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树的进化---外壳材料的中国竞争

32084 9月29日
share-image.png
宁南山 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本文来自“宁南山”微信公众号,作者为宁南山。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使用的手机,经历了从塑料外壳向金属外壳的进化,金属壳比塑料壳贵的多,也更有高档的感觉。从几十元的塑料外壳,到价值一两百元的金属壳,手机逐渐走向高端化,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中国公司崛起了。

实际上,仅仅在2015年以前,市场上手机主流还是塑料后壳,可见这个市场竞争之残酷和激烈。

例如比亚迪电子(00258)的金属壳业务,年营收竟然高达百亿人民币,通达集团(00698)来自金属壳的营收也高达50亿人民币以上,其他还有长盈精密,劲胜精密(现在已经改名叫劲胜智能)等公司也在做金属壳业务。

可能很多人看不起塑料,看不起金属加工,实际上,以前我国台湾企业在这方面大赚特赚。实际上,现在台湾的可成科技是台湾非常赚钱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就是做金属壳,去年销售额差不多180亿人民币,主要给苹果供货。

在过去的十年,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中国电子产业链集体崛起,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以前,说起高薪的行业,大家都知道有金融,电力,石油,公务员,都是带有垄断或者是高门槛的职业。

后来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程序员成为高薪的群体,知乎上大把说“年薪50万算不上高薪”的用户。

我一直怀疑是不是知乎上吹牛的比较多导致。无怪乎前段时间,今日头条月薪一万从知乎挖走300多大V,内容只能发在今日头条,不能再发知乎,光是我知道被挖走的就有18万粉丝的,让知乎大V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间崩塌,为啥一万月薪就被挖走了,说好的50万不算高薪呢?你到深圳科技园街上,随便在路边拉一个程序员,出一万月薪你也挖不走啊。

制造业里面,电子制造行业首先崛起成为高薪行业,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华为,联想,金立这些大品牌之外,在中小型手机品牌公司,例如传音控股,天珑移动,以及各种纯ODM公司如闻泰,华勤,龙旗,与德等等,也普遍能给研发和市场岗位提供过万的月薪。

可以说过去的十年,中国进步最大的两个大产业,一个是以手机为核心的电子产品产业链,一个是以社交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产业。

下一个十年,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核心产业也会在中国强势崛起,在这些产业链也一定会诞生大批的强大中国公司。

在智能手机科技树的攀爬过程中,在前面几年,智能手机的外壳逐渐实现了金属化,虽然现在金属化的路线还没有完成,但是随着5G时代即将在2020年到来,智能手机外壳又将会迎来新的变革。

由于5G通信将会主要使用3.5GHz以上的高频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高频率的信号覆盖能力比较差,穿透能力比较弱。

所以反应到我们手机上面,对5G天线的设计要求就更高更复杂了,因为在保证有信号的同时,还要求高速上网,低时延。这样我们的金属壳就难当大任了,因为金属壳对信号本身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不利于复杂天线的工作。

另外一个趋势是充电无线化,目前以立讯精密,东山精密为首的中国公司都在搞无线充电,事实上,苹果以前发布的apple watch,以及最近发布的Iphone 8就是无线充电,不过是个不太纯粹的无线充电,因为还是要充电线,而且充电线的一端虽然不用插入设备,但是仍然是一个圆形接口和设备底部接触,无线充电距离还是很短。

目前苹果正在研发下一代的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在新推出的苹果电子产品上不断应用。无线充电的距离将会更远,无线充电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目前来看,苹果推出的的无线充电,我国立讯精密是发射端的供应商,而中国东山精密是接收端的供应商,另外还有日本公司藤仓和东山精密一起成为苹果无线充电的接收端供应商。

从东山精密和日本藤仓一起作为苹果供应商,就可以看出中国产业升级的效果,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和日本公司站在一条水平线上。从目前绝大多数情况来看,一旦中日技术水平拉齐,日本公司往往最终会退出该领域竞争。

原因很简单,以智能手机为例,世界消费电子品牌就剩下中美韩三家,包揽世界前十位,中美韩三家里面,苹果采购日系零部件是比例最高的,也是金额最大的。而韩系和中系虽然也采购日系,但是比例低的多。

以苹果和华为为例,苹果对日本供应商采购额占营收的12.48%,而华为对日本供应商采购额仅为营收的4.3%。可以说华为和三星加起来对日本供应商的采购额也比不过苹果一家多,所以一旦苹果失守,日本供应商市场份额就会急剧下跌,往往从该产业领域退出。

