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钠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或率先量产 头部正极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134 10月13日
share-image.png
张计伟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有望于2022年底基本形成,市场需求广阔,预计25年正极材料需求达17.4万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凭借其技术成熟、较高的能量密度、低成本、设备兼容性等优点率先量产,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打开成长空间。推荐:1)具有规模化生产经验的锂电正极材料及配套企业:振华新材(688707.SH)、容百科技(688005.SH)、当升科技(300073.SZ)、厦钨新能(688778.SH),2)正极材料新进入者:传艺科技(002866.SZ)、美联新材(300586.SZ)。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锂离子电池价格高企,经济性驱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加速。

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价格迎来大幅上涨,给产业链带来压力。虽然相较于锂离子电池来说,钠荷质比、比容量、容量密度低于锂,使得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不及锂离子电池。但其较好的性价比、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及更加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决定了其在储能、两轮车及A0级以下乘用车细分赛道具备较好的比较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效补充和替代。

三种钠离子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层状氧化物有望先行量产。

理想的正极材料应满足还原电势高、可逆容量大、循环性能稳定、电子和离子电导率高、结构稳定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来看,主流企业聚焦于层状氧化物(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优异)、普鲁士蓝(材料潜力大,结晶水影响性能)和聚阴离子(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好)三种正极材料产业化。我们认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望凭借其技术成熟、较高的能量密度、低成本、设备兼容性等优点而率先量产。

广阔应用空间或于2023年开启,头部正极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当前钠离子电池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阶段,我们预计,2022年底钠离子电池有望形成初步产业链,2023年钠离子电池将开启规模化应用,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58.0 GWh,对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需求17.4万吨。从布局正极材料的企业类型来看,技术布局领先、规划化生产经验丰富的钠电初创企业和传统锂电企业跨界正加速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风险提示:钠离子产业化速度不及预期,钠电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

国泰君安(02611)拟设立临港新片区分公司和青浦新城分公司

10月12日 | 董慧林

国泰君安(601211.SH)拟开展交易所债券做市交易业务

10月12日 | 皮腾飞

国泰君安(601211.SH)拟设立临港新片区分公司和青浦新城分公司

10月12日 | 皮腾飞

东方财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三种技术路线 性能和成本谁最优?

10月12日 | 张计伟

首家“一控一牌”券商诞生!国泰君安获批控股华安基金 股权比将增至51%

10月12日 | 楚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