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景气度受挫,方达控股(01521)加大资本开支谋国内业务胜算几何?

164 5月30日
share-image.png
张李兰 智通财经研究员

过去几年,由于国内创新药的快速崛起,CXO企业随之快速发展,为了在这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大CXO企业除了通过增发、定增和AH上市融资以外,更有通过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的情形,如泰格医药(03347,300347.SZ)在2019年中旬将其控股子公司方达控股(01521)分拆至港交所上市。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方达控股的前身是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萨勒费尔的医药测试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2014年,泰格医药的子公司香港泰格以 5025 万美元收购 Frontage Labs的67%股权实现控股,双方由此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港交所上市后,在资本的辅助下,方达控股先后完成对方达(苏州)控股、RMI及BRI100%股权的收购。

作为一家立足中美,面向全球的医药合同研发组织(CRO),方达控股在三个国家营运20处设施,客户群分布于北美、中国、欧洲、印度、日本、南韩及澳洲等。

增收不增利,方达控股布局一体化加注中国

通过近几年的“跑马圈地”策略,方达控股近几年营收增长较为迅速,至2021年营收已达1.8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8%,而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可谓是“增收不增利”。

从财报来看,方达控股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美国区,2021年公司在美国区的收入占比达到62.3%,至1.15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同比增长47.3%。中国区排名第二,占比达27.9%,至5140万美元,同比增长51.3%。

分业务来看,实验室检测收入8261 万美元,同比增长33%;CMC业务收入 2805 万美元,同比增长 24%;临床前研究业务收入4709 万美元,同比增长72%,主要受北美受 Quintara 并表带动;BE业务收入1074 万美元,同比增长43%;化学业务收入 1595 万美元,同比增长 148%,主要受 ACME 并表带动。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中国区临床前板块实现明显突破,收入98.9万美元。2022 年1月方达控股获得“动物许可证”,并拥有可容纳包括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房间及进行 GLP 和非GLP体内和体外毒理学、安全性和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能力,随着该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区临床前板块有望实现较为快速的增长。

在手订单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方达控股的在手订单为2.42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中国区新药订单大于 65%,较 2020 年至少增加15pct。在手订单业务结构的改善证明了公司中国区在临床前、CMC 及化学板块能力逐渐成熟。

除此之外,2021年方达控股的资本开支也明显提速,总投入5060万美元,约为 2019年和2020年两年总和的两倍。在大量的资本开支下,方达控股在2021年至今新收购六家公司,拓展毒理与药物发现与毒理分析等临床前业务,并且在2022年租用两万平米的实验室设施,在中国拓展早期药物发现能力。

不仅如此,在产能方面,方达控股也在加大扩张速度,尤其是中国方面的产能扩张将增至之前的三倍。具体来看,2021年Q2起,位于宾州埃克斯顿的新药物分析及临床中心实验室的翻新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加州海沃德的新生物分析实验室也在2022年Q1投入使用;苏州临床前中心及上海临港实验室设施的翻新工程的设施的实验室原预计今年一季度可投入使用,但受疫情的影响,上海临港实验室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生产设施这类硬件以外,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有所建树,北美区和中国区员工人数均持续增加以扩张产能,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员工人数已合计达到1322人,其中567名位于北美,755名位于中国。

不难看出,2021年,方达控股不断再补足一体化能力,包括中国及北美通过收购及自建/扩建的形式几乎补充了所有临床前板块的技术平台及生产能力,而且从布局来看,方达控股有意在中国区发展壮大。

一级市场投融资近乎腰斩,CXO景气度受挫

近几年我国CXO的快速崛起主要来自于成本优势。CRO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从人均工资来看,根据申万宏源统计,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博腾股份,睿智医药,昭衍新药、皓元医药、美迪西、药石科技、九洲药业11家公司2021年整体人均薪酬20万元/年;根据talent统计,2021年美国制药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年4.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年,整体相差50%,中国成本优势显著。

CRO收入主要来自于药企的研发费用,全球TOP20药企的研发费用近几年不断增。2021年全球TOP20药企研发费用达1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

医药行业投融资金额与数量也间接影响CRO行业。投融资金额增加,药品研发费用增多。不过2021年一季度以后,国内外投融资并不理想。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2年1-4月,海外医药融资总额约164.47亿美金,同比下滑45.73%,融资事件数达到233起;国内融资总额约52.63亿美金,同比下滑43.40%,融资事件数达到143起。

国内融资金额和融资数量下降,或由于随着大量me too类药物上市,在医保谈判后药品价格骤降导致行业空间大幅缩水。

以PD-1/PD-L1为例,截至目前,国内有超30余家企业参与了PD-1/PD-L1领域的竞争,上市的有8款PD-1单抗(2进口+6国产)和4款PD-L1单抗(2进口+2国产)。正在进行临床以及申报临床后等待批准的更是高达18家和9家。2021年医保谈判后,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信达生物的信迪利、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均成功纳入医保,谈判后的最新年费用在3.5~5万元之间。东吴证券预计今年PD-1或降价至3.5万元/年的水平,甚至可能低至3万元,PD-1市场空间从千亿规模大幅萎缩至300亿元左右。

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去年11月,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庆研发指导原则》,在对照药学/方案选择上提出更高要求,限制大量重复甚至是me-worse的创新药推向临床,维护患者利益。在临床门槛提高和市场格局变化下,低水平的重复创新将被逐步淘汰。因此,国内投融资数量与金额锐减。

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是CXO行业发展主要风向标,然而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国内的CXO企业却纷纷增加资本开支。根据浙商证券统计,按增速来看,阳光诺和同比增长214%,位居首位;之后分别是:美迪西147%、泰格医药136%、普洛药业121%和博腾股份97%。2021年大部分国内CXO企业资本开支均呈现翻倍式增长,2020年同比增幅约67%。

不仅如此,三星集团(Samsung)发表声明称将在没来五年内向其业务投入超过3500亿美元到芯片和生物制药。目前其旗下的Samsung Biologics为CDMO企业,拥有4200多名员工,90多个全球客户。今年一季度营收5113亿韩元(约合3.96亿美元),预计其4号工厂制造设施将在2022年10月之前部分投入运营,以支持6X 10000L的生产能力。

目前尚不清楚三星这3500多亿美元中有多少将直接用于其生物制药业务。然而,三星表示,其雇用8万人的计划只是冰山一角,其扩张将通过其供应商和间接创造100万个工作岗位。

不难看出,随着三星的加入,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的情况下,CXO行业也将更“卷”。

就估值而言,根据申万统计,截至2022年5月10日,整体市盈率为48倍,低于82倍的历史中位数,处于7%的历史估值低分位。但是归根结底CXO行业属于代加工行业,倘若市场空间见顶,估值达到20多倍,与其他制造业相仿的水平,也是极有可能的。

虽然方达控股背靠泰格医药,在供应链方面拥有优势,但近几年在资本的哺育下,国内CXO行业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大本营位于美国的方达控股,要在国内实现高速增长显然难度不小。除此之外,由于方达控股6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美国,中美关系的发展动向也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关港股

相关阅读

智通港股解盘 | 复工复产带来修复预期

5月30日 | 智通财经

新股孖展统计 | 5月30日

5月30日 | 徐文强

港股概念追踪 | “刘耕宏女孩”接过全民健身旗帜,“国货”品牌有望触底反弹(附概念股)

5月30日 | 叶志远

什么信号?旷日持久抛售后对冲基金重新杀回港股!

5月30日 | 魏昊铭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5月30日

5月30日 | 智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