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新周期意味着经济触底,无需刺激地产

22858 9月25日
share-image.png
任泽平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本文选自“泽平宏观”微信公众号,作者任泽平。

造就新周期很重要的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力量,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消化、吸收和重生能力;第二股力量,来自于我们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也包括环保督查深入的推进。

新周期意味着经济已经触底了,我们不需要再通过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的完成,它仅是就产能过剩、产能出清而言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而改革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比如放活新兴行业、减税、财政整顿、金融监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报告的题目叫“新周期”,这个观点在今年提出来以后,在市场上产生了一些讨论。

在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时我们的团队最早提出“增速换档”,从2010年,尤其是2012-2015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衰退和下滑。大约在2015年的时候,当时我提了一个判断,就是“经济L型”,当时我们判断2016-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触底。大约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判断,叫“新周期”,中国经济可能将会告别过去六年多悲观的记忆,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

造就新周期的重要力量,我认为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消化、吸收和重生能力;第二股力量,来自于我们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督查的深入推进。

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基本看法,下面讲一下逻辑。

经济是由各种周期叠加嵌套而成,包括短期的存货、中期的产能和长期的创新周期。一轮产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家乐观,扩张产能,导致产能过剩;第二个阶段,就是去产能;第三个阶段就是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第四个阶段,持续的企业盈利改善,最终将迎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之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偏乐观,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因为:世界经济在复苏,而中国在去产能,而且产能的出清是比较充分的。

我们看到,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在加入复苏的队伍,最新的变化来自于欧洲,我们知道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2009年美国最早搞的QE,2012年前后,美国经济走出来了,走向了复苏。但是欧洲是货币同盟,不是财政同盟,所以它的决策机制非常缓慢。在2010年爆发了欧债危机,2012年又进一步爆发了银行业危机,所以一直拖到2015年,我们才看到欧洲推出QE,来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

经过2015年、2016年的QE,我们终于在2016年底,尤其是在2017年,我们看到欧洲经济从底部走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欧洲是5.1亿人,美国是3.2亿人,日本是1.3亿人,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欧洲在美国之后加入到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对于改善中国的外需以及出口贸易部门是非常有益的。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这几年,中国出口零增长、负增长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的出口在上半年实现了8.5%的增长。今年美元贬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欧元走得更强,并不是因为美国经济变差了,美国经济仍然在复苏,而欧洲经济的表现是超预期的,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了6%,但是我们相对于欧元贬了6.3%,欧元今年初以来相对于美元升值了13%。周期是自我实现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在加入到全球复苏的行列,作为全球制造的最大生产国,而中国的产能去化是比较充分的。

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变差,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去产能,时至今日,我们去产能去了多少年?已经长达6年了。而我们很多的宏观经济学家仍然沉浸在过去的悲观记忆中,认为我们仍然处于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之中。而去产能已经六年了,如果明年再搞一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就是七年,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是足够的。

2012-2015年,市场自发出清四年多以后,到了2016年,我们又叠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产能是首要任务。

在过去的六年,我们看到市场已经在自发的调整,微观世界、经济结构已经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宏观经济学家还以为这些行业在产能过剩的时候,你会发现微观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12-2017年这漫长的六年多,我们看到这些传统行业的产能投资都在大幅的下滑,甚至部分行业的产能投资在过去这些年甚至负的10-20%的增长,这意味着很多的中小企业,很多的产能已经退出了。所以你会看到,今年宏观经济学家普遍悲观、不断犯错,为什么呢?因为宏观指标在反映中国经济运行当中已经失灵了,因为它无法反映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它无法反映经济结构供求格局的改变,它无法反映剩者为王、强者恒强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可以看到,在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钢铁、煤炭等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行业的龙头正在建立壁垒和护城河。原来银行的风险敞口主要是中上游的产能过剩行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去产能,企业盈利改善以后,你发现银行的不良率正在下降,更重要的是,你看到这些行业已经盈利了,甚至已经大幅度盈利了,而且盈利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新增产能!为什么没有新增产能呢?按照过去的逻辑,这些行业盈利以后,应该是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或者是边际高成本的产能进来,但是这次还没有,因为银行对两高一剩的行业信贷,环保督查,供给侧产能,对于新增产能继续采取抑制和去化的措施。结果是现有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它的盈利持续时间、资产负债表修复持续时间是超预期的。

而且我相信,环保的督查意味着中国不再走过去粗放式发展,污染环境的道路,新周期也意味着绿色、创新和集约式发展的新道路、新常态。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北京的雾霾,这是华北的污染情况,我们今天到了动用行政手段来矫正我们过去市场失灵在环保方面的缺陷。结果是什么呢?你会看到这些企业在持续的盈利,产能利用率在提升,资产负债表在修复,负债率在下降。

结论就是,过去产能过剩,市场自发的力量推动总供给曲线一直在向总需求曲线回归,最近这两年又叠加了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供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带来了价格的上涨以及企业盈利的改善。

我们对未来经济前景总的判断是:2010-2015年经济基本上是单边下滑,增速换档;到2016-2018年,中国经济将会L型触底,期间向上的力量来自出口复苏、商品房补库推动房地产投资、企业加大资本开支等,向下的因素来自再度去库存、房地产销售下滑、财政整顿基建投资下行等;到2019年,随着出口复苏、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等叠加向上,中国经济将会突破L型的平台向上,而那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中国新一轮的增长。

这是今天我对经济新周期的主要观察。最后讲它对公共政策的三点含义:

1、新周期意味着经济已经触底了,我们不需要再通过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

2、新周期得益于市场化的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的推进。

3、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的完成,它仅是就产能过剩、产能出清而言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而改革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比如放活新兴行业、减税、财政整顿、金融监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谢谢!

(编辑:姜禹)

相关阅读

天风宏观:被神话的朱格拉周期

8月23日 | 智通编选

任泽平:我从事宏观经济研究17年,从未像今天这样深信: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

8月21日 | 智通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