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十大问题?

118 1月23日
share-image.png
智通转载

前言:基金四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我们摘选了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百亿基金经理季报核心观点,汇总整理成市场普遍关注的十大问题,一探百亿基金经理们对于2023年市场和热门行业投资机会的看法,供投资者参考。

一、如何判断2023年市场投资机会?

二、如何看待信创投资机会?

三、如何看待半导体投资机会?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投资机会?

六、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七、如何看待消费投资机会?

八、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机会?

九、如何看待金融地产投资机会?

十、如何看待港股投资机会?

一、如何判断2023年市场投资机会?

刘彦春(景顺长城基金):我们认为股票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2022年困扰市场的因素主要有美联储引领下的全球货币紧缩、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而这些因素在四季度均出现逆转,资产定价面临重估。新冠病毒毒性降低后,及时调整防疫政策使得经济发展前景变得清晰。只要外部环境正常化,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没有什么困难不能被克服。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已经显著降低,影响股票定价的最大风险逐步解除,权益市场估值水平将迎来持续修复,近期的估值回升远远没有到位。

海外经济景气下降,内需重要性显著提升。防疫、地产政策加快调整有望重新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前期居民储蓄快速增加,消费场景恢复有助于消费潜力释放,只要地产稳住,居民风险偏好改善,消费回升将具有爆发力和持续性。平台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前期受政策冲击较大,随着各行业整顿到位,政策预期回暖,相关领域有望重新焕发活力。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前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需求疲弱叠加成本高涨,2022年实在是痛苦的一年。危机正在过去,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回落到合理水平,成本下降将有助于我国中游和下游企业盈利扩张。海外景气下滑,国内触底回升,我们预期人民币将进入升值周期,中国资产相对吸引力大幅提升,外资回流值得期待。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周蔚文(中欧基金):展望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放松,消费、出行、经济复苏链将逐渐恢复重启,但恢复程度需要观察;而海外欧美在疫情补贴刺激之后,通胀持续高企,迅速加息后海外经济陷入衰退概率较大,程度尚不可估计,预计我国出口也会面临压力。23年我们会看到全球经济呈现中强美弱的格局,经济增长和风险偏好也取决于在中国复苏vs欧美衰退速度和幅度,随着趋势明朗,全年经济增速会呈现逐季升高的状态。

2023年内需相关,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类型行业会更为受益,从估值来看,A股和港股估值仍有吸引力,超跌行业估值修复较为确定,盈利修复需要观测国内外经济变化。高端制造技术创新方向属于高质量经济成长领域,增速会高于行业成长;医疗健康和消费会随着社会活动恢复正常有望进入上行期;科技行业如信创、元宇宙、IC设计、智能驾驶等也在两年的调整中迎来估值中枢的底部,随着经济企稳,创新力度加大,也将成为未来配置的方向。

内容来源:《中欧创新未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张坤(易方达基金):展望未来,随着新冠病毒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疫情防控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幅降低;地产行业经过了2022年销售的下滑后,销量与行业长期可持续销量的差距得以缩小,并且相关政策也有望避免地产行业过快下滑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回应了市场的担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我们认为,相比2022年,这三个方面的宏观风险因素在2023年都得到了相当的改观,这也为我们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提供了更加平稳的环境。此外,我们认为不少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股票价格却有所下跌,这种价值和价格的反向运动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赔率。

内容来源:《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萧楠(易方达基金):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判断未来两年宏观层面的两条主线将会是中国的经济复苏和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大幅加仓了港股的互联网行业,并调整了A股周期性行业的配置,增加了焦煤、金属等板块的配置比例,减少了动力煤品种的配置。我们还调整了消费板块的配置,增加了弹性大、治理结构处于改善周期内的次高端白酒的配置,以及传媒等受益于经济周期上行的子行业的配置。

内容来源:《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从因子的有效性来说,2022年困境反转因子表现突出,在整体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将绝大部分关注度都放在了边际变化上,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业绩持续性以及相对估值在股票定价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往年的作用大。市场这样的运行结果,跟去年底大部分人的预期是很不一样的,这个也反应了市场的一致预期一般都很难兑现。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市场信心的恢复是充满希望的,本质是我们认为各项政策措施将在明年有所体现,明年的经济增速会快于今年。我们预计23年的GDP的增速平稳,财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稳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稳为主,地产市场以防风险为主,平台经济逐渐焕发活力,消费复苏可期。总体上来说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修养生息,消费拉动经济逐步恢复,整体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兼顾安全。我们最为看好成长股方向,继续选择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看好的方向包括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信创、互联网、消费医疗、创新药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朱少醒(富国基金):如果局限于眼前的宏观数据去探讨,当前我们的确很难找出太多积极乐观的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是积极的因素正在持续显现的进程中。更要重视的是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长周期中很有吸引力的位置,当下权益市场处在较好的风险收益区间。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现在所面临的重重困难终将找到解决的出路。投资者当前选择承受市场波动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的是相当合适的。

内容来源:《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二0二二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当下的主线是经济从收缩走向复苏,所以,复苏带来的各种机会占据主角地位。但是,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已遭到破坏,未来的增量机会依然是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

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认为是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丘栋荣(中庚基金):过去一年多,中国的稳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防通胀是最重要的宏观背景,现在这些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方向已经给出,幅度更为关键。

1)疫情防控切换,更积极、更专注于经济基本面。过去几年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较大,也对不同市场和行业的表现产生了影响,共同点是以定价的大幅度下行反馈风险。而超预期的疫情防控调整和自身经济周期下行进入尾声,各主体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经济基本面,政策和行为具有更强的一致性,扩内需、提信心、稳增长。这意味着迎来参与市场再次起步的时刻,进取的心态,积极的研究,审慎的投资。

