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万琼:港股反弹最大的逻辑就是超跌

783 4月14日
share-image.png
文文 智通财经资讯编辑。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博时基金经理万琼女士在分享她对于港股投资的思考时表示,后续港股反弹可能最大的逻辑就是超跌。当前港股的主要指数,无论是恒生指数类主题的恒生科技指数、策略指数比如恒生高股息,目前来看,估值都处于历史最低位。如果市场出现一轮反弹行情,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考虑到现在港股这样比较低或极低的估值水平,就算去赚估值修复的钱,反弹幅度都比较可观。至于反弹的幅度会有多少,一方面要看基本面,另一方面要看流动性如果从主题或策略的角度来看,港股中的高股息股票受益“稳增长”非常明显。此外,她还看好恒生科技指数这一类公司下半年的股价表现。

问:港股整体情况大家都非常关心,首先请万总为我们梳理一下港股出现低位波动的原因?

万琼我们看到最近港股波动比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前期港股受到俄乌争端、整个全球通胀上行、美联储加息,包括国内监管政策,还有中概股受到美国证监会监管政策影响,多重因素叠加,出现比较大的下跌,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波动。

第二,在国务院金融委员会发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之后,整个市场预期出现扭转,情绪面上有一些缓解,整个风险偏好跟之前比稍微有所好转。在一些抄顶资金或做空回补资金的共同作用下,这一波港股短期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反弹

第三,随着空头回补的结束,包括像短期抄底资金的获利了结,最终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还是会重新回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场对港股龙头公司基本面的预期差比较大,最近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财报前后,股价也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整体来讲,权重股财报一出,它们的波动也造成了港股市场的波动。

第四中美当前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不同的货币政策,这对港股的估值和基本面都会有影响。港股市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但是从市场参与者结构上来看,目前还是以外资为主,因此估值受到海外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更大些。

目前国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因为整个经济稳增长还是有压力。但是美国面临比较大的通胀压力,目前又处于加息周期,所以在海外和国内不同政策的大的宏观背景下,港股波动加剧

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

问:最近发现一些比较可喜的变化,从年初到现在有股票出现飘红,但科技股出现了比较低迷的状况,目前恒生指数整体表现有没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万琼:刚才也说到了科技板块,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恒生科技指数在3月15号见底之后,最高反弹幅度到了40%。从股价层面上来看可以说基本企稳。从估值上来看,不管是恒生指数还是恒生科技指数,包括指数当中的权重股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

目前整个困扰科技板块或恒生科技指数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当中的成分股,尤其是占比比较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因为港股跟欧美的权益市场或资本市场比较像,非常注重这些公司基本面。刚才也讲到投资者结构不一样,外资比较多,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基本面企稳了,估值上基本上就企稳了。

最近也是财报陆续公布的时间阶段,从已公布的2021年年报的公司看,目前基本面还是处于触底过程中,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增速也好,跟前期相比还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去年开始的监管政策,我们看到政策层面的影响比较显著。

同时,从管理层的交流上来看,各平台的一些公司在主动地收缩战线,好的是平台公司核心业务体现了很强的韧性。经过这一轮降本增效,这些平台公司的利润还是比较有希望率先去触底的。至于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面到底在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回升?目前阶段比较难以去估计,或者说难以预测。也有一些行业的分析师预计今年下半年,这些龙头公司的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我们可以保持跟踪和关注,时刻对此类公司保持比较紧密的跟踪。

问:港股投资者的资本范围、资本成分和A股有很多不一样,港股纳入了很多全球资本,有很多外资参与。从这个维度上,港股投资逻辑和A股有哪些不同?

万琼确实香港市场是一个以外资为主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外资机构大多数会去做全球配置,港股仅仅是全球配置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是比较小的一部分。当出现风险事件的时候,外资往往会优先去减少这些非核心的股票仓位,比如港股。香港市场受到海外风险事件影响的时候,本身市场波动也会更大,今年年初港股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因为外资对中国公司的理解有限,外资可能更倾向于去配置确定性比较高或比较强的中国资产,当出现不确定事件的时候,可能优先选择的是去规避。比如像去年一些平台经济公司,反垄断政策出来之后,可能有一部分外资选择在第一时间规避这类资产。

第三,香港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因为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而且有非常完善的做空机制和做空工具,从工具属性上来讲更完备。港股没有涨跌停限制这些机制如果出现调整,港股个股如果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可能幅度会比A股更剧烈一些,波动可能也会比A股更大一些。

问:港股在低迷状况中时不时出现反弹,也会引发大家对于超跌反弹机会的关注,后续您认为港股是不是还存在类似机会?

