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目标2035年新增电量80%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

392 4月12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编选 挖掘最有价值的港股热点信息,捕捉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动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2日,国新办就“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能源结构转变,力争未来五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35年,新增电量80%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本世纪中叶,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

章建华指出,全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一方面,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50%。另一方面,提升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形成风、光、水、生、核、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全力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健全释放能源体制机制活力。以法制为基础,加快推进能源法制定以及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据研判,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未来将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的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期间,按照“一省一策”抓好电力保供工作。汛前继续密切监测云南、贵州等地的来水情况及供需形势,充分考虑汛期来水的不确定性,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

原文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我们邀请到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先生,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章建华先生作介绍。

国家能源局局长 章建华: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记者朋友见面,介绍能源行业有关情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党的二十大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并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能源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谋划出台新政策新举措,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状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气”“充电”“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国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工业用能增速明显提高,能源消费小幅增长,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能源行业将聚焦能源安全保障、清洁低碳转型、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任务,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一方面,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50%。强化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形成风、光、水、生、核、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新型储能建设,加强配电网改造升级,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全力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同时,健全能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能源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大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控能力,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乡村用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作。

二、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能源结构转变,力争未来五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35年,新增电量80%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本世纪中叶,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二是能源系统和形态转变,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引导大数据中心、工业可中断负荷等参与电力系统调节,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三是能源空间布局转变,新建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实现能源“从远方来”与“从身边来”协同发展。

三、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积极培育核心产业链和关键环节,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断提高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能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深度融合,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能源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四、健全释放能源体制机制活力。以法制为基础,加快推进能源法制定以及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以改革为动力,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破解新业态新模式在系统接入、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壁垒。以监管为抓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保护和激发能源市场主体活力。以政策为保障,有序衔接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促进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协同。

五、积极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入推进与重点能源资源国的互利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合作,巩固拓展能源贸易合作渠道,优化境外合作布局,加强投资开发、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咨询设计和金融服务等各环节联动,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谢谢!

邢慧娜:

谢谢章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能源行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使命新任务是什么?谢谢。

章建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源行业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能源力量。

一是为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充足稳定、价格可承受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须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建设好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以能源可靠供应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

二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能源产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创新活跃、带动效应强,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战略性产业。能源行业将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的增长引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强后盾。能源安全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面对地缘政治动荡、极端天气频发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能源行业将着力提升重要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等自主安全可控水平,以能源安全新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四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实施近三年,可否介绍一下相关工作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重点?谢谢。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 刘德顺:

谢谢记者提问。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各地能源(电力)主管部门和供电企业,全面推动《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主要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经过近三年努力,全国实现了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用电报装“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全覆盖,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居民用户和160千瓦及以下的低压小微企业告别了“花钱办电”的历史。这是继2015年全国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20年实现全国村村通动力电后,我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二是全国31个省(区、市)都建成了互联网办电服务体系,形成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办电服务方式,全面实现了线上办电服务,“刷脸办电”“一证办电”方式逐步普及,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电。三是高压办电难点堵点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各地基本实现了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供电企业用电报装系统互联互通,涌现出了一批创新经验,供电企业可以提前获取用电需求并超前主动服务,高压办电正从“项目等电用”向“电等项目来”加速转变。四是“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深刻改变了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成为检验供电服务的最好标准。供电企业由传统单一的电力供应主体,转变为用户“获得电力”的服务主体。人民群众由单纯的电力使用者,转变为供电企业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的获得者、监督者和推动者。五是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持续下降,深圳等部分城市供电可靠性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巩固深化“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成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刷脸办电”“一证办电”,以及办电政策和服务标准信息、停电检修抢修进度和送电安排信息、12398能源监管热线和95598供电服务热线信息同步同对象公开“三到位”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应用。二是加大典型经验推广力度,推动高压办电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是指导各地健全完善政企协同办电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地方能源(电力)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和供电企业的主体作用,合力推动难点和短板问题解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电用电的获得感体验感。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

3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发表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这个“西伯利亚力量2号”谈判的进展情况怎么样?中国计划扩大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吗?谢谢。

章建华:

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及,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双方将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双方企业推进能源各领域项目合作,维护能源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为全球能源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双方企业正在就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保持交流、积极磋商,中方将继续支持企业按商业原则开展研究及磋商工作。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近两年,我国曾出现了区域性的能源供应不平衡的情况,马上夏季就到了,请问对今年夏季用电高峰的能源保供工作有什么安排?谢谢。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梁昌新:

谢谢记者的提问。一直以来,国家能源局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安全和电力保供的重要工作部署,会同地方和企业扎实做好电力的保供工作,特别是去年,有效应对了夏季高温干旱灾害和来水极度偏枯的挑战,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据研判,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的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期间,按照“一省一策”抓好电力保供工作。汛前继续密切监测云南、贵州等地的来水情况及供需形势,充分考虑汛期来水的不确定性,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二是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确保电煤充足供应。重点保障电煤供应的量、质和价。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建设煤矿手续的办理,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进一步优化工期安排,尽快投产达产。督促各省密切跟踪电煤长协保质保量签订和履约情况,积极做好督促落实和协调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的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的中长协,并加大力度监管履约情况。督促发电企业强化生产运行和设备的运维管理,坚决服从调度指令,确保发电机组顶得上、发得出、稳得住。

五是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引导社会支持、理解、参与需求侧响应,进一步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有效消解高峰时段压力,督促地方进一步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并精准细化执行。谢谢。