2)经济聚焦国内,弹性较大。海外经济逐渐步入衰退,通胀则取决于利率高位的时间和失业率的抬升。内外的经济、政策、节奏的错位,将使得投资目光更多的聚焦于国内,政策重心回到经济,由中长期供给侧转向扩内需,短期核心在于激发市场信心,让经济重启进入良性循环。不拘于目前偏弱的经济现实,不妨对经济前景展开一定程度的想象,低基数下的努力容易超预期,消费地产也有足够必要条件去实现一定的弹性幅度。相应的在股票投资中,当疫情影响未来减弱,而基本面容易超预期,应从低风险偏好转向积极预期经济弹性。基本面与股票定价的错位,对应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机会。

3)压力和摩擦缓解,市场信心恢复。虽然今年广义流动性较为充裕,但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微观主体却无法积极,当压力和摩擦边际缓解,市场信心与基本面双升的概率在增大。

再回到估值上,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在各类指标上均处于周期性的低点区域,一般在此估值水平上对应着系统性的机会,机会大于风险。而进一步从结构上看,当前仅有大盘成长一类的股票还处于中性以上的水平,其他类型的风格基本处于低估值区域,从大盘股到小盘股,从价值股到成长股,均有较好的布局机会。港股四季度V型反弹,但各个估值维度基本处于历史20%分位以内,长期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我们保持系统性机会的判断,继续战略性配置。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陆彬(汇丰晋信基金):站在当前,市场各主要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依然处于历史较高位置,而波动率呈现底部回升的趋势,权益资产依然具备较高的吸引力,适合保持较高的仓位配置。展望未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经过休养生息后已经具备扩张基础,国内消费需求有望内生修复;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竣工和销售端有望迎来大幅改善,企业盈利筑底回升;海外美联储加息预计在上半年告一段落,国内的货币政策有望延续相对宽松周期。从各个大类资产的回报率看,大部分均处于相对低位,在资产荒的背景下权益资产价值有望迎来重估,权益市场有望在风险溢价水平回归的驱动下上行。

内容来源:《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3)

唐晓斌(广发基金):展望2023年一季度,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大,外围风险仍有扰动。无论从海运价格,还是出口数据看,全球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所以国内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由于国内防疫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稳增长、稳消费等政策陆续出台,预计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走出低谷。但是,预计疫情仍将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判断,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仍处于磨底阶段。

由于四季度成长股出现较大回撤,我们认为,现在成长股具有较高性价比,与其不断博弈底部反转的行业,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基本面持续向好,具有较好成长空间的行业。

内容来源:《广发瑞锦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宗合(鹏华基金):过去2年,出口链条、能源链条都是大制造业范畴中表现非常靓丽的板块,而背后的驱动因素都与海外发达经济体持续放水、长周期对于基础资源品资本开支不足有很密切的关系。随着一些重大外部因素的变化,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可能的影响就是底层逻辑的出发点从外向内转变。

同时,基于过去2年基本面的客观背景,市场已经提炼出了景气和赛道的理念,景气的背后是需求,赛道的背后是估值,景气和赛道放在一起所形成的方法论,就是对于高增长需求的成长性估值。我们观察到,确定性的景气或者产业趋势带来的确定性需求,也在带来确定性的供给扩张,却不能带来确定性的回报率提升,反而从周期的视角来看,回报率下降的概率在不断积累。我们认为可以提升回报率的因素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合理的估值水平。

内容来源:《鹏华中国50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金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从经济、市场走势和历史复盘来看,2022年类似2011-2012年、2015年以及2018年,经济、市场双弱。历史来看后续有两种走势,一是2013年-2015年,实体经济L型底部,流动性宽裕,有细分景气赛道走出来,市场呈现成长股主线行情,大盘蓝筹震荡;二是类似2016-2017年、2019年,经济底部复苏,市场呈现蓝筹股主线行情。纵观历史行情,市场的方向和主线的选择,和社会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蓝筹持续行情的出现依赖于经济的持续复苏,而成长股牛市则需要流动性宽裕,且有新的筹码结构干净,能够容量大资金量的景气赛道作为主线。

而2023年考虑到两方面约束,一是地产大周期位置和人口结构约束,疫情常态化下对生产和消费的干扰,以及出口的下行预期,目前这个时点很难确立2023年是经济强复苏,地产链、消费会有一波悲观预期修复带来的反弹,但非长期年度级别的大反转,因此市场目前仍难确立是2016-2017年、2019年;二是成长端,绝大部分景气赛道已经到了行业成长逻辑演绎的中后期,基本面很难继续超预期,且估值和筹码结构也远未达到低估的水平,同时也没看到有新的大景气赛道走出来,因此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很难判断为2013-2015年的成长股牛市。

因此展望2023年一季度,还需要观察经济基本面是否有强复苏的信号或者新的容纳大资金量的景气赛道走出来,市场主线切换至蓝筹行情或者成长股行情。如果没有,则市场大概率在2022年底部的基础上震荡修复,个股根据自己的基本面走阿尔法行情。

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明年全年比较明确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点:1、独立于经济形势,只要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企业经营就能有不错表现的个股成长机会;2、经济见底弱复苏也能带来供需向好、且股价和估值都在相对底部的部分周期品种;3、上游供需反转带来的公用事业周期反转机会。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9)

二、如何看待信创投资机会?

