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脸被打肿了:2023年看多的资产跌成狗,看空的资产涨上天

1103 6月7日
share-image.png
玉景 智通财经编辑

智通财经APP获悉,自疫情爆发以来,2023年华尔街曾经炙手可热的交易全都崩溃了,这是对市场专业人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市场难以捉摸

2023年已过去近一半,共识押注却纷纷蒙受巨大损失,不论是抛售大型科技股、冷落美元,还是买入新兴市场股票的前景,都走向失败。美国成长型股票全面上涨,中国股市深陷低谷,而美元不但没有下跌反而走强,兑日元升值6%。

甚至那些押注固定收益回报更好的人,也不堪重负。跟踪全球股市的MSCI指数涨了10%,而全球债券指数只涨了1.4%。

这是华尔街传统智慧遭遇的最新挫折,令卖方策略师和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感到困惑。从无休止的通货膨胀到2022年的大熊市,事实证明,过去三年掌握投资和经济趋势已极为困难。

索科罗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Mark Freeman表示,“投资者低估了美国的增长前景,高估了亚洲大国的复苏速度,”他们“当时还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而这很容易成为推动市场的最大因素。”

股市节节攀升

2023年迄今为止,在美国政府债券极度波动的情况下,事与愿违的押注让Said Haidar和Chris Rokos等关注宏观的基金经理日子不好过。HFR跟踪的宏观/CTA基金指数下跌0.2%。

对于那些避开股票而转向债券的投资者来说,这种痛苦尤其严重,他们担心美联储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会使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脱轨。美国银行去年12月对基金经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预计政府债券将是2023年表现最好的资产,相对于股票,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将达到2009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美国,美债有所上涨,但远远落后于股市。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美债在前五个月下滑了7个百分点,创下10年来第二糟糕的年初开局。

去年11月ChatGPT发布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意外表现。这股热潮导致电脑和软件巨头的股价飙升,微软(MSFT.US)和英伟达(NVDA.US)等七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几乎贡献了市场的全部涨幅。

人工智能带来的乐观情绪,加上好于预期的企业盈利和经济数据,帮助美国股市没有理会债券市场发出的衰退警报,也没有理会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ike Wilson等人发出的标普500指数将在上半年创下新低的警告。该指数已从去年10月的低点攀升了19.8%,接近通常定义为牛市的门槛。

这对专业人士来说是个坏消息,根据美国银行的调查,他们在2023年初将美国股市敞口降至17年低点。

高盛集团对冲基金业务主管Tony Pasquariello表示,“人工智能像火箭一样起飞,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投资者。”他补充称,未来12个月,“人们仍明显强烈且相当普遍地预期美国将陷入衰退”。“这种观点——如果说比目前的定位更偏向心理——受到了近期宏观数据集和股市价格走势的挑战。”

亚洲市场萎靡不振

与此同时,对亚洲市场的热情被证明是错位的。今年1月,对亚洲经济的增长预期达到了17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配置攀升至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今,追踪发展中国家股市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指数今年落后于美国股市8个百分点。中国股市非但没有像华尔街预测的那样成为表现最好的股票,反而成为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公司的策略师纷纷下调预期。

Forsyth Barr Asia研究分析师Willer Chen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人们对中国重新开放后的复苏持乐观态度,”“但现实是,我们正面临着一种疤痕效应。”

日元继续疲软

外汇市场是投资者误判的另一个领域。去年12月,在美国银行的调查中,关注美元贬值的基金经理比例升至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支撑这种谨慎观点的观点是,美国利率见顶将抑制对美元的需求。然而,由于经济的弹性和持续的通货膨胀使美元成为发达国家收益最高的货币之一,美元一直保持强势。

这对日元多头来说尤其令人沮丧,他们曾预计日本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潜在转变将扭转日元持续两年的跌势。尽管通胀强劲,但日本央行新任行长值田和男一再强调过早减少刺激的风险。

货币政策的分歧让许多人措手不及。1月底,当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130日元时,调查的分析师预计,到6月底,日元将上涨约2%,至1美元兑127日元。相反,日元汇率已跌至140。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外汇策略主管Bipan Rai承认,他是那些认为美元走弱为时过早的人之一。但他坚持认为,随着美联储紧缩周期接近尾声,美元仍有下跌空间。

Rai表示,"我仍相信美元中长期看空," “我们只需要更有耐心。”

不过,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美联储几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行动之一的余震将在未来几个月波及整个消费和投资周期。所有这些都有可能重振2023年之前被大肆宣传的战略。

花旗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北美投资主管Kristen Bitterly表示,“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财务状况仍较为紧张。”“最终,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不意味着不可能盈利,也不意味着消费者不会继续消费。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都让它更具挑战性。”

相关阅读

亚洲炼油商转向非洲和俄罗斯购买原油 以弥补沙特减产影响

6月6日 | 玉景

为确保偿付能力 英国央行拟动用存款保护基金对破产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6月5日 | 玉景

天气温和 煤炭使用量将在欧洲电力结构中下降

6月5日 | 玉景

人工智能进入泡沫期?美银建议“做多港股,做空AI”

6月5日 | 玉景

收益率领跑十国集团 贝莱德等大型资管公司重新增持英国债券

6月5日 | 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