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氢能源板块大幅拉升 作为21世纪理想能源 未来产业规模或超10万亿

229 6月14日
share-image.png
李佛 意见千错万错,市场永远不错

今日午后,氢能源大幅拉升。截至收盘,板块大涨1.1%,雪人股份(002639.SZ)直线拉板,京城股份(600860.SH)、富瑞特装(300228.SZ)、美锦能源(000723.SZ)涨超5%。

消息面上,近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这款氢气发动机属13L重型发动机,运转功率超500马力,具有同级别排量的最强动力,指示热效率突破55%,具有技术首创、行业首发、国际领先三大特点,标志着我国氢燃料发动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中原证券认为,随着氢能中长期规划出台,氢能源进入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发展系列,对氢产业链利好是中长期的。目前国内氢能源产业仍处于导入阶段,走向从0-1,从1-100,未来具有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发展氢能源是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真正实现碳中和的优选之举。我国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长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氢能凭高效减排,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等优势,既为燃料亦为能源发展使用,成为我国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

氢能产业链为制备、储运和加注,作为能源载体用于交通、电力、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在交通领域,氢能和燃料电池规划主要用于重卡、货车等高耗油商用车,和锂电池汽车实现互补。在电力领域,氢能能够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取,起到大规模储能和调峰,有效解决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实现不同种类的能源跨地域和跨时空调节的作用,引导可再生能源电力运用于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助力其深度脱碳。

202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大约为3.34亿吨,其中化石能源制氢(灰氢)占比最大,约为67%左右,灰氢量大约为2.24亿吨,而绿氢占比仅3%,约有0.1亿吨。由于灰氢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产氢仍会带来一定的碳排放量,而绿氢完全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制氢等技术将实现零碳排放。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9.69亿吨,其中灰氢制取比例从67%降至20%,绿氢制取比例提升至80%。

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实现了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50年,氢能占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至少将达到10%,需求量将要超过6000万吨,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7亿吨。对应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氢气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如何安全、高效、绿色的制取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基本前提。信达证券指出,随着技术突破,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一定是长期方向。氢气的储运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随着各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突破,对于储氢容器、加氢设备等要求也逐渐提高。建议关注有较大制氢规模或率先进行“绿氢”探索的公司,以及有关电解槽设备、加氢站建设、高压氢瓶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公司。

不过,虽然氢能源发展前景美好,但当下成本为主要制约因素。

其中电费是可再生能源制氢最大的成本来源。当电价为0.4元/kwh时,碱性电解技术下制取1kg氢气成本为29.93元,若使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则成本为39.87元,相比较化石能源制氢10-15元/kg的成本不具有经济优势。预计到2035年,在电价及设备成本下降的趋势下,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可以下降至20元/kg左右,经济性开始显现。

相关阅读

板块异动 | 5月社融显著回暖数据向好 银行板块持续拉升

6月14日 | 叶志远

板块异动 | 受益于智能化浪潮和本土科技车企崛起 汽车零部件板块再度拉升

6月14日 | 徐文强

板块异动 | 6月起汽车行业有望加速复苏 汽车整车板块持续拉升

6月14日 | 谢青海

板块异动 | 国际高煤价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 煤炭板块持续拉升

6月14日 | 杨万林

中信证券:制药上游企业迎来第四次制药工业新浪潮 首予“强于大市”评级

6月14日 | 张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