蔡嵩松(诺安基金):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将数字经济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023年1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文章。从计算机行业本身来看,过去几年对比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赛道一直是负收益,目前的估值都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中下部,今年的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是行业的最强催化,这是全行业信息化含量的提升,是计算机行业总量提升的逻辑。从细分板块来看,数据要素、东数西算、数字人民币、网络安全、行业信创等,都是我们可以自上而下把握的机会。行业估值相对较低,产业基本面出现拐点,就是我们最大的投资逻辑。

内容来源:《诺安创新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信创方面,今年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国产化推进有所推迟,有望在明年重启新一轮3-5年的景气上行周期。党政端信创将向县乡进一步下沉,行业端信创持续推进,预计明年将迎来发展大年,同时叠加人员成本的优化,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弹性。我们逢低布局了竞争格局好、商业化能力强的各赛道龙头公司。此外随着信创生态的不断拓展,关注信创为大量行业应用软件带来适配改造需求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国产软件随着政府信创的推进有望加速推进,国产软硬件作为国家数字信息安全的基础,也在政府的规划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过去几年政府信创的推广,未来行业信创,各行各业关键软硬件的国产化都会带来国产软件持续的需求,从CPU,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到CAD,EDA都会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景(招商基金):我们维持对于软件行业的重点看好,长期来看数字化会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中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政、企端IT投入的加速将提供足够的需求支撑,同时目前行业和个股的估值分位数均处于历史底部,在疫情影响逐步缓解过程中,需求与供给场景将获得同步修复并提供可观的业绩增长。

内容来源:《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8)

王博(南方基金):信创板块2023年开始重点行业的增长开始放量,叠加人工成本下降、经营效率提升,期待会有板块性的业绩改善。但是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比较分散,盈利模式不佳,也许会带来预期的高波动,和盈利兑现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信创板块的选股上面,我们坚持以优质龙头公司为主的思路,尽量能够赚到比较确定性的收益。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三、如何看待半导体投资机会?

蔡嵩松(诺安基金):芯片板块的两大主要矛盾:一是景气度拐点;二是美国制裁,都已到了临界拐点的时候。景气度下行在四季度继续消化之后,随着经济恢复需求重启,库存去化会进一步加速;而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制裁暨国庆期间极限施压之后,进一步的制裁已经乏善可陈,无论设备材料板块还是设计板块,目前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内容来源:《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除了封测,当前大部分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率仍然不足20%,留给我们替代的机遇依旧广阔。未来外部环境愈发严厉苛刻,我们的国产化会进行的愈发迅猛,这些卡脖子的环节也将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值得给予高估值。当前半导体估值与盈利均位于历史底部,估值目前处于历史4%分位;盈利预计随着明年经济的复苏而走向新一轮上升周期,在长期看会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机会。而本土企业预计随着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会有新一批在中高端领域获得突破的公司崭露头角。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半导体方面,我们主要看好独立景气周期的国产替代机会,集中在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特种芯片国产化,以及CPU国产化。全球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后半段,部分芯片设计公司三季度见到库存高点,随后进入几个季度的去库存阶段,去库存过程盈利能力仍将承压。新一轮半导体周期上行的时间拐点取决于去库存的进度,向上的弹性取决于需求恢复的力度,尚待跟踪。我们重点看好国产替代方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国,而晶圆制造环节尚有较大缺口。尽管短期发展遇到一些波折,中长期看,伴随国产供应商积极验证导入,国内晶圆产线建设将再度提速,重点看好设备、材料、零部件环节中,产品技术突破能力强、国产化率尚且较低的优质细分龙头;特种芯片受益于下游高端装备快速放量,可靠性的高要求带来较优竞争格局,且国产替代诉求强烈;国产CPU龙头公司进入黄金发展期,CPU具有高壁垒、格局天然集中的属性,市场空间大、国产化率低,业绩增长具备极强的爆发性。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杜洋(工银瑞信基金):全球半导体景气度逐步下移,费城半导体指数跌幅巨大,我们认为目前的下跌已经反应了大部分业绩下滑风险,展望未来,国内半导体行业部分公司处于成长初期,通过产品扩张和客户扩张持续成长,有望抵御周期波动,带来长期回报。

内容来源:《工银瑞信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半导体仍然是数字经济和中国科技树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新兴举国体制的提出,在半导体关键领域的突破未来有望带来中国科技业的突围。同时从全球半导体周期所处位置看,全球半导体的库存已经见顶回落,行业有望在23年下半年出现触底。当然半导体部分环节较高的预期会限制板块的空间。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茅炜(南方基金):2023年,我们认为半导体会迎来自主可控和周期拐点向上的共振。第一,我们认为国内成熟制程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将加速,同时保持对先进制程的追赶,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更加乐观,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第二,景气下行的消费电子半导体领域,价格和库存等指标已经接近周期底部,需求的向上波动会带来供给端补库存,有望迎来景气上行拐点。第三,高景气高需求的赛道,2023年将持续高增长。

内容来源:《南方信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博(南方基金):四季度开始的国庆节后,半导体行业就遭受不公正的出口限制,叠加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板块整体短期跌幅达到10%以上。半导体行业结构性库存去化,行业筑底,等待周期向上。长期看,我们国家具备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红利,而且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面前,想要说供应链泾渭分明是一个较难发生的事情,全球化大趋势的一个小波折,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半导体行业发展向好的信心。落实到投资上,我们建议关注先进制程的产品进展,而不是政策补贴,这可能是决定整个板块表现的主要驱动因素,加上行业的增长复苏,我们认为比较好的行情时点可能出现在2023年的下半年。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曾鹏(博时基金):我们根据下游驱动力,将半导体大类行业划分为宏观经济驱动的周期类半导体,国产化逻辑驱动的半导体设备材料,新能源需求驱动的功率半导体,军用特种半导体等四大细分行业。组合增配了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周期类半导体,维持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军用特种半导体配置比例,降低功率半导体行业配置。主要逻辑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复苏将带动估值处于低位的周期类半导体复苏,当前渠道库存普遍位于正常水位以下,补库存需求已经出现;新能源需求驱动的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率逐步提升,2022年紧缺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我们注意到美国等西方经济体即将步入经济衰退周期,这将制约本轮半导体复苏周期的持续性和高度。因此,我们将持续跟踪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对投资逻辑进行修正。

