杂领域。而且哪一类艺术家的作品具有高回报潜力连业内专家都很难闹明白,他一个门外汉又怎能说得清呢?

直到他发现了一个现象。

当代艺术品市场非常有趣。声名远播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们引领着国际艺术品市场。而在规模更小且财富快速积累的国家,具有主导作用的却往往是受众面更小的本土画家。

比如,很少有加拿大以外的人听说过七人画派(the Group of Seven,见下图), 然而他们的标志性画作常被一大群加拿大新贵争相抢购(见上图)。

这些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与这一小撮本土精英的财富直接相关。

甚至是就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前几年,本土的“当代艺术家”也在新贵们的追捧中被市场暴炒。当时,中国一些以“流水线形式”创作出来的当代艺术品价格甚至高于不少公认的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的那位挪威交易员在近半个世纪前也意识到相似的事情也将会发生在他的国家。不同于削尖脑袋投资石油公司和间接受益的行业股票,他开始悄悄地遍访当地画廊屯购挪威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当其他人还沉浸在关于最新发现的石油资源的头条新闻的时候,他已购买下挪威本土画家几乎所有的顶尖代表作。

就如预料中的那样,在接下来的几年,挪威本土艺术品市场随着新晋百万富翁们对于‘品味’和‘身份’的追求,竞相争购大家所熟知的本土艺术家的最优秀作品。

由于僧多粥少,本土艺术品的价格也随着竞标战而水涨船高。而此时,我们精明的男主早已欣然恭候新贵们对其艺术品库存的报价。由于处于卖方行情,艺术品的低流动性“弊端”反过头来成为男主的优势。

终于,关于挪威艺术品市场异常兴旺的消息开始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而我们的主人公在变现之后早已开始了其下一轮的投资方向。

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似乎是一个全球通行的投资准则。

放大了来看,把世界(Global)当做一个大的本土(Local),国际艺术品市场不也是同全球快速膨胀的金融财富和央行放水下的经济繁荣相挂钩么?

苏富比是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领导者,其利润与热钱追捧的艺术品兮兮相惜。去年1月提到的苏富比交易机会目前也已接近150%的收益率(不过对于这些我不认为我最擅长的风险机会,我只会出于个人兴趣解剖下,并不敢深入参与)。如今央行们开始逐渐收紧钱袋子,纽交所挂牌的苏富比和它未上市的同行佳士得在未来的好日子还会继续下去么?

交易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你随时在与市场中那些最最聪明的人竞争。

也许有聪明的读者认为故事主人公的“三板斧”自己也能想到并落实,但后见之明(backsight)与先见之明(foresight)不同,能在现实中做到文首《斯隆女士》的告白那样是十分困难的。

况且,这则投资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类似于他当初的投资思路已在漫漫岁月中被业界同行广泛借鉴,如今已是普遍的分析方法。

毕竟,“真理”被社会广泛接受之后,也就逐渐成为了“常理”

如果把我放到40年前,我绝没有能力构想出故事中男主那样聪明绝妙的“三板斧”,但我知道每天跟风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头条新闻不会是解决方案。

我一直将这个已忘记了名字的挪威交易员的故事牢记于心,时常提醒自己:明天,他会怎么做?

相关阅读

平安证券: 为什么我们当前看好黄金?

4月18日 | 平安证券

分析师:金价面临挑战但有望再度上涨,或升至1400美元/盎司

4月17日 | 许然

长江证券:油价接下来怎么走?

4月16日 | 长江证券

2019,黄金将再度崛起

4月15日 | 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