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国潮”已经从当初的新兴概念演变为目前消费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从印有传统纹样的服饰到融入古典美学的彩妆,从老字号的创新产品到国产品牌的科技突破,国潮风正以多元形态渗透进日常消费。
国潮文化强势崛起之际,越来越多相关企业也乘势将发展目光瞄准到二级市场上。
11月11日,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师傅”)第2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该公司是“国潮”消费升级的典型代表,于2013年创立,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领先文创工艺产品品牌。
据悉,这并非铜师傅首次递表,该公司曾于2025年5月9日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但最终以失效告之。在此之前,其还曾于6月尝试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于2024年9月终止。
而屡屡谋求上市的背后一方面凸显了铜师傅寻求增长突破之举,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公司当前所面临的行业天花板与同质化竞争的双重压力。
那么,此次赴港上市,铜师傅能否乘势在二级市场寻得“突破良方”呢?
铜制文创龙头,年营收超5亿元
据智通财经观察,铜师傅主要以铜作为核心材质,产品涵盖铜质文创产品、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产品及黄金文创产品等多个品类,其中铜质文创产品是产品矩阵的核心。2022-2024年,铜制文创产品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5.4%、96.3%及96.6%。
凭借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及爆款产品的精准把握,发展十多年,铜师傅便成为全国领军文创品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按总收入计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35.0%,彰显了公司在金属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中该细分领域(约占6.3%)的强劲地位。
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铜师傅分别新推出407款、350款、528款、190款、240款及174款基于自研IP的SKU。同期,该公司分别新推出176款、164款、179款、87款、50款及81款基于授权IP的SKU。
而在运营模式上,铜师傅亦采取了高效的“DTC+内容”直销模式,即铜师傅主要依靠天猫旗舰店、抖音直播、小程序等线上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这种模式使其掌握了定价权和全部利润,同时还能够与用户深度互动,积累了宝贵的用户数据。
另外,该公司深谙互联网爆款逻辑,通过与知名艺术家(如雁鸿)合作、打造系列产品(如“西游系列”、“猫”系列),持续制造市场热点。其限量版发售模式更是营造了稀缺性,激发了收藏欲望。

(图片来源:铜师傅招股书)
得益于“国潮龙头”这一马太效应及精准有效的战略布局,近几年来铜师傅业绩增势也比较明显,且呈现出高增长、高盈利特征。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及5.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93.8万元、4413.1万元、7898.2万元,皆显露高增长之势。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2.2%、32.4%及35.4%,相比于其他快消品类,盈利能力也较为可观。
不过,截至2025年上半年,铜师傅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期内,公司营收为3.0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3亿元增长8.8%;期内利润为302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977万元下降24%。其中,净利润下滑或于销售开支及研发开支增长、原材料波动、客单价下滑等因素不无关系。但公司营收仍保持增长(+8.8%),毛利率维持稳定(35.1%),显示其核心业务仍有韧性。
由上可以看到,作为铜制文创“龙头”,铜师傅的基本面不乏高增长及韧性特质。
行业天花板较低,破局之处在何方?
铜师傅所处的赛道是一个兼具消费、艺术和收藏属性的细分市场,故而也呈现出明显的“小而精”特征。
具体而言,尽管中国文创工艺品市场在2024年规模已突破3540亿元,但铜制工艺品细分赛道却呈现“小而精”的特征。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2024年规模仅约16亿元,占文创大盘比重不足0.5%。尽管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2.82亿元,但增长规模相对有限。

而这一数据的出现,无疑也意味着,铜师傅所处的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相对小众,目标客群相对有限,行业天花板并不高。
这一行业发展特征,对铜师傅来讲,并不是好事——即铜师傅该如何突破现有粉丝圈层,吸引更广泛的大众消费者,或是公司持续增长面临的核心挑战。
除此之外,铜师傅还面临着产品品类拓展的挑战以及 IP依赖与授权风险。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集中在铜雕和木雕,材质和品类相对单一,一旦向其他材质拓展时,能否延续同样的成功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爆款产品高度依赖外部IP授权。IP授权有期限和范围限制,且续约成本可能上升。公司需要平衡外部IP与自创IP的关系。
因此,对于这一铜制文创“龙头”而言,摆在其面前的并不只是“国潮崛起”的红利,还有如何突破增长瓶颈的生存问题。
当然,铜师傅也并非被动等待风口的到来,而是通过一套精准的组合拳,即以现代设计为转化手段,以传统工艺为价值锚点,以线上社交为传播放大器,最终将产品升华为一种文化自信和品质生活的象征,将自己打造成了国潮浪潮中的标志性品牌。
后续来看,铜师傅的突破之路,核心在于 “升维”与 “下沉” 的结合——升维方面:强化品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属性,做高溢价,成为东方美学的代表。下沉方面:将铜的应用场景日常化、价格带多元化,做大规模,让更多人能以更低的门槛接触和消费铜文化。简而言之则是,当品牌的定义超越了产品本身,其天花板自然就被撑开了。
结语
总体来看,在资本市场,像铜师傅这样将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与互联网营销完美结合的标的并不多见。这种独特性会吸引特定偏好的投资者。从铜师傅的股权结构图便可见一斑,据招股书披露,铜师傅的股东包括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凯辉中小企业基金、国中基金、白泉纳海、央视基金等。
投资它,某种程度上是投资中国“国潮”文化的未来。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其所在赛道的小众属性和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成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