内容来源:《博时半导体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光伏方面,硅料产能的扩张带动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虽然还有个别辅材阶段性出现紧缺的情况,但整体看供给端的约束不大,2023年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了量的增长,上半年一体化公司的单位盈利也会有较好的表现,除此之外我们看好新技术带来的盈利溢价、受益于量增的逆变器和辅材链以及下游绿电运营商。风电方面,22年国内招标量创历史新高,欧美海上风电的年化增速开始上修,23年的装机增速值得期待,但招标转化为业绩的时间会比市场乐观预期的要长,21年下半年新签的低价订单开始交付,产业链的盈利可能没有想象中好,整体板块的机会没那么突出。其中海上风电、海外出口以及国产替代链条核心环节的业绩增速以及持续性值得我们做持续性的布局。储能方面,行业整体仍然处于爆发期,22年的估值走在盈利前面,客观上增加了投资的难度。近期的股价调整提升了相关公司一定的性价比,在高预期的背景下,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速值得跟踪研究,回避业绩低预期概率大的公司。细分来看海外户储美洲市场增长更快,大储国内市场增长更快。基本上国外销售向消费品变化,国内项目承担较多的调峰任务。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郑澄然(广发基金):2022年四季度,我们观察到市场的跷跷板效应仍然十分明显,高景气的成长方向如光伏、储能等有明显的下跌。从行业基本面上看,光储的需求仍然强劲,海外需求持续超预期,国内随着上游硅料和碳酸锂的价格下跌,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国内需求预计会有很强的释放。展望2023年,我们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仍然有信心,对其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

内容来源:《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崔宸龙(前海开源基金):我们看到包括光伏、锂电池、绿电运营商等新能源行业的基本面依然优异:光伏逐步摆脱了上游硅料的产能瓶颈限制,硅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供给量实现快速增长,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硅料供给预计将会保持充裕,这对于光伏的生产量有极大的帮助。行业将会迎来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光伏发电效率将会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绿电转型进程将会更加顺利;储能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爆发态势,国内和海外的大型储能将会爆发增长,欧美等海外国家的户用储能大概率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应用都会保持对于锂电池需求的增长;绿电运营商受益于上述的光伏和锂电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对于电站的投资成本会逐步下降,回报率进入上行周期。预计上述三个主要看好的方向将会在2023年继续保持盈利增长,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内容来源:《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陆彬(汇丰晋信基金):新能源行业在过去三年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多具备长期优质成长潜力的公司。我们在三季度初明确提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中期,如果估值进一步切换到2023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将进入中后期。在过去几个月,新能源板块估值的快速提升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对应2023年的估值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短期收入增速和中期竞争格局的担忧,板块的整体表现也低于预期。但是从全球范围看,各个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均有非常积极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凝聚了全人类共识的发展方向。从中长期维度看,新能源产业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以及新材料等均还具备较长的产业生命周期,还有望维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而中国在这个行业从全球视野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各个细分领域均持续有龙头公司涌现,该板块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将重点关注在新能源行业的三类投资机会:一、中期需求增速较确定、供给依然紧缺、企业盈利能够持续维持的环节;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安全性、提高性能的新技术方向;三、2022年利润在底部,2023年有望回升的细分领域。

内容来源:《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3)

施成(国投瑞银基金):新能源发电行业,硅料价格处于下行通道在四季度开始降价。我们看好光伏行业在2023年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市场对于放量的预期较为一致,同时对于单位盈利能力的期望较高,整体产业链投资性价比并没有特别高。我们选择其中新技术、低渗透率产品进行投资。

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王博(南方基金):新能源板块四季度表现低迷,主要是因为当年预期兑现,市场对第二年的需求确定性存疑,板块出现一定调整,我们认为基本面未发生变化,碳中和相关行业仍是市场景气度较高的几个行业,情绪和事实之间存在预期差。尤其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成长性行业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新技术新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往往是不可逆的,我们对行业的高速成长充满信心。回顾历史,市场的每一轮周期可能都起始于某些偶然的信号,行情的起点往往难以精准判断,只要预期收益的空间在,拉长时间都会兑现,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长期投资的原因。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卢纯青(中欧基金):回顾2022年,光伏行业交出250GW装机量的亮眼成绩单。然而板块整体的跌幅较大,反映了市场对持续高涨的组件产品价格,以及欧洲能源危机的缓解对未来需求的担忧。随着硅料环节产能投放,光伏板块在23年有望迎来较好增长,全球大量累积的地面电站项目将支撑23年的装机量,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国内约为140GW装机量。虽然有较大安装量的支撑,供给端的正常化将带来两个新的矛盾。第一,巨大的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对电力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储能系统是产业和市场能直接想到的答案,电化学储能也是我们持续的关注点,同时,反观电力系统自身的建设与投资是市场目前忽略的一点,我们将会努力尝试在这块寻找机会;第二,没有供应瓶颈之后,光伏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凸显,为了避免价格战,新技术成为各大厂家集中发力点,因此我们看好新技术作为穿越行业周期的主要投资方向。

内容来源:《中欧先进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电动车方面,22年四季度和23年开头这段时间,电动车的基本面并不算特别好,从10月开始行业的新接订单出现疲软的迹象,受需求下行、库存高位以及员工感染的多重影响,电动车产业链的公司排产下行比较明显。但我们看到股价已经先行调整了一整年,悲观预期大部分都得到了体现。展望2023年,美国市场会迎来较好的增长,国内和欧洲的销量预期都会迎来修复,这个股价位置孕育了一些机会。我们会更多聚焦在上游资源、差异化较大的电池以及贴近消费者能留存住利润的整车标的。中游材料大规模扩产,我们会持续关注竞争格局的变化,聚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的环节。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当下的主线是经济从收缩走向复苏,所以,复苏带来的各种机会占据主角地位。但是,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已遭到破坏,未来的世界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比较明确的机会是存量结构的变化。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我们依旧认为新能源车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赛道。国内车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首次在新能源领域进入中高端价格带,这将逐步带动本土的供应链的发展壮大;同时,这些本土供应链的成熟将进一步反哺自主车企,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以往中国车企从未享有过的格局。与此浪潮叠加的是智能化的发展轰轰烈烈。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车企加速推进车的智能化,在车上引入越来越多酷炫的功能,多屏联动,语音操控,车内投影……车不再是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已经被赋予更多层次的涵义。我们非常看好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我们认为现在只是车的智能化时代的开始,未来充满期待与想象。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杜洋(工银瑞信基金):根据我们对新能源产业链各个子行业的供需结构、周期位置、盈利趋势、估值水平等多方面研判,我们目前依然看好成本下降,且技术依然在迭代的电池环节。对明年产能继续大规模释放,单位价格和盈利仍有下行压力的环节保持谨慎。看好2023-2025年欧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混动车型的渗透率增长、高压快充等新增需求带来的行业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整个板块的贝塔属性在减弱。但是这个时期,行业也会诞生一批真正的优秀公司。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未来会有一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会更加注重精选个股,加大对优质公司的配置力度,力争分享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内容来源:《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施成(国投瑞银基金):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的销量会明显超过目前市场预期。从中国和欧洲来看,芯片、线束等环节的制约得到缓解,汽车产量会提升。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新产能投放后有进一步降价抢占市场的动力。目前燃油车的单位盈利已经较低,外资产商对于利润看重,后续有可能会有稳价保盈利的举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逻辑顺利。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在渗透率到80%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阻碍。目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估值在历史低位,我们看好整体行业表现。

