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切为了中选!明年上半年的美国政策组合:关税退坡+财货双松?
智通研选 15:39
阅读量

一、输掉中选是特朗普不可承受之重

去年底美国大选,特朗普挂帅的共和党横扫参众两院,夺得国会控制权,成为特朗普政府今年内政外交重拳出击的最大底气。明年11月3日,中期选举即将到来,参众两院席位面临重选,是对特朗普政府的重大考验。

历史上,总统丢失国会控制权并不少见,除了在内部立法、预算、人事等方面会受到阻碍,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将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两党尖锐对立、政治体面崩坏,“跛脚”总统的命运愈发惨淡。例如,特朗普在2018年丢失众议院,导致边境墙相关拨款受阻,美国政府陷入当时史上最长停摆。2019年底和2021年初,特朗普两度遭遇众议院弹劾,创造美国历史。拜登在2022年丢失众议院,后者也一度于2023年启动对拜登家族的弹劾调查。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刀刃向内,两党对立达到新高度,如果中选失利,不难想象民主党的“复仇之火”。更为严峻的是,考虑到法律、年龄、健康等因素,特朗普已不太可能谋求第三任期,一旦中选失利,当单纯忠于特朗普不再符合长期政治利益,共和党内部将出现显著裂痕。近期的爱泼斯坦案,众议院民主党人主导的公开文件请愿之所以能凑齐票数,就在于4名共和党人倒戈,其中包括1名特朗普曾经的亲密盟友。

二、特朗普的中选前景并不乐观

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的问题不大。参议院共有100个席位,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的席位对比为53:47。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仅需重选1/3席位,因此明年中选需要重选33席,其中20席由共和党控制,13席由民主党控制。另外,明年中选还将进行2个席位的特别选举,用于接替担任副总统的万斯和担任国务卿的鲁比奥。

虽然共和党的重选席位更多,但大部分是其铁盘,选情并不落下风。根据270towin的预测,35个重选席位当中仅有6个席位的竞争相对激烈,目前共和党和民主党各控制3个,因此即便民主党赢下全部6个席位,也只能形成50:50的均势。当票数相等时,将由副总统万斯投下决定性一票,今年特朗普的OBBB正是这样在参议院涉险过关。

丢失众议院控制权的风险不小。众议院共有435个席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席位对比为219:214,另有2个空缺席位,优势微弱。由于众议员的任期只有两年,明年中选所有席位都将重选,预测显示竞争非常激烈的席位达到19个,其中共和党控制的有10个、民主党控制的有8个,而要保留控制权,共和党最多只能丢失2席。

在此形势下,特朗普向亲共和党的州政府施压,要求重新划分众议院选区。根据人口党派分布有选择性的重划选区,可以改变州内选情,这是美国政坛长期以来的政治手法,但随着两党愈发对立,今年的画图大赛颇为激烈。8月德州通过重划选区使最多5个蓝区翻红,11月加州又通过第50号提案使最多5个红区翻蓝,对等还以颜色,此外还有更多州政府正在参与进来。

即便共和党通过重划选区获取一定优势,历史经验也不容乐观。据统计,自二战结束以来的20次中选,总统所在政党有15次丢失众议院控制权,平均每次中选丢失26个众议院席位。近期民主党在地方选举中接连取胜,进一步给特朗普敲响了警钟。

因此,采取措施有效缓解美国社会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应是特朗普政府明年工作的重点。

三、今年美国的社会经济问题进一步加剧

民主党在去年大选惨败,经济议题的重要性超过所有其他议题。特朗普政府执政将近一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剧。

首先是生活成本继续上升。关税政策导致美国CPI从低点2.3%重回3%高位,其中商品CPI较去年低点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由于共和党执意取消今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不仅使美国政府停摆时长再度刷新纪录,如果后续投票不能以某种形式延续补贴,明年2400万美国底层群众面临的医保费用将会翻倍,这又是一笔负担。民意调查显示,在众多议题中,民众对特朗普处理物价问题的不满意度远高于其他议题。

与此同时,失业风险也在上升。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开支让美国经济维持了体面的增速,但对初级岗位的挤出、大厂为节约现金流进行裁员,形成了“无就业繁荣”,美股大循环又进一步掩盖了这一结构性问题。特朗普的核心幕僚、作风务实的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近期承认,人工智能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得企业放缓招聘。另外,特朗普刀刃向内,借助DOGE和政府停摆裁撤员工,对失业问题推波助澜。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2024年Q4,美国前1%的家庭拥有全社会30.9%的财富,1%-10%的家庭拥有36.4%的财富,10%-50%拥有30.2%,后50%只拥有2.5%的财富,贫富差距惊人。而截至2025年Q2,特朗普政府上任半年后,前1%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又提升了0.1%至31%,1%-10%仍然拥有36.4%,10%-50%下降了0.1%至30.1%,后50%仍然拥有2.5%。这反映出今年上半年美国社会的阶级特征:富豪继续积累财富,中产继续下沉,底层民众在生活底线附近降无可降。

