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汽车行业发展正面临需求受疫情管控收缩、供给受疫情冲击、预期严重转弱的三重压力。4月汽车产业运行严重受到疫情冲击,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断崖下滑月度。
由于俄乌危机深化,导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同样超出预期。疫情影响全国汽车产业体系运行,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令汽车工业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汽车行业稳增长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由于芯片缺损改善,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特征依旧明显,但疫情导致传统车市受损损失持续加大,全年销量面临严峻调整压力。
1、2022年汽车商强乘弱局面改变
自2017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相对持续走弱,而商用车市场相对持续走强,这是政策推动商用车走强,而传统乘用车消费不旺导致乘用车需求低迷。2020年的政策主要支持卡车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前期对入门级乘用车支持政策没有强力推出,近几年乘商分化特征明显。
今年市场变化,乘用车与商用车均有压力,1-4月的卡车市场增长已经大幅低于乘用车市场增速,目前市场走势已经回归成乘用车市场的拉动。
2、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较强
前几年汽车市场持续下滑。2019年累汽车总计销量2576.87万台,累计增速-8.1%;2020年累汽车总计销量2531万台,累计增速-1.9%。
2021年累汽车总计销量2627万台,累计增速3.8%,终于实现正增长,高于2019年表现。
2022年4月累计汽车总计销量767.34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12.1%;4月汽车总计销量118.09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7%,环比上月增长-47%。
3、4月主力车企集团的表现均较好
因基数偏低,2021年年初走势高增长,主要是2020年的低基数的积累效果。2021年图对比的是2019年数据。
2021年车市走势不强,各集团因为卡车与乘用车优势板块的差异化市场需求而走势分化。
2022年4月的疫情导致传统车企压力较大,尤其新能源冲击叠加疫情影响,国有大集团表现分化,北方的一汽、长城、北汽等的各家表现都有压力;上汽、长安表现优秀,其中长安的卡车和乘用车版块表现均很好。
民营自主核心企业的表现很好。比亚迪、奇瑞今年的表现相对较强。
二线车企表现相对稳健。因为新旧动能转换和新能源车持续亏损压力,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分化严重低迷。
4月车市相对较差,疫情下各家走势分化。主力厂家大部分出现较大下降,但也有比亚迪等冲刺。
由于4月车市的销量受干扰因素多,因此厂家走势并不代表未来可持续趋势。
4、狭义乘用车企业产销走势
根据乘联会信息,2022年4月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增速-43%,是历年较差的,但强于汽车市场走势。
2022年4月累计狭义乘用车销量638.64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4.3%;4月狭义乘用车销量94.7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3.1%,环比上月增长-47.8%。
2022年4月累计轿车销量308.15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0.9%;4月销量47.13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7.7%,环比上月增长-46.2%。
2022年4月累计MPV销量24.96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19.5%;4月销量4.14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1.4%,环比上月增长-43.2%。
2022年4月累计SUV销量305.52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6%;4月销量43.43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7.1%,环比上月增长-49.8%。
长安汽车(000625SZ)4月领军,一汽大众较强,上汽大众稳健。乘用车主力厂家成为三大阵营,前期正常月度前3强在月均15万左右,中间在月均10万水平,后面的在月销8万台左右。4月主力车企生产分化,合资车企表现较差。
5、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产销走势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体走势超强,月度走势超强,增速目前在1.5倍的水平。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达到331万台,增长181%。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6、传统动力乘用车企业产销走势
2022年4月累计狭义乘用车销量492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12%;4月传统狭义乘用车销量67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5%,环比上月下降51%。
传统车的走势相对低迷,由于基数偏低,目前传统车也在恢复增长中,但全年已经低于2019年销量较多。常规乘用车的持续下行带来较大的市场压力。
7、商用车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商用车市场总体走势较低,2022年4月份同比下降60%,呈现历年少有的超低增速特征。
2021年的商用车市场起步超强,上半年暴增,下半年剧烈负增长,年累同比增速-6%,逐步低于车市总体走势。2021年上半年销量增速偏高也是透支未来的干扰因素,因此2022年开局低迷,1-4月同比下降38%。
