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思健康(02138):利润承压股价大跌 以收购换增长能持续多久?

120 10月23日
share-image.png
李行絮

尽管医美俨然成为新时代有待挖掘的潜力金矿,但医思健康(02138)似乎仍没有受到投资者青睐。2023年以来,公司股价累积跌幅超68%。如果从2021年高点算起,其股价在两年多时间里已经跌去约90%。

10月19日,医思健康迎来利好消息。公司发布其向好的经营数据:称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该集团整体销售额不少于21.5亿港元,同比升幅不少于1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于10%;该集团中国香港及澳门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于28%;该集团中国内地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跌幅不多于15%;及其他服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于24%。除了内地医美及养生服务销售额有所下跌之外,其他经营数据均呈全面上升趋势。

经营释放积极信号,会按下医思健康股价下跌的暂停键吗?

持续扩张 盈利惨淡

公开资料显示,医思健康是中国香港最大的非医院医疗服务提供商,也是最大的医美服务商,以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及医美服务为经营战略。公司自2005年于中国香港成立首家医美中心以来,逐渐通过2014年公司收购嘉勋牙科及VisionDental的方式,向综合医疗领域进军,并在2016年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后继续通过内生增长、兼并收购以及资本配置等发展方式拓展业务版图,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    

从最新的收入结构来看,医思健康已经形成“医美+医疗+兽医”三条腿走路的模式。医疗服务业务贡献了65.6%的收入,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业务,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实现了28.%的收入;兽医及其他业务则是发展最快的业务,营收占比迅速攀升至6%。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港股市场的许多医疗、医美相关概念股遭遇下跌,比如昊海生物科技(06826)。因此,医思健康的股价下跌其实也有着市场疲软的因素在内。只不过,该公司的跌幅在板块内较为突出。

医思健康遭遇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背后,与其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有很大关系。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通过收购扩大业务版图的医思健康,深陷增收不增利泥淖。2019财年至2023财年间,公司营收分别为18.52亿元(单位:港元,下同)、19.49亿元、20.80亿元、29.20亿元及38.75亿元,同比增速显著提升;净利方面却持续向下,从2019财年的3.6亿元跌落至2023财年的6965.4万元。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公司营收持续保持增长势头的原因,离不开其激进的业务发展方式。在疫情两年,公司仍逆势扩展,实现门店数量及注册医生数量的双重增长。2021财年、2022财年公司服务点分别增加27家和55家,FY2019-FY2023H1服务点数量由54家增长至154家,增长近2倍体量。注册医生数量由2019财年87人增长至293人,为疫情前3倍多。

持续的扩张,自然对利润端造成损伤。2022财年归母净利润1.98亿港元,相比疫情前高点下降45.3%。2023财年,医思健康净利润更是跌出亿元门槛。从净利率来看,公司从2019年的20.8%跌至2.8%。盈利惨淡,可见一斑。

跑马圈地构建医疗生态圈 然后呢?

从财报数据来看,兽医业务表现亮眼,主要来源于公司的收购举动。

2023财年公司兽医及其他收入2.31亿港元,同比增长66.0%,增速较快的原因系公司于报告期内收购1间兽医诊所,并开设了动物医疗学会医院(AMAH)。目前公司不仅提供全科兽医服务,同时也提供包括麻醉止痛、神经学、心脏病学及高级成像服务在内的专科服务。公司计划继续投资兽医业务,以打造领先的知名品牌,有望打造全新增长曲线。

实际上,靠收购的跑马圈地方式进行业务拓展是医思健康的惯用做法。比如今年2月,公司收购一家医美公司加码医美业务。公告称,为应对集团扩大在香港美学医疗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董事会认为,目标公司的收购事项将有助集团通过垂直整合方式实现生态系统,并维持在美学医疗行业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提高营运效率,并为集团提供优先引进新美学及医疗科技的机会;及使集团的业务组合多元化。

香港地区医美市场发展更为成熟,赴港就医为现今一大趋势。内地医美渗透率持续提升,内地消费者变美意识增强,加之中国香港医美产品获批种类远超大陆,价格相比内地更加便宜,仪器设备更加先进,往往领先2-3代,催化医疗旅游概念持续火爆。中国香港医美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医思健康市占率明显提升,其医美业务有望享受内地市场的增量红利。

目前,医思健康已逐步构建起“消费医疗+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宠物医疗”的多元业务矩阵,垂直整合的生态圈初具雏形。

然而,激进的扩张战略,也会给医思健康带来成本压力,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将持续走弱,在业绩扭转“增收不增利”颓势之前,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值得关注的是,仍有机构对其给予乐观预期。

华福证券指出,疫情爆发后,公司收并购步伐加快,收购标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增加,预计在疫情期间整体业务承载量蓄力增加的公司将加速迈向常态化,满足复苏需求,有望实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浙商证券表示,伴随港陆经营环境趋稳、跨境旅客回补,24财年公司预计将重回发展快车道。该行对盈利预测进行适度调整,预计FY24-26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5/4.7亿港元,同比+249%/44%/35%。维持“买入”评级。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靠玻尿酸扭亏,昊海生物科技(06826)估值修复时机已至?

10月19日 | 李云馨

浙商证券:医美高端强劲 美妆普遍分化 黄金展店旺季

10月13日 | 汪婕

罢工潮蔓延至医疗行业! 美国最大医疗机构即将开启史无前例大罢工

10月10日 | 卢梭

安信证券:骨科已走出政策底 关注重点细分赛道的优质国产龙头

10月8日 | 刘家殷

净利大增266%背后,医脉通(02192)“营销依赖症”难医?

10月6日 | 李云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