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姚志鹏(嘉实基金):当然电动汽车是市场预期最低的一个板块。22年电动汽车产销数据克服重重困难后仍然大幅超过市场年初预期,但是市场担忧经济的拖累电动车需求,进而影响格局。全年电动汽车板块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也给我们组合带来较大的波动。诚然,如果经济不能企稳,电动车需求也最终会受到冲击。但是如果市场的担忧变成现实,其他各行各业基本面恶化的更快,而其他行业的调整幅度显然低于电动车,这就造成了电动车是A股市场目前预期最低,估值最低的双低板块。一旦经济预期企稳,板块基本面的修复和估值的修复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瑞(东方基金):就汽车电动化而言,去年底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新技术方向。就产业自身演变看,技术变革带来的细分渗透率提升,4680、麒麟电池(CTP)、钠电池、新型正极磷酸锰铁锂、一体压铸、碳纳米管、中镍高电压、新型锂盐、复合集流体等,这些环节从0到1的变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的双击。就汽车智能化而言,爆发性较好的整车以及配套供应链,比如激光雷达、光学器件、域控制器、SOC芯片、声学、空气悬挂、线控底盘、一体压铸等是我们关注的方向。就产品周期而言,不同细分行业、公司和产品的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这也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

内容来源:《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9)

卢纯青(中欧基金):2022年的新能源车板块历经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认为主要反映了市场对于行业未来需求增速中枢放缓、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波动、逆全球化风险等几个方面的顾虑。但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不必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过于悲观。一方面,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约12%,总量层面依旧有上行空间,特别是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一部分优质公司在过去几年已经充分体现了自身在技术、产品、成本上的竞争力,经过22年的调整,估值也进入相当有吸引力的区间。2023年我们会重点关注几类方向的投资机会:1、技术创新。以动力电池环节为例,新的电池、材料体系在23年有望逐步落地量产,在行业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背景下,新技术从0到1、从1到10的过程中有可能爆发出巨大的利润弹性;2、混动产业链。国内市场10-20万价格带乘用车的电动化率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高性价比的混动车型可能会成为新能源车在这个区间突围的关键,也会带来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中欧先进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六、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何崇恺(易方达基金):我们预期四季度军工板块业绩将持续稳健增长,但是军工板块短期和其他行业一样,也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防控调整的影响。2022年军工重镇如北京、西安、成都、贵阳等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军工订单延迟到2023年执行。但是,军工由于其较强的计划经济属性,受到疫情影响的订单将在十四五中后期得到充分执行,基于此我们相信2023年军工板块业绩仍然将保持稳健中高速的增长。中美博弈是未来5-10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军事领域的强大程度也是大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我们看好未来5年军工板块的超额收益表现。在军工板块内部,我们看好:(1)受益于自主可控、信息化提速的军用电子板块;(2)受益于军用飞机放量的飞机、发动机产业链;(3)导弹产业链;(4)先进军用材料板块;(5)受益于股权激励加速落地的国企改革板块。中美军事力量当下的差距依旧十分巨大,未来5-10年依旧是中国军工行业的黄金追赶期。

内容来源:《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曾鹏(博时基金):展望2023年,军工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仍然不变,依然看好中国军工产业所迎来的重大投资机遇。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军工行业一直呈现着高收益高风险高波动的特征。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所致。我国的军工产业正处于一个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阶段,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体现在资本市场则表现出产业特征正经历由主题成长往价值成长逐步切换的阶段。虽然行业呈现高波动态势但整体估值中枢在不断上移,这是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量军工行业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体现,投资机会正在趋于持续和稳定。基于此,从战略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第一,把握军工行业中产业周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发生共振的公司;第二,把握未来战略性、颠覆性、前沿性的新式武器装备的投资机会。在俄乌战争之后新式武器装备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提升;第三,把握军工产业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军工产业沉淀了大量优质的技术和相关产业,随着国企改革和军工产业证券化进程的加快,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军工产业将释放大量的制度红利。

