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观察到,由于俄乌战争令消费者价格指数远远超出政策制定者的舒适区间,亚太区一些央行逐渐改变长期以来不愿效仿全球央行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上调的态度。
该地区的经济在疫情后重启的步伐基本上落后于美国和欧洲,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亚的央行到目前为止大多忽略了全球供应障碍造成的通胀压力,而更多地关注于支持本国经济复苏。
然而,由于担心俄乌战争导致大宗商品成本再次飙升可能会破坏其经济稳定,本周亚太地区一些温和的央行的措辞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澳大利亚央行周二放弃了此前在评估当前形势时要保持耐心的承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10多年来首次加息的大门现在已经打开。
澳大利亚央行(RBA)副行长Michele Bullock周三表示,政策前景的改变反映出通胀压力的证据越来越多。
摩根大通分析师Ben Jarman表示:“外部通胀因素似乎足以让RBA先发制人地发出转变信号。”
Jarman表示:“澳大利亚央行的指导意见表明,即将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劳动力成本数据,可能会为经济正常化提供证据。”该分析师预计,澳大利亚央行将在6月首次加息,而非此前预测的11月。
美联储自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决定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并有望进入激进的紧缩周期以对抗不断飙升的通胀。
在菲律宾,央行行长Benjamin Diokno周二表示,如果通胀预期脱缰,将准备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Diokno的言论与3月份较为被动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3月份时,菲律宾央行曾表示准备应对,而此前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正逼近央行预期区间的上端。分析师目前预计,央行将在今年下半年上调基准利率。
预计印度央行不会在周五的会议上加息。但通胀率维持在央行设定的6%门槛的上端,这让人们对央行目前保持低利率以提振经济增长的策略产生了怀疑。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Krystal Tan表示:“总体情况是,通胀对亚太各国央行来说正变得更具挑战性,而近年来,通胀并未成为问题。总的来说,政策利率调整被提前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改变观点
韩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一些亚太经济体去年已开始放弃疫情时期的货币刺激措施,原因是物价飙升令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
在另一个极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距离收紧货币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和日本央行都不急于撤回刺激措施,因为它们的重点是支撑经济增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一些最谨慎的央行行长一直在亚洲新兴市场任职,而这些地区历来被视为最容易受到美联储加息和通胀冲击的地区。
在东南亚,通过政府补贴和价格控制等措施抑制通胀,从而减轻了央行的压力。
因此,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仍在公开场合坚持其低利率承诺,并表示将降低国内物价压力,但这些国家也承认,全球通胀的威胁正在显现,而且持续存在。
马来西亚央行行长上周表示,她认识到,在疫情期间预示着货币支持的前所未有条件几乎已经结束。
Nor Shamsiah Mohd Yunus表示:“因此,在政策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长期保持低利率的后果,这可能导致金融失衡的不健康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