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7日,中国重工(601989.SH)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伴随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钢价的上行,新造船价格也持续走高。应该说,造船企业都迎来了量价齐升、业绩改善的机会。就公司而言,目前下属各船厂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产能利用率情况较好。1-4月公司接单情况良好,民船新接订单量和交付量均好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对于以美元计价及结算的产品,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将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但当前汇率市场变化较快、波动较大,公司将持续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跟踪研判,积极应对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近两年,各子公司已成功承接获多艘双燃料船舶新造项目,双燃料动力订单占比逐渐提升。相关子公司也充分利用其在船海装备领域强大的研发及制造优势,进一步开展绿色、环保、低碳、零碳船舶的布局及开发。
目前手持订单充足 迎来量价齐升、业绩改善机会
民船建造需要一定周期,接单情况并不会立即体现在当年业绩中。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39亿元,同比增长13.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0亿元,扭亏为盈。2021年,公司全年共承接民用船舶70艘/877.73万载重吨,吨位数同比增长了277%。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同时,伴随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钢价的上行,新造船价格也持续走高。应该说,造船企业都迎来了量价齐升、业绩改善的机会。
就公司而言,目前下属各船厂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产能利用率情况较好。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产能不会成为公司发展以及未来接单、尤其是接好单的制约。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船舶接单和建造计划是连续滚动的,船舶排产计划及交付周期,主要根据船东在签订合同时对船舶生产进度、交付时点等的要求来确定。2021年度承接的订单目前正在按合同稳妥有序推进建造,预计未来1-3年内陆续完工交付。
1-4月公司接单情况良好,民船新接订单量和交付量均好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比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成功承接2+2艘LNG运输船新造项目,成功承接多艘散货船新造项目,成功承接多艘集装箱船新造项目等。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等也在今年接获多艘新船订单。
中国重工在会上表示,2021年7月,中国船舶集团因收购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而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接到中国船舶集团及控股股东等有关上述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任何进展,如有,公司将及时按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无论是今年还是以后,公司都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合同收入、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汇率波动等相关因素,谨慎判断是否计提。
公司子公司主要分布在大连、武汉、青岛、重庆等地。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给公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以及生产经营的稳定带来一定挑战,公司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及生产经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基本正常。
公司民用船舶产品主要根据船东所处地区以及船舶建造合同约定的方式计价及结算,出口产品订单一般以美元等外币结算,内销产品订单一般以人民币结算。对于以美元计价及结算的产品,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将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但当前汇率市场变化较快、波动较大,公司将持续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跟踪研判,积极应对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今年新船价格处于上升趋势 双燃料动力订单占比逐渐提升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经受疫情和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带来的考验,尤其是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也带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或对新造船市场的需求释放形成一定压制。当然也要看到积极因素,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总体仍将维持增长势头,国际船海市场需求温和复苏,预计全球新船年均需求约为8,000万载重吨左右。同时,环保因素仍是驱动新船市场保持活跃的长期动力。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大宗物资等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元器件等购置加工成本增加,同时也可能导致船舶进口配套设备价格上涨或者供货拖期,影响我国船舶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进度。公司将积极研判经济贸易形势,主动把握形势变化给新造船市场、特别是能源、大宗物资运输船市场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并努力化解产业链、供应链及成本面临的不利因素,努力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
新船的量、价都和需求是否能够有效释放有较大关系。今年前4个月,尽管受到高基数影响,全球新造船市场同比出现一定下滑,但根据行业普遍观点,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总体仍将维持增长,特别是绿色环保船舶市场需求将持续受到关注,去年火爆的航运市场也明显增强了船东财务状况,利好今年船东投资订造需求的继续释放。当然,持续上涨的船价、钢材等原材料保持高位、配套成本压力等因素对年内新船需求也会形成一定抑制。
今年新船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58点,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8.1%。各主力船型价格均有上升。当前,全球主要船厂手持订单排期饱满,船厂议价空间大,并不急于抢单,同时受到高通胀影响,原材料、配套设备等成本压力高企,也将对新造船价格形成支撑;此外,为满足环保新规而采用的绿色技术也将是支撑新船价格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际环保公约规范落地带来的新机遇,公司加快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持续在绿色低碳环保船舶领域发力,推进船型的优化升级和新船型的开发,积极推进绿色船舶、零碳船舶等新型燃料动力船舶研发与应用。公司在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主力船型上均开发出了双燃料船舶,近两年,各子公司已成功承接获多艘双燃料船舶新造项目,双燃料动力订单占比逐渐提升。相关子公司也充分利用其在船海装备领域强大的研发及制造优势,进一步开展绿色、环保、低碳、零碳船舶的布局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