以上问题,已经造成共和党在近期地方选举中连续失利。比如,纽约市长候选人马姆达尼因为承诺对富豪和大型企业加税,冻结房租,并提供免费托儿和交通,在纽约市选举中一鸣惊人。

四、政治诉求对特朗普政策的映射

特朗普尤为看重个人政治利益,特别是当输掉中选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时,力争缓解当前存量问题,同时避免引致新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存量问题是生活成本和贫富差距,对应广大底层选民。问题的产生,客观原因是美国经济几十年以来的内生性问题,例如制造业中空,近年又先后叠加了MMT后遗症和人工智能带来的结构性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主观原因则与特朗普的内政外交选择有关,关税、基于政治动机削减财政支出,包括明年初生效的OBBB减税,既难以有效解决固有问题,又进一步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和贫富差距拉大。

以关税为例,到今年底,美国消费者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美国企业将承担22%,外国出口企业承担18%,其余5%将通过其他方式规避,相当于接近8成的关税成本由美国自身承担。因此,虽然当前年化超过3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可以削减1%左右的赤字率,其本质是对私人部门广泛征税,且没有带来制造业的实质性回流。

这意味着特朗普明年很难再用关税大做文章。基于外交威胁的关税风波也许会有,但进一步提高关税从根本上不符合特朗普的个人政治利益。近期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行动,豁免了对237种食品和农产品的对等关税。

财政宽松是补贴底层民众的短期药方,但OBBB的作用相反。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测算,OBBB法案将在2025-2034年累计增加4.5万亿美元赤字,其中明年增加约5千亿,相当于赤字率提高1.6%。但该法案更有利于富人,CBO测算OBBB对后30%收入群体的净效应为负,表明该法案不仅仅是拉大贫富差距,更直接导致低收入群体受损。

因此,特朗普可能需要在明年推动新的财政计划。特朗普近期称关税将为“每个人带来至少2000美元的分红”、“高收入人群除外”,贝森特则暗示尚未具体讨论,可能途径是通过减税而非直接发放现金,例如取消对小费和加班费征税、减免汽车贷款税收。理论上,超过3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可以覆盖1.5亿中低收入群体,但需要面临国会议程的挑战,特别是赤字率将进一步提高1%,使得2026财年的赤字率逼近8%。

新问题是人工智能对美国的捆绑,对应富人阶层和科技右翼。随着人工智能对美国经济和美股的贡献越来越高,在其真正能够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之前,将泡沫进行到底更加符合上层社会的共同利益。叠加美国的就业市场风险,即便鲍威尔在任期结束之前作出鹰派姿态,明年5月任期结束之后,美联储在一段时间内料将处于宽松状态。

综合来看,从特朗普“一切为了中选”的政治诉求出发,明年上半年的政策组合将是“关税退坡+财货双松”:关税政策保持稳定,择机回撤;财政政策先为中高收入者减税,尽快争取为中低收入者发关税返利支票;货币政策在鲍威尔任期继续施压宽松,新主席上任初期进一步宽松。

这一政策组合的最大风险是通胀回升。关税退坡有利于平抑商品通胀,但“财货双松”又可能抬升通胀,一旦下半年通胀回升,降低民众生活负担将面临考验;而如果因此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人工智能叙事难以维系,又将对美国经济和美股造成重大冲击。面对两难,这将是明年美国政治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最高的阶段。政策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固有的内生性问题难以解决,也在于特朗普今年的内外政策与中选利益不符,导致明年应对新老问题所需的短期方案存在冲突。


五、对中美关系的映射

要聚焦内部问题,一个基本原则是要避免与强大的“对手”激烈对抗。今年10月下旬的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将包括关税和稀土的多项措施延期一年,到期时间刚好是明年中选前夕,这既有利于特朗普在未来一年聚焦内部问题,也保留了中选前夕策略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在秋季启动中美新一轮谈判,以期达成更多协议作为政治成果,极端情况下也存在再度掀起中美关系波澜、混淆矛盾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保持中美关系基本平稳甚至让特朗普时有所求,有利于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巩固优势、破除瓶颈、补强短板。明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各项社会经济工作需要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同时,中美持稳也有利于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另外,特朗普按计划将于明年4月访华,期间有望取得一系列成果。以关税为例,元首会晤后,美国将20%芬太尼关税下调至10%,为开启合作创造了基本条件。近期FBI局长访华,或为进一步推动合作。贝森特10月中旬曾在国会表示,如果芬太尼问题在6个月内得到修正,可以取消全部芬太尼关税,对应明年4月访华将是全面取消芬太尼关税的契机。

总体上看,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在经贸层面有望保持基本平稳,科技层面的竞争是一个长期议题,地缘层面的博弈则是一个动态相持的过程。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雪涛宏观笔记”,作者宋雪涛、赵宏鹤,智通财经编辑:陈秋达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