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已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储能安全新国标的实施叠加储能电池成本下降双重驱动下,储能消防价值量占比料将持续提升。同样逻辑亦适用于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电池成本下降趋势,有助于电池企业增强安全类传感器、气凝胶等安全产品的配置意愿与能力。建议关注提前布局储能消防,具备渠道优势的消防企业,及受益电池成本下降,产品力优秀的新能源安全领域企业。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储能消防标准进入PACK级:
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此项国家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储能电站。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电池、BMS、PCS、监控、消防、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预制舱等各类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对于储能消防而言,主要有四点要求:
1)事前预警。强调“电化学储能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池室/舱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器,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探测器”。
2)系统联动。强调“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消防系统、通风空调系统、视频与环境监控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功能”。
3)精准消防。强调“电池舱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锂电池舱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或探火管”。
4)抑制复燃。强调“灭火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火灾和持续抑制复燃的要求。
国标实施叠加储能电池成本下降双重驱动下,储能消防价值量占比料将持续提升。
该国标的发布补齐了储能消防缺少行业标准、规范及验收要求的短板,推动储能消防标准进入PACK级灭火阶段,成为行业发展重要驱动力。目前储能电池应用中,主流产品为磷酸铁锂电池。碳酸锂价格明显下降,叠加技术进步、规模化应用等方式,驱动储能成本不断下降,这将进一步增强储能电站主体提高消防支出的意愿和能力。根据新能源网与青鸟消防发布的机构调研公告,当前国内储能电站整体造价中消防方面的投入占比2%左右,而国外电站占比为3%~5%,未来国内PACK级消防方案的消防支出有望逐步提升至5%-7%,单GWh消防价值量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达到4000 万左右。
逻辑亦适用于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电池成本下降趋势,有助于电池企业增强安全产品配置意愿与能力。
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成本中心,碳酸锂价格的明显下降将持释放动力电池企业利润空间。该行认为,电池成本下降将增强电池企业配置安全类传感器、气凝胶的意愿与能力。
1)传感器方面,目前主要为压力、温度传感器配合电池BMS系统进行电池安全监控,难以提前预警。新型气体传感器信号源为电池热失控前期释放的CO、CO2等气体,反应灵敏可提前预警,应用前景广阔。
2)气凝胶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保温隔热最佳材料,高温耐受能力达600~800℃以上,可以耐受住电池包短路造成的高温能量瞬间冲击,为驾乘人员逃离争取时间,且气凝胶隔热效果好可以保障电池的温度不至于过低,避免充电速度慢且汽车行驶里程缩短等问题。
投资策略:
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或驱动储能消防标准进入PACK级别,消防介质亦需性能效果良好,要求较高,利好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契合政策要求的消防企业。目前储能消防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过往具有消防技术积累的企业,提前布局储能消防领域,提供有效产品与解决方案,客户黏性壁垒下占据先发优势,未来有望充分分享储能消防行业高增长红利。
风险因素:储能电池装机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下游客户PACK级储能消防导入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