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最新季度预测报告称,预计2022年全球前端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增长20%,达到109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意味着继2021年激增42%之后,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连续第三年大幅增长。SEMI还预计,2023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仍将保持强劲。
根据SEMI报告显示,中国台湾地区预计将在2022年引领各地晶圆厂设备支出,投资额同比增长52%至340亿美元。
原因在于,台积电持续加大投资,今年资本开支从去年的300亿美元,飙升至400亿~440亿美元,2023年也将超过400亿美元。台积电扩大资本开支后,已经超过原定的三年1000亿美元开支规划。
韩国紧随其后,半导体设备支出为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中国大陆为170亿美元,同比下降14%;SEMI预计,今年欧洲/中东地区的半导体设备投资将达到创纪录的93亿美元,虽然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投资规模较小,但将实现同比176%的惊人增长。
此外,美洲地区的半导体设备支出增速相对较弱。报告预计,美洲地区2022年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同比增长13%,2023年预计在此基础上同比增长19%达到93亿美元。
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吉特·马诺查(Ajit Manocha)表示,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将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的门槛,这一历史性的里程碑为当前行业前所未有的增长划上了一个惊叹号。
从国内来看,芯片缺货+国产化推动,本土晶圆厂扩产持续,带动设备需求旺盛。
2020年以来,受疫情干扰供应链以及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各类需求爆发,芯片持续缺货。根据富昌电子数据,截至2022Q1,模拟芯片、MCU、功率器件等半导体产品交期普遍长达半年(26周)以上,部分产品长达52周,延续2021年的交期延长势头。截至2021Q4,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国内主要本土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00%左右,产能仍然紧缺。
在当前行业供应紧缺、政策支持背景下,国内晶圆厂具有较强扩产意愿。根据统计,2021年国内12英寸晶圆厂总产能约115万片/月,2022~2023年国内本土晶圆厂扩产仍然有望处于快速爬升通道,2022年12英寸晶圆厂重点项目年新增产能超20万片/月,2023年中芯京城、中芯东方、华力八厂、华虹九厂、长江存储二期、长鑫二期、士兰集科等项目有望带动更多产能增量,拉动资本开支进一步提升。
从国外来看,全球主流晶圆厂大多抛出扩产计划,晶圆厂在地化或成为未来趋势。
2022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为芯片生产创造有益的激励措施法案》,将投资52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半导体制造和研究。同时,欧盟也推出《欧洲芯片法案》,拟动员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强化欧洲的芯片研究、制造。此外,今年1月,日本也通过一项芯片补贴法案。在此背景下,台积电2022年将建设两座海外工厂,分别为美国亚利桑那州Fab21以及日本熊本工厂。
中信证券认为,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和供应链重构倾向下,未来政策支持下的各国在地化建厂或成为一大趋势,相应将持续拉动晶圆厂设备采购。
总的来说,在芯片缺货背景下,全球晶圆厂扩产持续,有望拉动2022~2023年设备领域资本开支的持续提升。同时,各国对半导体制造本地化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采购有望持续景气。
中信证券指出,当前半导体设备交期普遍延长,部分交期长达1~2年,设备厂商在手订单饱满,在国产替代和国外供应链紧张的环境之下,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商的加速发展机遇。推荐盛美上海、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芯源微、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精测电子、华兴源创、光力科技、江丰电子、新莱应材、神工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