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建发(09930)上市的这3个多月:从破发到新高 成长能否持续?

411 9月14日
share-image.png
郑允

上市三个多月后,宏信建发(09930)终于盼来了迟到的“高光时刻”。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9月14日,宏信建发延续了此前几个交易日的上涨势头,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1%,股价最高触及4.93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耐人寻味的是,截至当天收盘,该股报4.07港元,涨幅大幅收窄至0.25%。不过,若拉长时间来看,最近5个交易日,宏信建发累计涨幅也已经达到了40.34%。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宏信建发的IPO发行价为4.52港元。彼时,公司甫一上市便遭遇资金的抛售潮,股价一度跌至2.35港元,较发行价下跌48%,近乎腰斩。

如今,在历经数月的横盘整理后,宏信建发股价寻求向上突破,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将迎来价值回归?结合基本面和成长前景来看,宏信建发又是否具备长期配置的价值?

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波动

作为国内最大的设备租赁服务商,宏信建发在高空作业平台、新型支护系统以及新型模架系统设备运营服务三大领域均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市场地位和品牌实力突出。

反映到业绩层面,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2023年中期报告,23H1期间宏信建发实现收入42.0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加了18%;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了49%。

拆分结构来看,宏信建发的收入来源于经营租赁服务、工程技术服务,以及平台及其他服务三大板块。其中,经营租赁服务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板块,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25.0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9.6%,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8.7%。

同期,公司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41亿元,占比约为27.1%,规模同比增加了8.1%;平台及其他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6亿元,收入同比劲增了174%,但占比仅约为13.3%,对整体业绩的影响相对较小。

虽然乍一看宏信建发的收入表现尚可,三大业务均录得同向正增长,但若纵向对比往年的数据,则不难发现公司的收入增速已显著放缓。回溯往绩,2020-2022年间,宏信建发的收入分别为36.6亿元、61.4亿元和78.8亿元,对应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6.6%。

盈利方面,宏信建发则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尴尬。23H1期间,公司实现毛利14.3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4.1%,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3个pct。

据了解,报告期内宏信建发的盈利能力出现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其核心业务经营租赁服务的毛利率显著倒退。数据显示,23H1期间,受到新型模架系统及新型支护系统相关材料的市场租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宏信建发的经营租赁服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了8.2个pct至39.5%。

同期,宏信建发的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增加了49%;对应净利率约为5.64%,同比微增了1.18个pct,表现略好于毛利率的变动情况。

轻资产扩张+出海打开增长新格局?

结合中绩来看,上半年宏信建发的核心业务出现了收入低速增长,同时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而细究背后缘由,一方面固然与成本端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则或许是因为公司的经营租赁服务的下游应用场景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尤其是同基建、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强度高度相关。

根据公司的财报,今年上半年,按照宏信建发所运营管理的设备在期内已结算营业额统计,工业类项目场景的占比约为46.68%,基建市政类项目场景的占比约为30.44%,商业地产类项目场景约为9.67%,住宅类项目场景约为4.92%,而日常运营和其他场景的占比则为8.29%。

由此不难推测,宏信建发的经营租赁服务受下游行业的景气度变化影响较大,如若建筑行业投资放缓,可能会造成公司的主要设备的需求下降、租金下滑,进而拖累公司该业务的业绩。

或许也正是为了增强自身抵御外部环境干扰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近年来宏信建发也在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譬如,以上半年表现最为突出的平台服务业务为例,接下来宏信建发或许将在该业务上有更多的资源倾斜。

据了解,平台服务模式是指公司向其他设备供应商租赁,并与客户订立转租安排的模式。与经营租赁服务一样,平台服务的价格主要由设备类型及租期长短决定。而该模式的优点则在于,相比经营租赁服务,发展轻资产的平台业务有望改善宏信建发的资产负债表、增强流动性,进而强化公司抵御经济周期的能力。不过,考虑到当前公司该业务的规模相对尚小,后续的发展状况尤待观察。

而除了培育新业务外,市场层面宏信建发则计划加速拓展全球版图。目前,公司的服务网点数量在国内设备运营服务提供商中已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网点数量达到415个,覆盖了近200个城市。

相比之下,宏信建发在海外的网点数量仅有4个,渗透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悉,接下来宏信建发计划持续开拓东南亚市场,并将适时把业务拓展到其它“一带一路”市场。

综上,结合经营历史来看,智通财经APP认为宏信建发不失为一家基本面稳定且具备一定成长性的公司。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公司已经出现了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波动的迹象,而鉴于当前海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尤高,公司既往出色的成长性能否持续下去,这恐怕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相关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