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会上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跨境电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六批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2018年,我国创新出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并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去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增长18.6%。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我们邀请到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先生、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先生、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盛秋平先生作介绍。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部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消费是最终需求,我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升4.5个百分点,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14辆,比2012年增长1.4倍。模式不断创新。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倍,农村电商异军突起。平台不断夯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打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十年,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一直以来,商务部花大力气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网络补短板,累计支持148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商业增特色,推动建设4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动就业50多万人,服务社区居民800多万人。带动社会投资135亿元。开展了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2021年,23条全国试点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0.2%、16.7%。流通效率上台阶。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
这十年,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6%和70%。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的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2021年增长122.1%,服务贸易逆差创十年新低。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内外贸一体化程度稳步提升。进博会越办越好,成功举办了四届进口博览会,累计成交额达到2722.7亿美元,引进了多种优质消费品和先进技术产品,从供需两端发力,有力促进了双循环良性互动。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寿小丽:谢谢盛秋平副部长,下面请王令浚先生作介绍。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海关统计的角度看,突出体现在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从量上说,十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2018年突破了30万亿元大关,紧接着2021年又接近了40万亿元的关口。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从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近十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跃升,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从质上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外贸经营主体更有活力。十年来,外贸的经营主体增长了1.7倍,外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由十年前的11.1%提升到去年的17.7%,提升了6.6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这十年,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中国外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强,在经济引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雄厚。
十年来,全国海关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促进了外贸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个减少到41个,整体通关时间四年来压缩了一半以上,这节省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能折算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支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目前,全国共有综保区156个。积极开展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坚持“管得住、放得开”原则,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框架方案。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大幅提升。三是积极促进外贸新业态有序发展,“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监管模式,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使“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四是全面深化海关国际合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的合作倡议,与171个国家地区海关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深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海关组织(WCO)有关规则制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磋商,积极参与全球海关协同治理。支持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到2021年,推动沿线国家100多种优质农食产品实现对华贸易。推广“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中国有近4000多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在境外享受和国内同样的通关便利,降低了贸易成本,为中国外贸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我国外贸总体开局平稳,但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当前稳外贸压力显著增加。海关总署党委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服务对外贸易大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寿小丽:谢谢。下面,请蒲淳先生作介绍。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监管,提升服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切入点,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市场主体总量历史性地跃上了1.5亿户,个体工商户达到了1亿户的新台阶,成为促进发展稳就业、保民生、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为经济行稳致远积累了最可贵、最可靠、最可信赖、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
我们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把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着力点,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公平竞争政策的决策部署,统筹完善竞争规则和强化竞争执法,统筹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更加注重遵循市场一般规律,更加注重强化法治化举措,更加注重防范化解竞争失序风险,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我们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重点领域全链条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涉疫产品质量和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为扩大内需营造了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我们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建立健全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既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市场高效运行和公平交易,同时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贸易便利等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记者朋友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14万亿经济总量、1.58亿户市场主体和14亿消费者广泛参与的超大规模市场,做好市场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为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寿小丽:谢谢蒲淳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看到,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且地位逐步稳固。但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贸形势严峻,请问下一步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考虑?谢谢。
盛秋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我国从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又跃居全球第一。去年,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跨越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创了历史新高。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1%。
二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150%。
三是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了31个。
四是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拓展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了35%。
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突出。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就业1.8亿人。去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优进优出,大力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口,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加快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三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调控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等相互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外贸企业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四是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仍然继续,我们将加大力度应对,努力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展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用好RCEP自贸协定,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注意到,我们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统一大市场”也成为一个热词。请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系是什么?谢谢。
盛秋平:好,我先做一个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想结合商务工作的实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堵点,畅流通,有利于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更好推动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和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优势,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区域协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助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内外贸一体化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是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二是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内外贸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大幅减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三是内外贸市场对接活跃,成长起了一批既从事外贸,又从事内贸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3.1万亿元,自2013年起,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用户十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到去年6月份,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8.12亿人。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去年超过了1000亿件,是2012年的近20倍,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
