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02196)开放式创新成效显著,旗下复宏汉霖首次实现盈利

267 7月5日
share-image.png
张李兰 智通财经研究员

从管线研发到转为商业化落地再到实现盈利,这条创新之路是否能跑通,一直是创新药投资者重点考量的点,尤其是这两年医药行业大行情波动的背景下,加上能实现商业化盈利的创新药企并不多,投资者的态度更趋于谨慎,因此哪家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能实现盈利成为市场一直关注的焦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7月3日,复星医药旗下生物创新药企复宏汉霖(02696)发布盈利预告。作为首家商业化实现盈利的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复宏汉霖实现盈利对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其背后验证了大股东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的全方位支撑和实力。

研发投入国内领先,创新产品持续落地

据复宏汉霖正面盈利预告,公司预期2023年上半年度实现转亏为盈,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公司预期报告期内将录得利润约人民币2亿元,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汉曲优®和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及公司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随后一天,其股价曾涨幅超过20%。

复星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创新领军企业,其独特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造就了行业独树一帜的创新风向标。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开放式、全球化的创新模式,自2019年,中国首款自研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上市以来,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持续落地,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也连年攀升,包括汉利康、汉曲优、复必泰、捷倍安、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药业务收入中占比超30%,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转型成果显著。

创新产品的持续落地,离不开公司坚持不懈的研发投入,复星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全年的研发投入达到58.85亿元,同比增长18.22%。其中,研发费用为43.02 亿元,同比增加4.65 亿元,增长12.1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50.97亿元,同比增长13.6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54%;其中,研发费用为35.52 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53%。研发费用位列国内创新药企前列。

开放式创新模式多点开花,加速肿瘤等核心领域创新产品开发进程

复星医药聚焦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免疫、中枢神经、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重点强化小分子、抗体/ADC、细胞治疗、RNA 等核心技术平台。已上市多款“全球首个”、“中国首款”产品,如,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 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以及首个国产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捷倍安®(阿兹夫定片)、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首个引进的小分子创新药苏可欣®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

在自主创新研发方面,复星医药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作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已率先实现盈利,根据公告显示,公司预期2023年上半年度将录得利润约人民币2亿元,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汉曲优®和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及公司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复宏汉霖的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已在中国上市5款产品,在全球上市1款产品,18项适应症获批,3个上市申请分别获得中国药监局、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

公司首个自研创新产品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3月正式获批上市,截至2022年末上市9个月销售额达3.391亿元,并于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销售收入约2.498亿元。2023年3月,该产品首次实现中国境内单月销售额过亿,标志着H药商业化进程迈入发展新阶段。目前H药已获批用于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ES-SCLC) ,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

H药在相关治疗领域具有突破性疗效和差异化优势,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其多项关键性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157.3)等国际知名期刊,助力实现市场快速放量。2023年3月,H药一线治疗ES-SCLC的欧盟上市许可申请(MAA)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亦计划于2024年在美国递交该产品的上市注册申请(BLA),有望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机会。

自研产品持续落地,合作开发产品亦不断传来捷报,2023年6月,复星医药与美国Kite Pharma的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奕凯达®)用于治疗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的上市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这也标志着奕凯达®二线适应症正式上市,将惠及更多中国淋巴瘤患者。

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其具有治疗方案少、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生存期短的特点,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6月,复星凯特率先上市国内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塞注射液),2021年6月至今,以个性化定制、一次性疗法、惠及逾500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中国肿瘤治疗领域革命性的新突破。

除了药品外,联营公司直观复星的“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此产品可应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腔镜手术。这意味着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即将与公众见面。

《中国制造2025年》倡议中提到,政府希望于2025年将国产医疗器械在医院的使用比例提高至70%,2030年达到95%。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大幅提升高端医疗设备产化率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之一,对于跨国医疗品牌而言,本土化、国产化势在必行。此番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获批,将推动国内外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令全球领先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总结:

一系列创新产品的不断落地,无不表明复星医药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化药企,其具备扎实的研发功底和多元化的创新研发模式。凭借着出色的研发实力,复星医药也荣登《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总榜)第二名、《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生物药榜)榜首以及再次入选全球权威医药智库信息平台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3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 “全球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Top25”榜单。相信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产品及适应症的持续落地,“医药白马股”复星医药让我们看到不拘一格的“创新”,还有更多元的模式,也会蕴含更大的可能性。期待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港股异动 | 生活概念(08056)跌超28% 股价自3月以来一度暴涨740%

7月5日 | 李佛

港股异动 | 中铝国际(02068)涨超9% 机构称铝供应面临电力问题 汽车促销费政策出台或带动消费表现

7月5日 | 李佛

港股异动 | 中庆股份(01855)涨超9% 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4月以来大涨87%

7月5日 | 李佛

海通证券:上半年港股AI行情表现平平 随着AI技术转化为确定盈利 有望催生港股AI产业行情

7月5日 | 张计伟

港股异动 | 俊知集团(01300)涨超5% 获大股东溢价约31.6%提私有化

7月5日 | 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