万琼后续港股反弹可能最大的逻辑就是超跌。当前港股的主要指数,无论是恒生指数类主题的恒生科技指数、策略指数比如恒生高股息,目前来看,估值都处于这一类的历史最低位。如果市场出现一轮反弹行情,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如果要更细化地去做分析,反弹幅度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中国稳增长政策的执行情况,二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或海外的货币政策。核心还是取决于中国稳增长的政策

为什么呢?我们把股价拆开来看,一部分要看盈利增长,一部分是估值。前面一直在讲一个逻辑,港股能不能企稳或持续有支撑的上涨,还是要看企业盈利。刚才说到的像稳增长政策执行的效果,影响的是港股基本面或港股这一类公司的企业盈利情况。海外的一些货币政策会决定港股的一些估值。

考虑到现在港股这样比较低或极低的估值水平,即使估值没有提升,如果基本面保持稳定的增长,就算去赚估值修复的钱,反弹幅度都比较可观。这一轮美联储加息预期非常充分,尤其是3月份加息基本符合预期之后,从美股来说也是企稳的,整个市场预期是非常充分的。

还要提一点,稳增长政策的效果现在来看还是存在着不确定性,特别是叠加现在国内疫情还是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还要待定。刚才说到的到底幅度有多少,一方面要看基本面,一方面要看流动性,两方面综合来看。

问:从去年四季度一直到今年,大家都在反复提稳增长政策,稳增长会给港股带来哪些比较具体的利好?从行业角度来看,会有哪些比较有机会的方向吗?

万琼稳增长主要是在投资端发力,因此直接利好的是偏周期的行业,像建筑、煤炭、有色金属等等这些周期性板块。同时,稳增长政策发力也有希望去带动信贷需求的增长,所以银行板块也会受益。

如果从主题或策略的角度来看,港股里面高股息股票受益非常明显。像恒生高股息指数里面,成分股主要还是分布在稳增长的周期性行业。

另外,从历史上来看,如果宏观经济面临压力,整个市场偏好下降的时候,这一类资产其实是比较受到投资者青睐,像这类资产本身也属于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这类资产核心公司特点是能够稳定分红,基本上企业盈利情况比较好,经营比较稳定,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问:除此之外,您还看好下半年港股的哪些行业?

万琼我们还是很看好恒生科技指数这一类公司。换一个角度来看,像恒生科技的投资时点类似买入没有时间成本的看涨期权。恒生科技指数里面成分股基本面变差的预期基本已反映到当前的股价中来,已公布2021年年报的互联网龙头公司,核心业务的基本盘比较稳固,决定了公司基本面存在底部支撑,不会像部分行业或是公司基本面会出现持续恶化的状况。

其次,未来就算这类科技公司成分股基本面在底部,但对应到股价不太会继续恶化,基本上股价已反映了当前最坏的预期。一旦公司基本面出现利好因素,或出现反转,未来的上涨空间非常可观。

回到业务本身,这类公司本身核心业务壁垒非常高,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有很好的成长空间,同时效率相比于传统行业来讲更高,即使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去竞争,都有竞争力,所以整体长期来看,有很好的增长空间。

从政策层面来说,之前政策出台可能会有一些顾虑,说到底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使行业能够健康有序正常的去发展,同时也让资本能够健康扩张,所以本质是利好行业发展的。

问:关于香港本土疫情和外围环境复杂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刚提到看好的行业基本面会不会还存在一些压力,比如港股消费、互联网、地产?

万琼刚才说到的行业基本面是否有压力,确实互联网、消费、地产这些基本面有压力,我觉得还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疫情的反复,对消费端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同时地产的下滑对消费端的冲击也非常大。

一方面,对于中国的居民来讲,居民财富的最大头还是房产,房价下滑加上疫情冲击造成整个收入下滑,对个人消费者意愿的影响确实比较大。另一方面,地产本身其也能带动很多消费,比如白酒,我们发现地产投资增速与白酒消费在历史上看有很高相关性。

但基本面存在压力不代表这个股票没有机会,核心问题还是股价反应的是什么样的基本面预期。举个例子,像地产行业目前从港股估值来看,整个市场认为大多数地产公司,港股民营地产公司的市净率大部分在0.3倍PB以下,即使是财务状况很健康的这些国企地产公司,PB市净率也远低于1倍。

地产毕竟是一个万亿级别大的市场,尽管部分高的负债或者是高杠杆的地产公司在这一轮调控周期当中可能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但未来我觉得一批稳健的优秀的地产公司还是会发展壮大,而且这个行业也不可能消亡。


相关阅读

智通港股解盘(04.14) | 复活节假期看两个方面

4月14日 | 智通财经

智通每日大行研报丨美银证券维持中远海能(01138)“买入”评级 药明生物(02269)获机构看至101.11港元

4月14日 | 丁婷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4月14日

4月14日 | 智通数据

绿茶集团更新招股书:2021年业绩平稳复苏 积极拓店策略踏准行业节奏

4月14日 | 郑允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4月14日

4月14日 | 智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