商贸流通助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从2014年起,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4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8万个,带动了618万贫困农民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同时,我们改造提升重点城市的步行街,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居民购物休闲体验更加便利、更加多元。
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打通内外贸 构建双循环”的典型案例,那就是义乌经验。从2012年起,国家在义乌先后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十年来,义乌出口增长了5.4倍,进口增长了10倍,电子商务交易增长了6.1倍,从“买全国、卖全国”走向了“买全球、卖全球”,“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下一步我们将从促消费、畅流通、稳外贸等方面发力,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出商务部门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蒲淳:我补充一下。全国统一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第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稳定、公开、透明、安全、法治化、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第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经济循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前提。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便捷获取市场资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为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提供基础支撑。
第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加快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增强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吸引力、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接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部署,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丰富市场监管领域制度供给。研究探索与成熟市场经济监管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供给,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平稳有序、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企业开办各项便利化举措,更好发挥营商环境改革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三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切实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四是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领域,深化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秩序的治理,着力优化市场消费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的信心。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和外贸规模相比,我们现在更看重的是外贸质量。请问从统计数据来看,外贸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哪些方面?外贸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谢谢。
王令浚:谢谢您的提问。十年来,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量质齐升和结构优化上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产品唱主角。2021年,我国出口21.73万亿元,其中,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就占了12.83万亿元,接近60%,而包括服装、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94万亿元,占18.1%。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反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是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互利共赢。2021年,我国进口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
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发展,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合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的地位稳固,上述贸易伙伴2021年合计占我国外贸的38.3%。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与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2.2%提升到2021年的26.2%,其中,近两年东盟连续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
四是外贸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从进出口规模看,民营企业2019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进出口值的占比达到了48.6%,接近半壁江山。十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五是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竞争的新优势加速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发挥作用明显,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3.8%、26.4%和57.7%。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92万亿元,增长1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了32.1%,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谢谢。
CGTN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全球倡议,请问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如何?现在有一些外媒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产生了质疑,请问您对此有什么样的评论?谢谢。
盛秋平:好,我先来做一个回答。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一是深化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的亮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已经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
二是加强投资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和实施,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运营良好。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项目相继落地,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四是完善机制平台,交流合作效率显著提高。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健全,已推动建立了超过100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以重大展会论坛为代表的开放平台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展会论坛。
8年多来,“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当前,虽然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各方一道,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王令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的25%提升到了29.7%。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5.4%,比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7.5个百分点。从具体国家来看,去年与我贸易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有越南、马来西亚等,超过8000亿元的有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安全与通关便利化的合作,主要是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交流、原产地证书联网等,在与我国签订AEO互认协议的4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2个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地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关铁通”项目已经在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启动试运行。同时,我们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的进口准入。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的合作理念。海关总署迅速行动,在全国海关培育了78个践行“三智”理念的先行先试的试点项目,其中22个项目涉及与国外海关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海关的合作。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时效。目前,世界海关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框架已将“三智”理念纳入其战略文件或多边议程。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党中央多次强调,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请问我国在维护公平竞争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蒲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对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持续优化公平竞争治理,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公平竞争制度机制日趋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修订,制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配套规章7部,发布平台经济、经营者合规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指南7部,发布《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反垄断相关职能整合到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挂牌成立国家反垄断局,实现了反垄断执法体制统一。2021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第一次形成我国公平竞争顶层设计政策框架。
二是市场竞争生态持续改善。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统筹运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价格监管、广告监管等各类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规则引导、行政指导、跟进执法、附条件批准等梯次工具,有序平稳推进重大执法活动,逐步解决了平台“二选一”等竞争失序突出问题。十年来,共查办垄断协议案件195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82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三是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了四级政府全覆盖,从源头防止出台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十年来,共清理存量政策文件340.2万件,审查新出台政策文件127.8万件,纠正废止5.3万件。持续强化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依法查处妨碍商品自由流通等案件363件。同时,深入推进竞争领域制度型开放,在全球竞争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平竞争治理体系。我们将更加注重坚持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不断健全公平竞争制度,设置好“红绿灯”,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领域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提升竞争监管效能。加强竞争倡导和企业合规建设,引导形成崇尚、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谢谢大家。
海报新闻记者:今天是5·20世界计量日,我们知道,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支撑。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加强标准和规则对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未来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蒲淳:今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5·20,也是世界计量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国内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市场规则和标准对接,有力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务实推进市场监管规则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框架下,推动标准协调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合作,助力外贸发展,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应对,对影响我国出口行业企业较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评议,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合法合理权利。