智能手机上最贵的屏幕就是个例子,苹果买日本屏幕最多,韩国手机买韩国屏幕最多,中国手机厂家国产屏,日本屏,韩国屏都买。

所以苹果一抛弃了日本JDI,JDI马上就面临生死存亡,因为一半的营收来自苹果。

回到本文说的无线充电,充电无线化,距离是很影响用户体验,但是金属机壳对电磁有屏蔽作用,因此金属壳也不太适用于无线充电。

于是下一代的手机外壳,目前走出了两条不同的科技树,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两条科技树目前都是中国公司在主导。

蓝思科技,伯恩光学、信利国际、瑞声科技,比亚迪等押宝在3D玻璃,而如三环集团,长盈精密,顺络电子则押宝陶瓷。

这两条路线,玻璃后盖目前看来是最为主流的路线,首先是两大玻璃巨头伯恩光学和蓝思玻璃肯定在继续走3D玻璃后盖的路,我在前面的文章里面写过,伯恩光学和蓝思玻璃是全球最大的两家手机玻璃制造商,而且都是中国公司。

蓝思科技对外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6.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7%。

伯恩光学从来不披露财报,连个官网都没有,所以也无法知道伯恩光学上半年的情况,不过伯恩和蓝思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毫无疑问。

不过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两家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大批中国公司在进入玻璃后盖产业。

2017年5月,比亚迪投资10.5亿元开始建设3D玻璃产线,预计年产9000万片,这个9000万片是什么概念呢?行业第二的蓝思玻璃目前已经有的3D玻璃产能大约为2700万片,另外2.5D玻璃产能有5.5亿—6亿片。

很明显,比亚迪是想通过直接跳到3D玻璃实现逆袭,由于比亚迪本身是华为,三星等企业最大的金属壳供应商之一(尤其是三星),其3D玻璃一旦技术上准入完成,可能完成较快的突破。比亚迪预计在2017年底实现量产,速度惊人。

在比亚迪之外,还有一匹巨兽也杀入了3D玻璃产业,这就是苹果供应链净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子零部件公司之一的瑞声科技(02018)。

2017年2月,瑞声科技宣布了其超级投资计划,128亿元人民币在江苏省常州市投资了3D玻璃和金属射频模组精密元器件项目,其中3D玻璃产能1亿片,射频模组等精密元器件1200万只。这是当地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当然,从投资金额来看,是包括土地,厂房,基建等的投入,主要重心还是在瑞声科技的强项精密元器件部分。

注意下瑞声科技的1亿片和比亚迪的9000万片3D玻璃,两家公司居然不约而同的投资差不多。

另外一个是贵州星瑞安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名不见经传,2016年中旬却投资65亿元年产1.2亿片手机玻璃/盖板的产线,这家公司是做金融的诚汇通集团和贵州省政府合资成立的公司,主要资金来自贵州省政府。星瑞安的实际实力,包括这个65亿元投资,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母公司是搞金融的,不是搞制造的,不过其宣布2017年已经获得来自华为的10万套手机玻璃的订单,今年预计销售额为2亿元,应该说还是一家小公司。

还有一家公司星星科技也在做3D玻璃,目前也在给华为,小米,联想,OPPO,VIVO等供货。

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21.57%;净利润为3043.70万元,同比增长5.3%,当然星星科技的产品线比较广,还有触摸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结构件之类。

国内的玻璃基板领域的巨头东旭光电也按捺不住开始进入3D玻璃领域,东旭光电目前做的玻璃基板是3D玻璃的上游原料,2017年3月,东旭光电宣布12.15亿元收购四川旭虹光电开始布局3D玻璃,不过旭虹光电本身在3D玻璃领域收入并不是特别大。

在玻璃的上游,玻璃加工设备国产厂家也在逐渐崛起,下游带动上游是中国产业链的常态。

典型的是做玻璃加工设备的华工科技公司,这家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31亿元,增长23.56%,净利润1.76亿元,增长50.07%。其中来自激光加工设备的收入为7.4亿元左右,这个激光加工设备一部分就是应用于玻璃加工领域。

水晶光电公司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42.89%;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比增长49.14%;水晶光电通过收购,成为日本光驰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光驰科技本身在做玻璃材料的处理加工设备。

另外一个是玻璃热弯机,主要用于3D玻璃加工,因为和2.5D和2D玻璃相比,3D玻璃多了一道制造弧度的热弯工序。在这个领域韩国人处于领先地位,韩国DTK, 韩国JNT都是业界份额的领先者,另外还有台湾盟立。

国内目前做的不错的玻璃热弯机企业,哈尔滨奥瑞德公司,2016年奥瑞德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增长28.52%,其中3D玻璃热弯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73亿元,占了全年总收入的45.5%。并在当年投资6亿元建立2000台玻璃热弯机产线。

2017年上半年奥瑞德继续实现了高速增长。

请注意,奥瑞德位于我国最北端的哈尔滨,老有人说,东北地理位置远,东北冬天天气太冷,成本高,竞争力没有优势;那四川和重庆地处西南边陲丘陵山地,距离沿海遥远,陆地运输昂贵,而且至今还没有通300公里的高铁到中东部,而且重庆是火炉城市,夏天极其炎热,空调费用很高,为何经济能高速发展?