商用车市场主力的厂家是长安汽车、东风汽车(600006.SH)、上汽通用五菱和北汽福田、一汽解放等,其中一汽表现较平稳,福田和五菱表现相对较强。重卡中的中国一汽和中国重汽表现都很好,部分二线企业走势仍有压力。
8、微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2022年4月累计微型车销量28.07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3.9%;4月微型车销量5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8.8%,环比上月增长-52.5%。
2022年4月累计微客销量28.07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0.3%;4月销量1.81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5.7%,环比上月增长-59.4%。
2022年4月累计微卡销量10.75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6.3%;4月销量3.19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3.8%,环比上月增长-47.3%。
2022年的的五菱走势相对很强,长安汽车的微车冲刺,2022年4月其它厂家分化。华晨鑫源走势改善,微车其它企业走势压力仍较大。
9、轻型卡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2020年累卡车销量397.47万台,累计增速23.8%;2021年累卡车销量367.01万台,累计增速-7.7%;4月卡车销量24.92万台,同比增长-21.4%,环比增长13.6%。
2021年累轻卡销量210万台,累计增速-6%;2022年4月累计卡车销量88.99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44.8%;4月卡车销量15.88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64.2%,环比上月增长-41.5%。
2022年4月累计轻卡销量57.47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29.4%;4月销量10.75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3.9%,环比上月增长-41.1%。2020年以来卡车高增长主要是国三柴油车淘汰的影响,各地采取强力措施打击假国三,带来巨大换购增量,该利好因素持续到2020年底,2021年逐步回归常态。目前期待对轻卡的超载问题进一步治理,带来类似重卡的增量。
2021年的轻卡主力厂家分化较明显,福田和东风走势超强,江铃汽车(000550.SZ)、江淮的轻卡表现平稳。
主力车企的福田保持超强的龙头地位。长城的轻卡走势很强,主要也是长城皮卡走势很好。
长安从微卡强势企业升级成为轻卡第二阵营强势企业。
10、中重型卡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2019年全年累计中重卡销量131.36万台,累计增速-0.9%;2020年累中重卡销量177.8万台,累计增速35%;2021年累中重卡销量157.2万台,累计增速-12%;2022年4月累计中重卡销量31.53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60%;4月销量5.14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5.7%,环比上月增长-42.3%。
重卡高增长主要是电商物流拉动公路运输的需求增长。疫情影响下的居民消费,电商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拉动物流运输,同时也有国三淘汰和投资拉动等综合因素。
2022年4月的主力走势均剧烈下滑,重卡4月下滑较少,一汽重卡在疫情下受损、但东风相对平稳。潍柴系的重汽走强和陕汽平稳回落。福田扩大与重汽的差距。
11、轻型客车企业销售走势
2020年累客车销量44.83万台,累计增速-5%;2021年累客车销量50.52万台,累计增速12.7%;4月客车销量5.37万台,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34.4%。
2021年累轻客销量41.16万台,累计增速19.6%;2022年4月累计客车销量11.64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27%;4月客车销量2.51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6.6%,环比上月增长-33.2%。
2022年4月累计轻客销量9.6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29%;4月销量2.07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8%,环比上月增长-32.5%。轻客企业的走势相对平稳,近期波动不大。由于轻客新能源的突破速度较慢,专用车的走势也不是很强,因此轻客的市场压力仍大。
近期的轻客市场持续平稳走弱,二线厂家崛起。近两年江铃走势超强,其次是上汽大通和长安的走势较强,金杯走势逐步平稳。
12、大中型客车企业销售走势
2020年累大中客销量10.4万台,累计增速-27%;2021年累大中客销量9.36万台,累计增速-10%;2022年4月累计大中客销量1.57万台,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12%;4月销量0.43万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9.2%,环比上月增长-36.2%。
前两年大中客表现较强,同比增长出现高增长,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公交车的抢补贴行情,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推动的结果。2021年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因此大中型客车有恢复的机会,但目前地方政府缺钱,补贴类车型表现一般。
2020年大客市场仍依靠新能源客车为主的乱象,随着政策延期,客车迎来政策利好,有地方财政支持的企业表现较强。
去年年初新能源车的暴增对大中型客车也带来促进。2019年政策压力带来结构性增长,宇通客车总体表现很强,近期厦门金龙较好。
2022年4月的比亚迪(002594.SZ)客车表现很好。4月的传统车企的厦门金龙和苏州金龙表现较强,新能源客车尚未有效启动。
本文编选自微信公众号崔树东,智通财经编辑:张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