内容来源:《博时军工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在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军备大幅抬升的背景下,我国国防建设的刚性更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望提速,十四五期间装备采购景气度都将维持高位。军工行业准入壁垒较高,需求端的高景气不会带来竞争格局的恶化,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充,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我们优选国产化率提升潜力大的特种芯片,以及摆脱上游产能约束、有望在明年迎来加速的导弹产业链,关注持续高景气的新型军机、航发产业链。此外,随着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关注相关央企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虽然短期国际环境出现缓和,但是新的背景下地缘政治的冲突也很难间断,作为大国的军事工业,不论从技术装备水平还是从军费的总量水平上看,中国的军工产业都将有更广阔的空间,未来对于发动机,导弹和军工电子等先进装备的需求将是持续且稳定的。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七、如何看待消费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消费方面,23年疫情扰动退去,大消费行业回归基本面选股,复苏是主线,升级和价格弹性标的收益率更高。四季度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消费板块v型反转,最先修复的是投资者对于消费复苏的信心,表现为估值的迅速修复,紧接着就是厂商到经销商再到终端全链条的信心恢复,表现为2023年目标制定的更加积极、渠道打款备货意愿有所改善,但是基本面的配合需要时间。政策放开后,病例达峰期间消费反而经历了一个更差的阶段,但是复苏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从目前达峰较快的北京、成都等城市看,消费、出行正在以一个非常陡峭的斜率恢复,相信全国各地经济活力的恢复也会逐渐到来,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消费也终究会重新回到升级的趋势上去。因此,我们对全年消费板块保持乐观。配置上仍以业绩确定性高的白酒为主,加仓了部分受益于复苏的食品龙头,以及部分业绩确定性较强、有自身成长性的个股。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丘栋荣(中庚基金):中下游消费及相关制造业,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消费特征具备显著差异性,消费内部持续孕育结构性机会。疫情、消费环境波动对众多消费业态及相应上游需求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压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后续得到释放。我们观察到在消费产业链中下游,出现了一批聚焦细分需求的优质标的,或通过产品、渠道开拓,或聚焦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运营,长期发展空间有望超市场预期。消费作为广阔赛道持续孕育阿尔法机会,从中发掘估值位置合理、面向未来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优质个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谭丽(嘉实基金):随着疫情阶段性过去,人民的生活回归正常,我们相信服务类消费会迎来较为明显的复苏,市场对这类资产改善的预期也走在了基本面之前,股价在2022年全年已经有所表现。我们认为,整体消费复苏的程度还是和经济复苏程度最为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都将影响消费意愿,另外我们认为住房是最大的消费,随着房地产调控回归正常,我们相信地产的需求改善将对消费是很大的带动,这可能是最大体量的消费复苏,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较强,家电、家居建材等都将受益于房地产销售的改善。市场始终对于消费股的远期有着乐观的预期和充足的信心,并没有因为基本面的低迷而错杀严重,过去两年的下跌更多是在消化2019-2020年漂亮50行情导致的估值泡沫,鉴于消费整体估值水平吸引力一般,极度低估的机会不多,我们需要在合理或者略高的估值水平上进行个股的挑选,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基本面,更加谨慎的进行选择,所以我们仍然保持适度的仓位水平,在大消费内部做较为均衡的配置,各子行业都有所涉及,比如家电、轻工、服装、航空、食品、白酒、医药、零售等,泛消费领域的个股较多,还是有较大的积极选股的空间。

内容来源:《嘉实新消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韩威俊(交银施罗德基金):我们判断,消费板块未来大方向会波动而曲折向上。我们对整体消费的各个子行业以及各个公司,未来半年、未来一年以及未来三年的盈利趋势做了重新梳理。我们预计,未来半年,整体消费各个子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大的向上弹性,部分子行业和公司可能还会在一季报前后出现1-2次盈利预测的继续下调。整体消费的复苏还是会有前后排序,我们预计,优先复苏的子行业主要在高端白酒、医美、黄金珠宝、高端化妆品、周边游以及标准化餐饮等,下半年复苏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相关(包括医疗服务、医院刚需服务以及旅游酒店等)。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品质增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9)

史博(南方基金):在基础假设上,我们会认为消费的复苏弹性弱于海外,但是复苏的持续性优于海外。新冠疫情三年,由于实体企业经营的非连续性以及居民外出社交的减少,使得不少中小微企业以及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尤其是社服类企业以及从事服务业的劳动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观察实体经济,我们则会得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依然比较稳健的结论。客观上说,这样的观察维度存在认知谬误,而谬误主要来源于研究样本的偏差。一来是上市公司已经是国内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中国和全球产业链分工不同导致不少外向型制造业反而受益。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了保生产的方式向全球输出稳定供应链的同时也凭借强劲的出口数据托底整体经济的增长。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面对新冠疫情普遍采取激进型的货币扩张政策,充分释放流动性稳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消费来托底经济,但与此同时也给全球带来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国内部分企业在强劲的外需作用下,部分上市公司反而受益,获得了更为强劲的资产负债表。相反对于国内普通居民来说,新冠疫情使其收入或多或少有所减少,同时由于对疫情的持续时间不确定,居民储蓄率过去一年有所提升也从侧面印证其对经济的长期展望有所担忧。因此,基于这样的宏观环境,消费复苏的初始阶段相较海外来说强度会显得相对弱一些。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小微企业恢复持续性经营以及居民的外出社交活动增加,疫情期间企业以及居民端资产负债表的受损将会持续修复,因此消费支出将会持续性增加。

内容来源:《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海峰(银华基金):扩大内需以及消费相关方向将是全年确定性较强的主线之一,该主线的驱动因素有望出现多重反转共振向上的局面。首先疫情政策变化有助于稳定消费品渠道中各环节的信心,在春节这一关键时点前有效稳住了渠道库存以及价格这一消费行业的核心资源。其次是消费场景的恢复,这是疫后消费领域首先可以观察到的改善,考虑到线下消费领域主体在过去三年呈现逐步退出的格局,在场景恢复后部分领域有可能出现由供给不足导致的价格向上弹性。第三是伴随经济恢复过程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回升以及逐步展现的消费倾向的提升。第四,过去三年超额储蓄在部分领域的逐步释放。第五,由于地产销售增速出现明显反弹的条件暂时还不具备,消费还有望成为2023年推动经济复苏的政策抓手之一,这将为部分消费领域提供额外助力。

内容来源:《银华回报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八、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机会?