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有不少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技术和管理才是第一位的。

另外深圳的诺峰光电也生产制造玻璃热弯机,这家公司专门做生产设备,包括手机触摸屏、液晶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及3D曲面玻璃盖板智能装备供应商。公司一年销售收入大约八亿元。

当然国内的智能制造巨头劲胜智能(原劲胜精密)现在在批量出货玻璃精雕机,每个月出货600-800台,同时也在研发玻璃热弯机。劲胜智能的玻璃热弯机一旦量产,预计将会突破很大,劲胜智能公司现在处于高速增长期中,2017年上半年其包括用于金属壳的CNC加工机床,玻璃精雕机在内的生产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66.73%。

另外随着3D玻璃生产对玻璃热弯机需求的不断上升,蓝思玻璃也开始自主研发玻璃热弯机,预计成本大大低于进口设备,实现设备自产化。

另外一个杀进该领域的巨头是国内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企业大族激光,主要生产用于切割玻璃基板的设备,但是来自该种设备的收入不详。

相比于玻璃阵营的阵容强大,陶瓷阵营相对要冷落很多,主要是陶瓷目前加工难度还是比较高,加工技术和工艺需要突破,在成本上有劣势。

国内陶瓷阵营的最大势力是潮州三环集团和长盈精密的合作。

三环集团是专心做陶瓷,三环集团是国内电子产品陶瓷材料的老大,小米全年发布的MIX手机就是用的三环的陶瓷后盖。

目前陶瓷后盖成本还是高,主要原因是需要解决纳米氧化锆粉体的产能瓶颈、成本、良率,这个制备技术壁垒高,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日美德手中,三环目前是国内最有希望彻底突破和优化该技术的公司。

长盈精密之前介绍过,主营业务是做金属壳,大概70%左右,另外还做手机连接器之类。

也正因为此,长盈精密也在提前布局转型,以后金属一定会向玻璃和陶瓷演化,如果长盈精密不尽快转型,被市场淘汰是必定的。

由于长盈精密在后端的CNC研磨抛光等加工能力和手机外壳客户资源上具备优势,与三环集团在陶瓷前段工艺上的优势形成互补。两家公司走到了一起。

2017年2月14日,三环集团与长盈精密签署《关于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合计投资金额暂定为87亿元人民币,年产能预计达到1亿件以上,其中三环集团累计投资额为31.27亿元,初期投资占15%-20%。两者在东莞和潮州设立三家合资公司。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7年上半年财报,营收13亿元,同比下滑10.12%;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下滑14.63%,每股基本收益0.25元。

长盈精密2017年上半年营收36.97亿元,增长36.96%,净利润3.53亿元,增长3.29%。

有点意思的是,2017年9月23日,双方宣布终止合作协议,原因是企业文化整合存在难度,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手机市场需要。这意味着陶瓷阵营最大的联盟宣布失败。

这也意味着市场主流目前还是坚定的看好在未来几年以玻璃为主。

当然,市场上还有一家做陶瓷产品,不过不是陶瓷后盖,是指纹识别用的陶瓷盖板,就是深圳顺络电子,2016年顺络电子在指纹陶瓷盖板的收入达1.6亿元。主要由其旗下参股公司东莞信柏生产,到2017年,顺络电子持有东莞信柏股份的82.24%,顺络电子也有陶瓷技术的储备。

电子产品陶瓷国内还有一家,就是国瓷材料,不过这家现在暂时没有做手机后壳,他们做的陶瓷主要是电子产品用的陶瓷材料,比如智能手机里面的MLCC多层陶瓷电容,今年以来大幅度缺货,国瓷材料就提供MLCC电容用的陶瓷材料。

2017上半年,国瓷材料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91.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108.9%,国瓷材料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建筑陶瓷和结构陶瓷,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和1.3亿元。这个结构陶瓷是干什么呢,比如牙齿的材料。

电子陶瓷受益终端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火爆,MLCC 需求强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25.2%,占比25.2%。

玻璃盖板供应商蓝思玻璃也在投入陶瓷材料研发,目前蓝思公司除了氧化锆粉体材料需要对外采购外,已经打通了从胚料制造、烧结到后段加工的全制程,但是并未大举投资形成大规模量产能力,目前仅有少量向小米供货,例如小米5和小米6的陶瓷尊享版,以及小米MIX。

