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时代财经”,作者为童洁。
作为在内地商业市场上打拼已有25年的“老牌军”,恒隆地产一直期盼能够在内地市场有更大的作为。但高端商业市场的低迷,让这家港商有些“裹足不前”。
7月27日,恒隆地产发布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年6月30日,恒隆地产地产及其附属公司的总收入为63.58亿港元,微增1%。其中,物业销售增幅最大,上升5%至25.23亿港元,而其来自租赁物业的租金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减少2%至38.35亿港元。
过去半年,恒隆地产内地物业组合租金收入出现 4%的下滑。“除上海的恒隆广场外,我们业务所在的内地城市的高端商品消费仍然低迷。”对于在内地市场的“低迷”表现,恒隆地产没有否认。
时代财经了解到,截至6月30日,恒隆地产在上海、沈阳、大连、天津、济南、无锡六座城市拥有共计8个项目。上海项目依然是其业绩收入的主要来源,上海恒隆广场及港汇恒隆广场为其带来共计17.23亿元的租金收入。在上述8个项目中,租金收入录得增长的项目仅3个,出租率超过90%的更是只有济南恒隆广场。
对于内地收入的下滑,恒隆地产解释称主要是受到重整租户组合及调整市场策略的影响,“此等措施无可避免地对租出率及财务表现造成短期不良影响”。
大摩在随后的研报中也指出,恒隆在二线城市的商场表现仍面对压力,当中济南恒隆广场及天津恒隆广场收入分别跌1%及6%,而沈阳的市府恒隆广场租金收入更跌28%,受二线城市商场表现拖累,内地出租业务的息税前利润(EBIT)仅持平在65%,低于该行预期的68%。
今年以来,为了提振业绩收入,恒隆地产开始对旗下的物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对于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物业,恒隆地产进行了资产优化工程,另一部分物业则采取下调租金的方式来优化租户组合及提升租出率。
“上海恒隆广场的优化工程已大致完成,并一如预期于 2017 年上半年即开始带来可观的租金收入及零售额增长。”今年上半年,上海恒隆地产广场的租金收入增长9%。恒隆地产透露,2018 年起,优化完成的项目将分阶段重开,而优化来带的利好未来能在业绩中有所反映。
图:上海恒隆广场 来源:视觉中国
“立春不是即刻热。”恒隆地产地产行政总裁陈南禄在中期业绩记者会上强调,即使市况转好也要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在市场环境较好的香港,恒隆亦有物业在重新装修,他相信这一举措可以带来收益的增加。
相比租金收入的表现不佳,恒隆地产的物业销售却有所增长。其半年报披露,由于2017年上半年恒隆地产旗下住宅单位以较高售价售出,所以物业销售收入上升5%至25.23亿港元。而受惠于售价上升及不同的产品组合,物业销售溢利也有所增加,上升18%至16.42亿港元。
虽然物业销售可以更直接地带来收入,但与内地追求规模和高周转的房企不同,遵循“低买高卖”原则的港企并不急于补充土储,恒隆地产亦是如此。根据媒体报道,2001年至今,恒隆地产曾多次停止购地行为,而其最近一次在公开市场买地是在2013年2月。
“今年集团亦有竞投土地,只要有合适项目,都有机会入标。”恒隆地产地产执行董事陈文博表示。不过,对于近期内地房企在香港高调抢地的举动,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显得有些难以理解,“过去有不同外国投资者及企业来港投资,香港都应无任欢迎,而中资高价投到地,真的要恭喜他,不知他们能否赚钱。”
在陈启宗看来,想要在地价和房价都高企的香港赚钱并不容易,庞大的内地市场更应该被港企所关注,“香港企业应放眼内地,有很多不同投资机会,而且内地市场较大,可以到不同城市发展”。
今年恒隆地产已经多次出现在内地公开土地市场,虽无斩获,但陈启宗表示,现时恒隆在内地拥有的土地储备尚需数百亿元投资开发。
对陈启宗而言,盈利需要“踏准节奏”,不论买地还是卖楼,都应如此。去年,恒隆地产抓准节点在香港推售了多个物业单位,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而这些物业的成功出售令恒隆地产在2016年取得总收入增长46%、总营业溢利上升36%的成绩。
今年5月,有消息称,恒隆地产计划推售3个非核心区域的屋苑商场,出售总估值达40亿港元。这一消息被解读为恒隆地产继续“卖卖卖”的信号。
如今,上述观点得到佐证,在恒隆地产年中业绩会现场,有记者问及会否出售商用物业时,陈南禄没有给出否定的答案,而是说“样样都可以谈,但要打动到心”。他指出,需要有人出价高,集团又认为合适才能成事。(编辑:曹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