葛兰(中欧基金):展望23年1季度,随着疫情对于行业的扰动逐步减弱,相关公司将会回到长期增长的趋势中。医药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依然是行业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洗礼,国内创新企业整体研发管线布局更加理性,资源向差异化方向倾斜,甚至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诞生,国内多家企业将不同阶段创新药的部分权益授权给海外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企业创新的价值。目前,依然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创新药及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国内的创新药服务企业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部分细分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此外,我们认为相关服务商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大概率仍将持续提升,保持其较高的景气度。此外,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这些公司的价值终将有公允的市值体现。

内容来源:《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展望2023年,我们对医药比2022年更乐观一些。伴随着疫情后经济恢复,短期疫情受损的板块,包括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都将迎来边际改善,大部分医药标的都将实现恢复性高增长。对于其中需求旺盛、可择期的医美、医疗服务等,我们预计还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此外,CRO/CDMO因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下滑、地缘政治风险等原因,已经回调了一年半的时间,估值和股价都在低位,对于其中业绩稳定可持续高增的标的,我们继续看好。配置上以消费医疗和cxo为主。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丘栋荣(中庚基金):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疫情期间压制了部分医疗需求,在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之后,医院诊疗秩序的恢复有望带来需求的较快恢复。而医药集采降价等控费政策已常态化,对行业的边际影响已显著减弱,也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升级,仿制药、辅助用药、普通高值耗材占比下降,创新产品的占比持续提升。过去几年行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正在逐渐开花结果,一批创新产品不仅在国内具备竞争力,全球也有First/best in class潜力。整体看,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多的个股阿尔法机会。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赵蓓(工银瑞信基金):根据新冠病毒的特点,我们认为疫情的爆发将显著拉动跟新冠自我诊疗相关的OTC药品(发热/鼻塞/咳嗽/腹泻等症状)以及药店的需求,所以四季度前期维持了三季度以来对OTC和药店的较高比例的配置,目前我们仍认为品牌OTC企业拥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消费需求在正常就医场景恢复正常以及异地就医恢复的情况下,整体行业会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我们看好相关的消费医疗/严肃医疗等需求。创新药及产业链在经历了充分的调整后,估值性价比突出。创新药政策的调整是一场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利好龙头创新药企,另外明年会进入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高潮,也看好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郑磊(汇添富基金):医药表现相对比较积极,一方面,疫情放开导致短期市场对新冠治疗相关药物的需求呈现了爆发,中药为代表的短期投资机会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市场对疫情后复苏预期提升,医疗服务等消费相关的行业也有所表现。随着疫情防控的转向,我们看好医药在疫情后时代下的三条主线:复苏、安全、创新,其中我们主要加强配置了复苏逻辑下的医疗服务板块,此外也增持了创新药,我们看好国内创新药进入全球化兑现的新的投资阶段。

内容来源:《汇添富创新医药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医药在22年一度回调到十年的估值低位,随着医保集采预期的逐步稳定,市场最悲观的情绪逐步企稳。而生物科技未来将继续围绕着细胞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继续推进,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等全球流行疾病,生物科技将是我们走出疫情冲击的唯一机会。同时疫情过去三年在全球的流行也有可能加大各种基础疾病未来的发病机率,中期医药医疗的需求会系统性得到提升。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吴兴武(广发基金):展望2023年,总体看好医药板块行情,外需端和内需端的子板块均有预期转好的逻辑。预计2023年CXO、CDMO的收入仍有增长,估值有提升空间;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在防疫优化的背景下,中长期预期向好;药品、医疗器械等板块或将分化,需自下而上进行研究;一些创新药企业也存在出海的潜力。

内容来源:《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刘江(汇添富基金):2022年四季度我们认为是A股医药长期成长的新起点。自从2018年以来的医保集采政策进入温和议价阶段,经过长达数年的验证,无论是监管方还是企业方,均已无动力和诉求再次进行较为夸张的议价谈判。而国内相对国际最新的新药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创新滞后,国内制药业需要重振旗鼓,重回高速成长,才能追上全球创新药进步的步伐。本季度国内防疫政策调整带来的医疗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支持严苛集采的民意基础。因此,我们的持仓调整,一个重要方向即是着眼于长期的未来,增持国内运营稳健、护城河高、有较好成长能力的国内制药公司,长期超跌的医药公司是首选,希望能捕捉到逆境反转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医药创新出海也相对较为乐观,认为医疗器械、创新药已经上市的公司中,已经出现能够攻克高技术门槛、拥有全球竞争能力和全球市场开拓能力的公司。无论是欧美法规成熟市场,还是一带一路的相关亚非拉国家,医疗的海外市场较为广阔。高技术壁垒,加上海外市场的开拓,是破除国内产业高度内卷、高度恶性竞争的主要方式。我们认为这类公司具有广阔的成长机会,也做了重点持仓增持。

