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48座万达广场将易主 王健林再度“断腕”以破解债务难题
智通转载 05-26
阅读量

王健林再次“断腕”,开启了又一场“世纪交易”。

为缓解流动性压力,王健林2017年作价637亿元将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分别售予融创和富力。2025年5月,王健林又一次把核心资产拿出来,计划将旗下48座万达广场打包出售。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近日披露的信息,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这意味着,太盟投资集团(PAG)联合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机构设立的合营企业,拟收购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根据列表,这48家目标公司分别对应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

再次联姻“亚洲小黑石”

就本次出售万达广场的具体交易金额,太盟以及万达方面对此均未予以回复。有市场消息称,本次交易规模达500亿元。

据媒体报道,此次收购资金的构成有着明确规划,太盟计划注资约50亿元认购基金次级份额,承担主要风险并获取超额收益;一些国有大行组成的银团将提供300亿元贷款授信;余下150亿元将通过夹层融资渠道募集,旨在吸引险资、产业基金等多元主体参与。

在投资界,太盟有着“亚洲小黑石”之称。而王健林与太盟等投资机构,此前曾签署了一项震动业界的投资协议。

2024年3月,大连万达商管集团与太盟投资集团、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中信资本、ARES在大连正式签署投资协议,上述5家机构将联合向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约600亿元,合计持股60%,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大连新达盟子公司为珠海万达商管,是一个商业广场运营管理平台,目前管理496个大型商业广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交易虽然同样由太盟主导,但与去年太盟主导中东资本600亿元入股大连新达盟,并非同一回事。

“此次出售48个万达广场,与去年太盟600亿元战投入股,是两回事。”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之前600亿元投资的是万达轻资产管理平台,而这次是通过重资产万达广场去融资,出售的48个万达广场为万达旗下的重资产项目。

事实上,早在2024年,便有消息称,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已告知一些投资者,其计划设立一支规模约500亿元-900亿元人民币(69亿-124亿美元)的基金,有助于交税和还债,并计划在2025年年内完成该基金的融资。

如今这笔出售48个万达广场的交易,被认为是万达推进这一计划的关键一步。

如何破解债务“连环锁”难题?

万达本次交易之所以成为市场焦点,一方面在于交易规模庞大、交易对手涉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以及科技行业巨头,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存在这样的疑问:万达商管与太盟等签署600亿投资协议后,王健林为何又要转让48个万达广场?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核心原因在于,万达方面需要偿还债务,但其在化解债务问题时,则面对如何解开股权冻结、战投落地等相互缠绕的“连环锁”。

那么,万达所面临的这一复杂局面,尤其是前述几个要素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就此,柏文喜向记者介绍,万达集团有息负债规模庞大,其还面临苏宁、融创、永辉超市等合作伙伴总计180亿元的债务仲裁。

具体来看,融创、苏宁分别于2024年1月以及2024年10月,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对万达集团的仲裁。其中,融创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的股份回购款,苏宁要求万达支付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

“在仲裁审理中,相关方频繁冻结了万达及相关公司的股权,相关股权冻结直接阻碍了万达600亿元股权重组,造成这笔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迟迟无法落地。”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打开这一缠绕的“连环锁”,逐步解决债务问题,将被冻结股权解冻,让战投落地,或成为万达方面打开局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获得新增资金,则是破局的关键。由此,其不得不通过批量出售资产,以快速回笼资金。

“此次出售资产获得的资金,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为解决股权冻结问题、以及未来的股权重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柏文喜称,随着此次交易落地,万达解除股权冻结后,预计其与太盟的600亿投资有望加快落地。

加速处置资产

从资产处置情况来看,公开记录显示,万达正在加速收缩战线。

除本次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2024年万达方面已转让26座万达广场,同时还转让了其持有的美国传奇影业股权,并将英国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国际以约1.6亿英镑的价格出售。

此外,今年4月万达以24.97亿元的价格,向同程旅行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仅此单项交易,即可为王健林带来约15亿元分红现金流。

一系列资产剥离,也重塑了万达商业版图。柏文喜指出,经过本轮大幅调整,万达自持商业地产比重将降至历史新低,轻资产运营模式逐渐清晰。

但分析师表示,万达为实现转型,也要为此承担不小的代价,其核心商业资产流失可能削弱租金收益基本盘,而资金之间接续情况如何,战投资金又能否如期到位等,或仍存变数。

不过,有投行人士称,随着48座万达广场交易进入落地阶段,万达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接下来,万达方面是否会继续出售资产,尚未可知。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王健林而言,如何在资产变现与保留运营能力之间把握平衡,对这位昔日首富的商业智慧,形成了新的考验。

本文转自"财联社",智通财经编辑:徐文强。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