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在即,寻找中美贸易的认知差异

60044 4月27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本文来自“一瑜中的”微信公众号,作者为民生证券张瑜、齐雯。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表示,美国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中美贸易进入磋商阶段

根据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美将进入磋商阶段: 根据WTO规定,如果特朗普政府要对中国进口商品根据301调查结果进行贸易制裁,则需要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流程,而争端机制第一步是建议双方进行磋商达成和解。 由于WTO争端解决的决议并不具有强制性,对于美国来说,其国内的法律要优先于WTO,所以最终结果仍取决于双方谈判意愿。

谈判在即,中美对贸易存在认知差异

寻找中美对贸易的诉求和认知差异

“We can no longer tolerate complacency toward unfair and nonreciprocal trade that undermines America’s potential” --- Growing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February 2018 。

美国在其涉及贸易的官方文件中多次提及Reciprocal 一词,在中方的翻译中 reciprocal被译为“互惠”,但根据美国文件的表述,翻译为“对等”则更为恰当,翻译上的差别也恰恰反映了中美双方在对贸易的诉求和认知的差异。

“互惠”和“对等”的差别

1. “互惠”强调的是以关税为抓手的“边境措施” “对等”则聚焦的是市场机制营商环境建设的“后边境措施”

“互惠”聚焦于可以计量的商品贸易,是“边境措施”,主要抓手是关税互惠、减少进出口贸易的政策限制,反映的是WTO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思想。中国注重“互惠”的政策措施,支持WTO的贸易框架。

“对等”更强调双边的市场竞争机制、国内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建设,是“后边境措施”,主要抓手是知识产权、产业竞争政策等制度性建设,对应的是经济一体化。相比WTO规则,美国寻求的并非是自由贸易而是“对等”的贸易机制,即要求其贸易伙伴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开放程度上与其“对等”。

正因为中美双方诉求不同、对贸易认知不同,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可避免。

2、中方注重“互惠”的政策措施 政策着重在加大进口、行业开放

解决对美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中国基于“互惠”原则,加大了对美进口、放开了多个行业的进口管制。贸易差额=出口-进口。对中国而言,缩小对美贸易顺差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二是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主要通过中美协商,双方放开进出口限制。2017年4月,中美之间推出了旨在缩小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百日计划”(4月16日-7月16日)。

“百日计划”涉及的项目超预期完成,其中对2项农产品(牛肉、转基因生物)和3项金融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及授予金融牌照)开放了市场。2017年末特朗普携29家美国企业访华,中美也签署高达到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清单。但是中国以加大进口、放松管制的方式没有真正“满足”美国的诉求,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仍然不断升级。

3、美国的诉求是“对等”的贸易机制 是市场机制的对等

那么美国究竟想要什么?美国真正的诉求是“对等”:在2月份美国总统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美国生产商在国外销售产品面临的障碍高于竞争对手在美国销售产品的障碍” (American producers face higher barriers to selling their products abroad than competitors do selling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出口商在海外面临的贸易壁垒比美国对进口商面临的贸易壁垒高出近三倍,对美国出口商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比美国进口商面临的壁垒高出36%。

另外,我们通过梳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结果”发现美国看重的是对等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竞争机制。“301调查”指责中国的技术转让要求不公正不透明,通常不采用书面的法律或政策形式,而往往是口头或内部的形式。并且美国公司在中国经营要通过各种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以及被要求强制披露技术信息,同时强调中国企业在美国并不会受到限制。

在对外投资政策方面,美国强调自己没有广泛的产业政策,也没有政府引导和支持的外商投资企业,因此美国科技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通过“301调查”结果,美国或在表明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严苛、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引导和行政管理迹象明显,与其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及市场竞争机制并不对等。

中美贸易展望,短期不必过度悲观,长期不可过度乐观

1、短期不悲观 中国将加大开放力度

短期不必过度悲观,大概率以中国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收尾: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中国宣布了的一系列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包括主动扩大进口,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增加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互惠措施,与此同时海南、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在向美国提出的“对等”要求靠拢。

历史上来看,美国曾对中国动用过5次“301条款”。分别于1991年4月、1994年6月和1996年4月三次援引针对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进行“特别301调查”,均以谈判协商解决。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最终结果大概率是以中国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收尾。

2、长期不乐观 对贸易的认知和诉求差异意味着中美进入长期博弈

长期不宜过度乐观,中美对贸易的认知和诉求差异意味着中美进入长期博弈期:首先,美国对贸易制度的“对等”诉求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中美将在市场制度、竞争机制方面进行长期博弈。其次,长期中美的关系的博弈是和中美发展阶段相关,对于后发优势国崛起的战略转变是大概率事件,中美关系在2010年就明确走出蜜月进入了平淡期(2010年美国将中国看作对手来看待,并采取全面竞争加高压的态势)。特朗普迫于选举因素提速了这一质变过程。最后,2026年是美国建国250周年,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次强大,对应的中国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国制造2025。中美战略目标体现出一定的对抗性和博弈性,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长期博弈浪潮恐反复出现。(编辑:王梦艳)

相关阅读

一季度商品及矿企概览:钴价一骑绝尘助洛钼(03993)紫金(02899)股价领跑

4月6日 | 智通编选

今天,美国公布了一份长长的报复清单

4月4日 | 华尔街情报圈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达3950亿美金,国内政策加码创新医疗器械

3月27日 | 智通编选

美财长“放风”:有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停战协议”

3月26日 |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