内容来源:《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九、如何看待金融地产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明显放松,整体经济也将走向稳增长。我们判断,在房地产核心数据好转之前,政策的力度不会减弱,由此我们认为房地产的估值修复将会持续,我们相对看好央企国企背景的标的,当然也会密切关注困境反转的民企标的。相对房地产,我们倾向认为银行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资产质量担忧的逐步解除,之前受损的零售银行应该转而受益,一直困扰市场的收入降速问题有望在2023年2季度拐头向上,从而实现收入和估值的共振上行。保险的基本面虽然较弱,但在低基数下其保费收入已经有些许修复的苗头,仍需继续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长端利率将扭转悲观的预期,有望升至3%左右。券商主要是受益于注册制放开的预期,以及市场转暖后交易量的上行,我们认为蛰伏许久的财富管理类标的有望跑赢行业。对于2023年我们对于市场总体乐观,所以我们对于价值型防守标的配置没有那么积极,我们还是把仓位集中在业绩维持高速增长的成长股方向。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丘栋荣(中庚基金):地产,1)供给端收缩是最为确定的一环,地产及其投资下行速度极快,资产负债表的崩坏意味着即时的出清和未来供应的紧缺,供给收缩至中长期的底部中枢,地产风险充分释放,地产投资理应有所回升;2)需求端看,房地产是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至关重要的一环,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化,既有利于经济稳增长,也有利于满足住房多样化需求的实现。历史已表明房地产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房地产内生的需求和积极的政策引导下,需求回升是大概率的。3)从房地产企业看,房地产政策在企业端进一步放松,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放开,优质房地产企业有望强化资产负债表,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间低成本投资扩张,对其未来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上行均有支撑。这些公司集中于可股权融资、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龙头公司,抗风险能力、潜在成长性和盈利质量都会更为优异,并且当前的估值极低,有较好的回报潜力。相比而言,港股中龙头房地产企业,估值更为便宜,同时经营策略更稳健,逆势扩张,拥有持续的内生增长能力。金融板块中的银行,估值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对于潜在风险计入非常悲观预期。一方面,在经济回暖阶段,信贷的真实需求回升,金融让利的政策压力缓解,价格与息差下行压力减弱,银行盈利有回升空间;另一方面,我们看好有独特竞争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或触达零售终端的区域性或全国性银行,这类银行的共同特征是业务简单扎实稳健,客户多元结构好,基本面风险小,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并且估值较低且资产质量具有安全边际。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史博(南方基金):2023年房地产行业政策的落地执行效果是需要关心的重要宏观变量。在基础情景的假设下,我们当前认为基于当前的支持政策,行业将整体呈现出L型的弱复苏态势。影响复苏强度的两点核心要素在于(1)房地产行业中对于目前已经出险的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化解债务问题,确保已售出的期房能够交付给住户,提升需求端居民的购房信心;(2)在需求端尤其是在有标签意义的核心一二线城市是否放松上一轮景气顶点制定的限购限贷等降温政策,在首付、按揭利率以及税收上是否给予首套刚需房以及首套改善型需求一定支持。当前房地产行业内重要的观测指标是各地二手房市场的房价水平,受早些年备案政策的影响,二手房与新房价格长期存在倒挂,只有当二手房价格回落低于新房以及二手房价格是否触底回升是行业见底的大概率条件。对于房地产这一重要的宏观变量,基于中性假设下我们对于复苏的强度较为谨慎,但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仍然是有信心的。尽管房地产行业走过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核心城市群的刚需型住房以及改善型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行业当前面临的更多的是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行业长期保持稳定发展是具备坚实的需求基础。

内容来源:《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范妍(圆信永丰基金):我们对于经济的预期相对偏向中性,我们分析了在2022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产销量为什么持续低于年初投资者的预期(年末克而瑞给出的房地产销量增长预期接近-40%,统计局在-20%左右,较年初出现了非常大的偏离)。我们猜测部分结构性因素、对于房地产房住不炒的市场预期的变化、居民的避险和储蓄意愿上升、部分民营房企出险等都对房地产销量产生了影响,房地产销量的中枢可能较过去出现了下移。基于对2023年地产销量的能见度较低,我们没有把配置转向房地产产业链。

内容来源:《圆信永丰兴诺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十、如何看待港股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看好明年港股互联网的表现。互联网平台公司过去两个季报持续超预期,在反垄断背景下,平台公司的资本扩张收敛,专注主业,重视降本增效,报表端盈利提升开始体现。伴随着明年经济复苏及降本增效持续,平台公司具备一定的业绩爆发性。其他传媒行业传统细分赛道均已到行业发展的瓶颈期,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和时长接近天花板,我们认为行业的系统性机会不大,未来大级别的投资机会将在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中诞生,应用的爆发往往滞后硬件放量1-2年,明年VR、AR应用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罗佳明(中欧基金):港股市场此番反弹,主要因为压制港股市场的两大因素都彻底得到解决。在企业盈利方面,疫情防控措施的转向使得经济活动在短暂的阵痛之后可以回到正轨。在2023年全面提振经济信心的政策方针下,我们对经济回暖的充满信心,其中各行业的优质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份额还有望创出新高。另一方面,美联储近期会议也大致指出了加息的终点,美元指数见顶回落,外资资金重新流入港股市场,使得原本资金外流的情况得以全面的扭转。港股市场一直为资本的离岸市场,资金来去自如且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因此每一次港股的冬天都显得格外的寒冷。我们相信,在寒冷的冬天过去之后,我们也将有望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内容来源:《中欧丰泓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秦毅(泓德基金):港股互联网板块。影响这一板块最大的因素为政策、基本面和外资流出,这三项因素在2023年均会大概率好转。互联网龙头企业2022年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收缩产品线、精简人员、控制费用等,因此可预期2023年企业盈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尽管互联网整体成长性不如以前,但基于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预计会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泓德睿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9)

史博(南方基金):展望未来,在我们的投资框架下,我们仍然看好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中国经济方面,疫情影响逐渐淡出,进而推动国内需求修复和供给冲击减少,尽管对于经济修复的幅度还有分歧,但经济向好的大方向是共识;海外无风险利率方面,面对通胀拐点和海外经济增长压力,尽管对加息终点还有分歧,但美联储紧缩已经边际放缓,美债利率下行方向明确;无风险利率方面,俄乌局势不再进一步恶化,美国中期选举尘埃落定,中国胜利召开二十大,地产、互联网、教育等产业监管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我们预判港股市场将在波动中上行,在板块配置方面,我们将加大对政策优化下的消费和地产、预期反转修复的互联网和医药、高景气的制造业等板块的配置。

内容来源:《南方港股创新视野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风险提示:本报告为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对行业或个股的推荐和建议,文中观点仅代表外资机构观点;外资机构观点是在特定时段做出的,后续存在变化的可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尧望后势”,作者:兴证策略。智通财经编辑:王岳川。

相关阅读

兴业证券:维持三一国际(00631)“买入”评级 目标价11.76港元

1月18日 | 陈宇锋

美银调查:基金经理减持美股比例达2005年来最高 新兴市场、欧股和周期股受青睐

1月17日 | 赵锦彬

兴业证券:十大指标详解外资驱动因素

1月17日 | 智通研选

通胀压力持续萦绕 对冲基金经理今年倾向于何种投资策略?

1月4日 | 卢梭

迎来拐点的2023年!基金经理首选交易思路:“美元为王”时代终结、新兴市场“涅槃重生”

1月3日 | 赵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