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大的疫苗恐慌,过高的销售费用占比

222286 7月23日
share-image.png
田宇轩 智通财经专栏作家。

谁拿生命开玩笑,谁都得完。

疫苗事件,可谓天怒人怨,引发了公众大面积的焦虑和恐慌,让好不容易才积累到的那丁点“国产信心”被击碎。而细枝末节,也拷问着相关企业的自身的问题,比如销售费用。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药物销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各个公司的市场推广、销售管道的构建,并最终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总营收。但若销售费用一直过高,产品毛利率提升就会更加困难,在医药产品的生产研发成本又难以降低的背景下,最后只能采取“羊毛出羊身上”,甚至“铤而走险”。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智通财经APP以出厂价简单地举个例子,如果某药物毛利是92%,营销费用占比36%,这意味着出厂价为人民币100元(单位下同)的药品中,直接用在药品上的材料人工等各项生产成本只有8元钱,而用在行销上却高达是36元。也就是说,销售费用是药品直接成本的近5倍。

无独有偶,就A股几家“人用疫苗”来说,其销售费用基本上均位于高位,部分甚至高于净利润。“赔本做生意”显然就有问题。

数据显示,A股几家人用疫苗上市企业2018年一季度平均净利润率为31.77%,同期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5.37%,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率为14.31%。其中,长春生物位居榜首,一季度净利润率超过45%。

净利润率超高,可销售费用也不低。智通财经APP发现,这四家上市疫苗企业一季度平均销售费用约1.12亿元,平均下来可能并不算高,但要知道,其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无不例外甩研发占比几倍,更高于同期医药行业的22.79%。

其中,康泰生物销售费用处于最高水平,该公司一季度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近一半,达到48.93%。而按年报所披露的123个销售人员计算,一季度人均销售费用为160万元左右;而长生生物,按披露的25人计算,平摊下来,每个人就“干掉”了470万元。

销售费用高之余,其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和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相差也激起明显。其中两项费用差距最大的公司就是这次“涉事”公司,长生生物销售费用占比相较研发投入分别高26.03个百分点;康泰生物则高出38.66个百分点。

事实上,和A股疫苗公司一样,港股虽无真正做疫苗的企业,但也冒出不少销售费用偏高的药企。智通财经APP根据2017年财务数据对比发现,港股医药板块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最高的五位,分别为亿胜生物(01061)、天大药业(00455)、复旦张江(01349)、中智药业(03737)以及中国生物制药(01177)。但放眼一看,除中国生物制药外,其余都是中小市值,甚至“壳”票。

•先说榜首的亿胜生物。2017年,该公司期内营业额为8.996亿港元,同比增长16%。毛利为7.376亿港元,同比增长18.4%。年内溢利为1.67亿港元,同比增长22.8%。

分销及销售开支约为5.15亿港元,较2016年约4.10亿港元增加25.5%。从营收贡献端可以推算,其销售费用主要是用在了自有产品贝复舒系列、贝复济系列上。其中,眼科630人,覆盖医院4000家;外科780人,覆盖约5400家医院,2017年参与超过600场学术讲座及2200场市场推广活动。按人头平摊,人均仅36.52万港。因此,占比较小。

•再说光动力药物生产商复旦张江。2017年业绩,实现收入约4.98亿元,同比下降了20%;股东应占利润7528.7万元,同比下降46%。

尽管处于亏损,但这并不妨碍该公司销售费用的上涨。数据显示,2017年的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超过了50%。具体为2.53亿元,比研发投入1.10亿元足足多了一倍。细看财报,其费用多投在了艾拉(盐酸氨酮戊酸散,ALA)和里葆多两个产品上,尤其是前者,艾拉的销售销售收入同比增加 18%,而新上市的复美达也贡献了约 6%的收入。至于里葆多,因为从泰凌医药(01011)手中拿回后,其实销售端出现了极大的不稳,销售收入同比减少 58%。

•最后说中国生物制药,这只是足可撑起港股医药板块门面的票。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017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48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增长32.6%。计入权益投资及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利润及亏损前及后,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同比增长20.8%及32.6%。

期内,该公司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约39.83%,因体量较大原因的,这块费用高的59.17亿元。大笔销售费用支撑下,该公司销售金额超过亿元的单品共32个,比2016年增加4个,过10亿元的重磅品种就有4个。比如肝病药物润众销售额约31.68亿元,较同期增长约4.8%;天晴甘美注射液销售额约19.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0%;震痛药物凯纷销售额约15.72亿元,较同期增长约31.6%;心血管药物凯时注射液销售额约10.9亿元。

总体来说,药企取得巨额营收的背后,往往伴随着超高的费用投入。而从狭隘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投资逻辑,在“救人治病”的行业,这样的盈利方式或许本身就存在问题。(田宇轩/文)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中国生物制药(01177)抗癌仿制药“注射用硼替佐米”获药品注册批件

7月20日 | 陈鹏飞

康希诺生物:千亿级疫苗市场的“弄潮儿”

7月19日 | 田宇轩

下一个生物医药“巨头”:小而美的联康生物(00690)

7月18日 | 田宇轩

华大基因要凉,港股“基因股”要怎么玩?

7月16日 | 田宇轩

全流通飘向器械界 威高股份(01066)凭券“兑现”20亿

7月13日 | 田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