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新势力进入免税目录车型逐步增多 零跑等高端新车型新车推出潜力很大

459 3月21日
share-image.png
叶志远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21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第63批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225款,相对近期平均水平仍是较多。其中乘用车57款,客车11款,专用车157款的占比较高。总体看技术提升较平稳,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较多。差异化定位较好,消费者买插混很多就是为了不限牌和不限购,少装电池的低成本有利于自主务实增量和降级。乘用车自主的吉利、北汽、长安、长城汽车新能源高端推出较强,零跑等高端新车型新车推出潜力很大。近期专用车车型推出很多。

1、本批免税目录总体情况

2023年第63批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225款,相对近期平均水平仍是较多。其中乘用车57款,客车11款,专用车157款的占比较高。

近几年的新能源车目录逐步丰富。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目录应该说是总体数量较多的,专用车的氢燃料的占比增多。

插混推出结构变化,第63批客车插混无车型。乘用车的纯电动车型较多,插混本次21款。专用车的插混车型也有推出。

2、新势力进入免税目录车型逐步增多

新势力造车企业的车产品逐步进入市场化状态,生存压力较大。目前客车与专用车基本是传统企业为主。2022年的新势力车企在乘用车较好。自主民营的新品推出增多,国企新能源表现强,纯电增长较快。民企的插混增长较多。合资新能源市场压力较大,近期新车的推出力度较大。

3、新能源车续航里程

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总体持续增长,2018-2023年的纯电动车尤其明显。2023年纯电动乘用车高于500公里的大幅增长,400公里左右的车型推出也较多。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里程相对稳定。2023年高于600公里的续航里程的产品数量持续提升,技术提升明显。

4、电池的能量密度

近几年纯电动车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缓慢,2023年逐步市场化推动技术提升,体现乘用车的产品脱离补贴的实际效果较好。120-140瓦时和170-190瓦时的车型推出增多。插混的电池能量密度差异较大,高端150瓦时/千克的插混增长较好。

5、新能源车百公里电耗

前几年乘用车的新能源车百公里电耗在不断下降之中,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的电耗下降到12.4度,连续几年平均每年下降在0.4度左右水平。从2021年以来的高能耗车型增多,2022年纯电动车的能耗12.3度,500公里以上车型在14度左右水平,近年来保持稳定。虽然长续航的电耗高,但主流国产的续航里程的车型电耗都有改善。高耗能主要是部分乘用车类别的客车类产品巡航短,电耗高,这是符合货运功能特征的乘用车产品,而且还能拿到积分和油耗补贴积分,效果很好。

6、新能源车续航差异分析

新能源车续航差异分析较大,使用的电池差异较大,低续航选择低能量密度电池较多,电耗也是较低的,低续航的电池重量占比相对较低。目前大量的低续航的货运类乘用车系列也是拉高了电耗的表现,大量轻微客的续航在300公里左右,电耗较高,货运表现不错。

7、电动乘用车不同重量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差异

电动乘用车不同重量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差异较大,因此重量税是电动车的重要税收参考。近期随着技术提升,各重量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均有明显下降。1000公斤以下车型普遍在10度电以下。

8、2023年电动乘用车

2023年申报免税目录中有很多新款车型推出,也是自主的产品提升较快。电池电量超过100度的较多,体现高端化效果较好。

本期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产品不少,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车,500公里属于主流,高于600公里的大幅增多,低续航的300-400公里的减少。

本期600公里以上的较多,吉利和长城品牌600公里以上推出较多,起亚高合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95,百公里电耗15度,电耗表现很优秀,体现了产品提升较快,自主和新势力的产品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低续航里程车型的升级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五菱等推出1000公斤的宾果车型的电耗只有9度,是很优秀的。

9、插混乘用车竞争加剧

2023年免税目录插混车型公布的阵容增多,长城、比亚迪、吉利汽车、理想汽车等有车型推出,产品电耗指标差异较小。

近期的插混车型中,理想L系列41度电,长续航较突出。

部分车型的百公里电耗22度左右,指标明显稍高于纯电车型耗电,也是有独特优势。但增程和插混的电量差异较小,插混总体电耗偏高。

相关阅读

崔东树: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 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3月20日 | 陈筱亦

崔东树:2月的新能源客车销量0.23万台 同比增143%

3月14日 | 杨万林

崔东树:消费升级推动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走势持续上行 高端车型销售提升明显

3月13日 | 杨万林

崔东树:2月乘用车各细分市场全面正常增长

3月13日 | 叶志远

崔东树:2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商用车恢复较强 部分主力厂商持续走强

3月12日 | 张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