二是积极促进标准认证的有效衔接。在标准化方面,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96.15%,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到75%,主要装备制造业、重要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了90%,有力支撑了内外贸一体化。在认证认可方面,我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签署了127份合作互认类安排文件,加入了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极大便利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发展,简化出口转内销CCC认证程序,材料备齐,7个工作日就可获得CCC证书。
三是全面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大力度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企业按照相同标准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进行内销的产品,目前“三同”适用范围已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已有“三同”产品近1万种,企业约3000家。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和规则的对接,持续抓好贸易重点热点领域国家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广,不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动贸易增长、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多双边互认合作,扩大国内企业和从业机构的参与度,使之从国际合作互认中获得更多实惠。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推介力度,便利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的同线同标同质,加强对“三同”的政策引导、质量提升和服务保障,支持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满足“三同”的要求。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请问,如何看待过去这十年消费的发展状况,下一步在促消费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盛秋平: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商务系统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做好消费促进工作,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升级,模式不断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正如您刚才所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去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到了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以上,占进口总额约10%。
二是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去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比2012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新车销售量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比2012年增长了1.4倍。
三是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像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去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了24.5%,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受到了青睐。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每卖出8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占全球一半左右。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占手机出货总量的76%。
四是城乡消费协调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由2012的18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38.2万亿元,年均增长8.7%。乡村由2.6万亿元提升到5.9万亿元,年均增长9.8%。去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了13.4%,比2012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5个培育城市社零总额合计占了全国的13.8%。
五是消费贡献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创新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消费升级平台,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谢谢。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日海关出台了10条政策措施,以应对疫情对外贸带来的冲击。其实我们也知道,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他们一直关注的是营商环境,所以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口岸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王令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营商环境事关重大。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十年来,我们聚焦通关便利化,久久为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推进简政放权,下大气力取消行政许可事项。截至目前,仅保留十项行政许可事项。我们完善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企业办理手续更加便捷。我们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了海关28项行政执法检查事项。
二是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压时间,减单证,降成本,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营商环境。压时间,就是大大缩短货物通关时间。2021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2.97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60%以上,出口是1.23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80%以上。减单证,就是精简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书,海关积极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精简了证件,并基本实现网上核验。降成本,就是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实现了全国口岸收费目录的清单、标准全部公开。
三是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目前“单一窗口”由口岸执法向物流、贸易、服务等领域延伸。由于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可随时查询、跟踪通关物流的实时状态。
营商环境的改善永无止境。我们将一如既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推进口岸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CNBC记者:请问关于跨境电商有什么特别的机会和展望?谢谢。
盛秋平: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跨境电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贸易的中间环节,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更多国家、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普惠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消费行为的改变,各国消费者网购需求激增,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增长,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六批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2018年,我国创新出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并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和各地方,向全国复制推广了近70项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世贸组织、G20、APEC、国际海关组织等多边场合提出中国方案,并与23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本土企业依托制造业和市场优势,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领先的跨境电商平台。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去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增长18.6%。跨境电商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使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同时,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打造要素集聚、反应快速的柔性供应链,更好满足了海外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中国的跨境电商不光卖全球,也买全球,在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为全球贸易投资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多国驻华大使直播带货,积极推广本国产品,如巴基斯坦的粉盐,保加利亚的玫瑰水等特色商品成为了网红,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优质品牌借助电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落地生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希望各国企业加强交流互鉴,为跨境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全球经济疫后复苏作出贡献,也希望各国政府和商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谢谢。
王令浚:我从海关的角度做点补充。跨境电商是我国新兴贸易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总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始终秉持“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的监管理念,促进新业态有序发展。
一是创新监管模式。针对跨境电商不同的通关形式,有针对性地打造“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个性化的监管模式。
二是畅通跨境电商进出口渠道。特别是解决出口、进口零售商品退货难的问题,让国内消费者“海淘”更加放心。
三是推动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国际合作。我们在北京和世界海关组织共同举办了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发布了《北京宣言》,而且研究制定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子商务标准框架》,促进了跨境电商在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据统计,我国市场主体存量已达1.58亿户,其中有1亿户是近十年来增加的。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将采取哪些实招?谢谢。
蒲淳:谢谢你的提问。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市场监管总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切入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一是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供给。推动出台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一次全面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制度,为市场主体平等准入、自由迁移和便捷退出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二是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实现了从注册资本实缴制到认缴制,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从市场主体准入到产品准入,从高效准入到便捷退出,从畅通登记注册环节到改革涉企准营事项。从企业来回跑、现场办到一网通办和电子证照应用,有效降低了企业投资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过多干预。将企业年检制改为年报公示制,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建立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着力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
四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进一步推进涉企收费规范治理,有力推动国家惠企政策落实,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促进重点行业保供稳价,优化质量技术服务,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报请国务院批准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成本,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通过驰而不息地改革创新,企业平均开办时间由1个月以上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平均耗时由100天下降至60天,简易注销只需要20天左右。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现在的1.58亿户,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准营规则和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更好发挥涉企基础制度对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着力完善和落实企业帮扶政策,研究完善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健康发展。
谢谢。
寿小丽:谢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本文选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