中宏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当前,能源行业“先立”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谢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 李创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支撑了双碳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一是绿色底色更亮。中国的风光连续三年装机超过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去年年底突破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接近一半,90%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污染物排放水平与气电相当。三年来,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加了2.2个百分点,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增长3.3倍。

二是转型动能更强。新能源技术创新成为能源转型的加速器,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自主三代核电、大规模储能等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三是政策保障更足。能源、煤炭、石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并实施,促进能源转型的市场、法律、标准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二是着力减少能源产业链“碳足迹”,推动实施能源生产设备电气化改造,逐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矿、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持续提高能源生产环节节能降碳水平。三是积极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转型机制保障,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完善促进能源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谢谢。

中国矿业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对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哪些发展基础?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有哪些?谢谢。

章建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新时代10年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能源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绿色低碳转型站在新起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0年增长2.8倍、达到12.7亿千瓦,占全部装机的49.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达到17.5%。能源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生产总量10年增长了33%,有力保障了能源供需总体稳定、能源价格总体稳定,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以上的增长。创新发展走上新赛道,清洁能源产业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光伏、风电关键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华龙一号”核电、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就是要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推动能源体系变革呈现“三新”,即能源结构“新”、产业体系“新”、供用能模式“新”。一是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加快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二是要形成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三是要建设韧性坚强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给和储备调节能力,跨区域输送和区域自主平衡并重,推动供用能模式向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转变。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去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请问一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谢谢。

梁昌新:

谢谢记者的提问。一年来,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目前,省(区、市)市场化交易持续深化,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稳步推进,省间中长期交易常态化运行、省间现货交易长周期试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开展调电试运行。2022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已达全社会用电量的60%。二是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更加完善。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覆盖,山西等6个现货试点地区进入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过60万家,煤电、气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参与市场。市场机制发挥了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供应的作用。

下一步,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推进省(区、市)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提升跨省跨区交易市场化程度,加强市场间衔接。二是加强电力交易品种间的衔接,持续完善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现货市场建设。三是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新能源和新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相关机制。谢谢。

新京报记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国。请问,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将如何应对?谢谢。

李创军: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全国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新突破,进入了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并网消纳方面,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在局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压力比较大。

二是在要素保障方面,新能源发展土地需求大,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在用地用海、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加大政策衔接协调力度。

三是在消费利用方面,为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消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可靠供应与新能源消纳利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保障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二是统筹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加大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用海相关政策研究,促进新能源复合项目发展和高效节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三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抓紧出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相关政策,明确绿证的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在全社会营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氛围,鼓励社会各用能单位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谢谢。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请问,数字技术与能源融合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举措有哪些?

刘德顺: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的大背景下,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是加快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总体上看,现阶段能源产业仍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期,亟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引导转型发展相关工作。

为落实你前面所提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个决策部署,加快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目标是推动数字技术真正融入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构筑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推动能源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带动能源系统新能源比例的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支撑能源行业提质增效和碳排放“双控”。《若干意见》以“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共性技术突破、健全发展支撑体系,以及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围绕智能电厂、智能电网、智能煤矿、智能油气田、综合能源服务等多元化典型应用场景,促进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培育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优势。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安全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问,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能源安全形势?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哪些工作持续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谢谢。

章建华:

谢谢记者的提问。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去年以来,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我国以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了能源供应的量价齐稳。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能源还需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极端天气对能源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凸显,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多重压力。

党的二十大将能源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对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作了重要部署。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落实好具体工作:一是立足国内,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三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使能源消费越来越多由非化石能源保障。四是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继续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能源保障预案,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谢谢。

邢慧娜:

最后两个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

“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能否介绍一下能源“十四五”规划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梁昌新:

谢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能源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展顺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重大工程有序建设,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超预期增长的能源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十四五”前两年,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年均增速是“十三五”的1.5倍。筑牢能源安全底线,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速,2022年达到49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产量两年增长14.2%。与欧洲能源危机相比,我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价格总体稳定。二是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十四五”规划能源重大工程项目有力推进,超过一半的规划项目已启动建设,全国能源重点项目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2022年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基础设施投资12.2个百分点,为扩内需、稳投资、促增长、保安全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三是能源发展扩绿降碳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3年超过1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两年增长60%以上。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近40%,累计实现碳减排6亿吨左右。四是民生领域高品质用能服务持续提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以上,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30%。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560万台,是2020年的3倍以上,有力保障了超过1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面供应国VIB标准车用汽油,成品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是能源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单机容量全球第一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大规模储能、氢能等一批能源新技术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2022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60%,比202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能源领域的优质合作项目为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带来了新机遇。未来,“一带一路”倡议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能源局将如何在新环境下持续推动实现能源可及、共赢共享?谢谢。

章建华:

谢谢记者的提问。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能源国际合作成果丰硕。一批清洁高效质优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地生根,能源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政策、技术交流日益频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将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能源合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一方面,高质量推动绿色能源合作项目。我们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充分对接共建国家绿色能源发展需求,不断拓展绿色能源战略对接,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绿色能源合作。因地制宜采取贸易、工程承包、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三方、多方市场合作,推动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合作。我们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等旗舰活动,推动能源政策交流和项目对接,促进能源互利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和依托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APEC等能源合作平台,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清洁能源领域交流活动和能力建设,促进各国能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汪婕。

相关阅读

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3月31日 | 智通编选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占比超30%

3月23日 | 智通编选

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3月22日 | 智通编选

国家能源局: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0亿千瓦 同比增长8.5%

3月21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