事实上,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主流品牌型号只有小米MIX使用全陶瓷外观件,玻璃后盖将是主流演进方向,除非华为,三星,苹果这样的领导型品牌在旗舰机型大规模使用陶瓷材料,否则玻璃后盖仍将是市场的演进的主流,陶瓷是支流。

因此蓝思公司投入研发陶瓷,也只是为未来做技术储备。

从手机外观结构件的演进,我们基本可以看到,不管是过去的塑胶件,还是现在主流的金属件,还是未来正在演进的玻璃后盖,或者陶瓷后盖,市场主要玩家已经全部是中国公司。中国公司凭借着不断突破加工工艺和制造能力,在外观件这个领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典型的如比亚迪电子,由于金属壳业务大涨,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13.2亿人民币,而去年同期才6亿净利润,实现了翻倍。相比之下,比亚迪集团的车今年反而卖的不好。

从塑料,金属,玻璃,陶瓷这些手机外壳材料的演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规律。

1:品牌的力量,以往都是苹果拉动全产业链创新, 但是在陶瓷领域,最先大胆使用陶瓷材料的却是小米,也因为小米拥有的千万级别出货量,让三环集团敢于投钱研发突破氧化锆粉体制备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国内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能力,提升了中国陶瓷材料整体技术水平。而一旦三环公司实现了陶瓷低成本化,和小米合作将会实现出货量大幅增加。

所以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必然是从下游的品牌开始,有了带头大哥,事情就好办多了。

2:中国的产业升级,从外观件的市场竞争就能够看出来,已经从简单的比拼产能,到了比拼新技术投入,谁最先研发出新工艺和新产品的阶段。这里面不只是包括外观件本身,还包括他的生产设备,劲胜智能实现大批量玻璃精雕机出货,蓝思玻璃自主开发玻璃热弯机逐渐替代韩国台湾进口设备都是典型的例子。价格的竞争已经转化成了技术的竞争,谁最先突破技术工艺的瓶颈,最先实现高良率量产,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以前,我们一直诟病说为什么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低?

难道中国企业的领导层都集体认识不到科技的重要性吗?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问题问,为什么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越来越高?其实非常简单,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在初期由于技术差距较大,更多的采取拿来主义,吸取市场的成熟技术,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生产来降低成本,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在市场上生存的机会,从而壮大自己。

当技术实力和国外先进企业不断拉近,甚至开始逐渐领跑的时候,对研发的投入必然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个时候唯有自主研发,比拼技术实力才能更好的在市场里面生存。

3: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智能手机这个竞争最激烈,用上了几乎所有最新科技的电子产品里面,中国公司已经逐渐的攻克了触摸屏,金属壳加工,天线,屏幕,玻璃盖板,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扬声器,麦克风,天线,PCB板,电池等外围技术,正在逐渐的往更上游,更核心的原材料,被动元件,专用芯片,生产设备等上升,事实上,像基带芯片,CPU等芯片国产也已经有一席之地。

中国公司正在利用下游品牌和制造的优势不断的扩大上游的产业链,2017年9月,中国资本收购了世界三大移动GPU芯片设计商之一,苹果公司的GPU图像处理芯片供应商英国Imagination,这中间能不能顺利实现技术转移,我们拭目以待。

Imagination为什么愿意被中国收购呢?说白了没得选,世界手机品牌就中美韩三家,美国苹果是它的主要客户,但是现在自己搞GPU设计,把他抛弃了;三星也在搞自己的GPU,所以Imagination能依靠的只有中国。

收购如果顺利完成,预计Imagination能获得中国手机的订单,在移动GPU领域,全球三强ARM,高通,Imagination还是可以并存一段时间的。

事实上,即使中国资本收购没有成功,海思现在也在自研GPU,未来麒麟系列处理器里面集成自研GPU替代ARM的方案也是迟早的事情。在PC机的时代,GPU这种高端技术,对中国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那个时候中国的年轻人买电脑,玩游戏必须要性能比较好的显卡,否则会很卡,GPU芯片就是显卡的核心。

谁能想到,当年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高科技,现在可以自研,又可以收购了呢?这背后还是整体产业实力在走向强大。(编辑:王梦艳)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兴业证券:玻璃行业周期拉长价格稳着陆 产品升级成长蕴新机

7月23日 | 智通编选

刚上市就交出亏损“成绩单” 信义香港(08328) 涉足锂电池

8月14日 | 王兴亮

玻璃期货狂飙 一张图告诉你有哪些玻璃股!

8月4日 | 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