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如何搅动全球能源与粮食危机?

533 10月22日
share-image.png
智通研选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粮食与能源安全的重要风险。能源方面,近年来海外主要国家新能源快速推进、传统能源退出过快,导致极端天气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弹性变大;粮食方面,极端天气短期会扰动粮食供给,但并不足以导致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往往与地缘政治、石油危机等叠加产生。

向前看,极端天气事件或不再“极端”,今冬拉尼娜现象或再现。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全球能源系统、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在下降,这将放大极端天气对能源、粮食价格的影响,持续影响海外通胀水平,从而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根源何在?

首先,从自然的角度看,极端天气本身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极端天气现象相互关联,具有聚类的特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便是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极端天气聚类现象。

其次,全球变暖加速气候变化,为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滋生“温床”。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形势,加剧了气候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更易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近些年频繁席卷大陆的高温热浪。

极端天气放大了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极端天气从供需两端对能源系统产生影响。供给端,极端天气扰动水电和风电供给,从而造成电力紧张;需求端,极端天气加剧用电和燃气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明显放大,甚至多次触发能源危机预警。我们分析,这与近年来部分国家新能源激进推进、而传统能源退出过快有关,这使得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弹性变大。

极端天气并不是粮食危机的直接诱因

极端天气事件在短期会扰动全球粮食产量,但并不是导致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一则,全球粮食产需基本平衡,极端天气难以导致全球粮食出现大的减产危机;二则,全球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使其容易受到外部扰动。因此,全球粮食危机往往与地缘政治、石油危机等叠加产生,其背后也有美国粮食霸权的影响。

未来,极端天气会如何演绎?

未来,极端天气事件或不再“极端”。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人类遭受极端天气事件的概率将随未来全球气温升高的程度而不断扩大。当全球气温分别控制在比工业化之前水平高1.5℃和2℃时,世界每十年遭受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是工业化前的4.1倍和5.6倍;遭受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是工业化前的1.5倍和1.7倍;遭受极端干旱事件的概率是工业化前的2.0倍和2.4倍。

若“三峰”拉尼娜来袭,能源与粮食市场如何演绎?

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或再现,从而可能导致本世纪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

对于能源来讲,俄乌冲突持续下,当前海外尤其欧洲能源系统极为脆弱,若冷冬预期继续兑现,海外能源需求或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能源价格波动。

对于粮食来讲,拉尼娜主要对小麦与大豆产生影响,从目前种植与收割进度来看,影响可能有限。但我们认为,全球粮食危机隐忧尚存,主要受到欧洲能源危机演化的化肥紧张以及俄乌冲突持续下乌克兰粮食出口管制的政策变化。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局势演化超预期,全球天气变化影响超预期。

本文来源于光大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作者为高瑞东;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相关阅读

概念追踪 | 聚焦粮食安全 做强农业“芯片” 种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附概念股)

10月17日 | 陈筱亦

强美元冲击波持续 粮食进口国无力支付账单

10月17日 | 赵锦彬

俄罗斯考虑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 全球粮食危机或再度恶化

10月14日 | 庄礼佳

粮食安全岌岌可危 耶伦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应对危机

10月11日 | 赵锦彬

受能源危机冲击 欧洲人蔬菜不够吃了

9月22日 | 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