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光环难救友芝友生物-B(02496):上市半年股价腰斩,基石被套

275 2月20日
share-image.png
聂一洲 智通财经研究员

2023年9月25日,友芝友生物-B(02496)在港股正式上市。其作为双抗稀缺标的,在上市时获得了不少投资者关注。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IPO阶段,友芝友生物与光谷健康、楚兴友瑞及朴华凯智订立基石投资协议,三家机构合共认购651.38万股发售股份,认购金额约1.06亿港元,占公司发售后股份的3.38%。

上市次日,友芝友生物收涨21.5%,体现出作为港股双抗稀缺标的的“含金量”。只是,当投资者以为这是一家生物创新药企走向巅峰的开始,却没想到一切都已结束。

9月27日,在匆匆触顶19.8港元后,友芝友生物便开启了“一路下跌”模式。9月27日至10月3日,公司股价出现“四连跌”,股价最低来到14.6港元,较发行价16港元下跌8.75%。公司虽然在10月4日成功止跌收涨,但当日成交量仅剩8.64万股,在此次成交量跌至10万股以下后,友芝友生物的股票成交量再也没有突破10万股量级。

这也意味着上市一周后,友芝友生物就已惨遭市场资金“抛弃”,此时距离基石解禁还有近6个月。

股价跳水严重,稀缺标的难阻基石被套

实际上,从业务及产品市场角度来看,友芝友生物的技术力及商业化前景还是存在看点。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BsAb为一种人造蛋白,可识别和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表位,能同时阻断抗原/表位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或令抗原细胞结合得更紧密。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加深和治疗性mAb的迅速发展,全球BsAb市场增长迅猛。2021年,全球BsAb市场就已达到38亿美元。随着技术和临床研究进一步突破,预计在2030年进一步增至586亿美元。而2021年中国BsAb市场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未来将以25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了2030年有望达到615亿元。

其中,友芝友生物的核心产品M701是一种重组BsAb,靶向表达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癌细胞和人分化簇3(CD3)的表达T细胞。

据悉,M701为专注于治疗MA和MPE的EpCAM×CD3 BsAb。公司已经于2022年1月完成 M701治疗恶性腹水(MA)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M701联合全身治疗治疗恶性腹水(MA)患者的疗效。此外,公司还于2022年11月在中国开展了M701治疗恶性胸水(MPE)的Ib/II期临床试验。

据友芝友生物披露的2023年中报数据,在恶性腹水(MA)方向,友芝友生物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M701单一疗法联合全身治疗(包括靶向疗法、免疫疗法或化疗)治疗MA的疗效,已观察到不错的数据。而在恶性胸水(MPE)方向,友芝友生物目前正在中国进行M701治疗MPE的Ib/II期临床试验,同样已经观察到不错的数据。

只是,目前友芝友生物核心品种都仅在临床II期阶段,没有商业化产品支撑的情况下,其估值承压巨大。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在去年10月份后,友芝友生物股价迅速跳水,截至今年2月20日,公司股价仅为8.74港元,较发行价跌去45.38%,这显然已经远远低于基石投资者IPO阶段的认购价格。如今,离今年3月24日的上市解禁期仅有一个月时间。

这意味着,一旦度过上市解禁期,友芝友生物需要保证股价高于16港元的发行价格,才能保证基石投资者不亏损,但就目前公司内部情况及市场大环境来看,难度十分巨大。

商业化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如上文提到,从目前的每日成交量和成交额来看,友芝友生物已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被市场遗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面临现金枯竭的问题,难以靠核心品种和管线撑起未来的商业化预期。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上半年,友芝友生物的其他收入分别为1279.8万元、256.0万元及691.9万元,缺乏商业化产品收入。与此同时,公司当期净亏损分别约为1.49亿元、1.89亿元、8656.8万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加27%。对此,友芝友生物坦言主要是受到研发开支增加的影响。

目前来看,融资和举债是支撑友芝友生物日常运营的主要方式。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21年、2022年及2023上半年,友芝友生物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8103.4万元、2.41亿元、4900万元,如此状况下其现金流仅够勉强支撑当年的支出。截至去年6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7644.5万元。如此现金流在没有继续融资情况下,能否维持2024年的运营和研发都是一个未知数。

而作为友芝友生物的核心产品,M701治疗恶性腹水(MA)的BLA申请根据公司计划还要等到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也就意味着,公司仍需继续融资才能产品商业化阶段。

并且,还有一个摆在友芝友生物面前的现实问题:M701商业化能否为公司实现“造血”。

从市场角度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中国MA 疗法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107亿元增至2025年的124亿元及2030 年的147亿元,而中国MPE疗法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116亿元增至2025年的132亿元及2030年的153亿元

虽然国内MA疗法和MPE疗法未来均有可能形成百亿规模市场,但由于MA和MPE经常与预后不良的多个器官的恶性肿瘤有关,因此晚期癌症患者很少能从上市的药物中受益,且获准治疗MA及MPE的候选药物寥寥无几。

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国内化疗、免疫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概无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MA 或MPE,也没有药物被纳入中国MA或MPE临床指南的建议中,这导致国内MA及MPE疗法市场或难以按照市场预估的乐观方向发展。

很显然,投资者很难押注一家“没有盼头”的公司,而在市值缩水和流动性困境双重打击下,友芝友生物即便拥有“港股双抗稀缺标的”的光环,也难免消失在投资者视野中。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基石解禁在即,破发的宜明昂科-B(01541)还能靠CD47撑起估值?

2月19日 | 聂一洲

传Switch 2“跳票” 任天堂(NTDOY.US)日股创一年来最大盘中跌幅

2月19日 | 赵锦彬

做空风波逐渐平息,已跌近50%的药明康德(02359)何时真反弹?

2月5日 | 聂一洲

押注雄秃药单药失利后,靠联药能否为开拓药业-B(09939)“续命”?

2月4日 | 聂一洲

星巴克(SBUX.US)Q1财报不及预期,全球销售承压,高管称挑战是“短暂的”

1月31日 | 李均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