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60家机构调研!钧达股份(002865.SZ):今年硅料产能的增加大概率驱使全年硅片价格呈现下行通道 捷泰科技TOPCon项目第一期8GW预计在下半年投产

315 3月25日
share-image.png
陈筱亦

智通财经APP讯,钧达股份(002865.SZ)在近日接受超160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盈利水平在电池行业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对于硅料环节来说,硅料产能的增加大概率驱使全年硅片价格呈现下行通道,有利于电池环节盈利。捷泰科技正在安徽滁州建设16GW的TOPCon项目,第一期8GW预计在今年的下半年投产,将使得TOPCon电池比较快实现批量供应。当TOPCon新技术进入量产阶段,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会形成对PERC竞争优势。

2021年是公司业务转型关键的一年,公司成功收购了捷泰科技51%的股权,进入光伏行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63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78亿元,主要还是汽车业务方面的亏损。公司在3月15号披露了重大资产出售的草案,计划剥离上市公司汽车业务,整体出售给实控人控制的企业杨氏投资。剥离的资产评估之后作价10.5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剥离,可以回收现金,加强公司下一步对光伏业务的投资。

钧达股份表示,2021年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持续上涨,对电池行业盈利具有影响。目前公司产品结构以182尺寸为主,盈利能力会比小尺寸更有优势,非硅成本控制比较有优势,公司去年加强供应链管理也有收益,公司去年开机率保持产线90%以上,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公司盈利水平在电池行业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对于硅料环节来说,硅料产能的增加大概率驱使全年硅片价格呈现下行通道,有利于电池环节盈利。

捷泰科技方面,钧达股份介绍,到2021年年底,捷泰科技产能约8.2GW,经过2022年一季度的改造,全部产能都升级182-210mm大尺寸PERC产线。捷泰科技正在安徽滁州建设16GW的TOPCon项目,第一期8GW预计在今年的下半年投产,将使得TOPCon电池比较快实现批量供应。虽然电池行业在2021年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影响,但是凭借公司的技术能力和设备、产品结构的优势,实现了预期目标。捷泰科技并入上市公司后,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未来可以持续扩大产能。

钧达股份在介绍TOPCon情况时还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TOPCon量产线招标及合同签订,公司选择路线是LPCVD,主要是拉普拉斯公司的产品。公司对TOPCon技术的试验研发经历几年时间,能够量产的决策也是依据研发和试验的结果,下一步8GW产线计划今年6月投产。今年下半年是量产化的过程,TOPCon量产后驱动产品降本增效呈现上行通道。当TOPCon新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就会进入改善期,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公司认为TOPCon经过量产后会形成对PERC竞争优势。

在被问及TOPCon的上游硅片目前情况,钧达股份表示,N型硅片和P型硅片在拉晶的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唯一的差异就是开始做N型电池的时候,品质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公司现在实验上也是在尝试着取消N型硅片用料的质量过剩的问题。但是在电池端,TOPCon比PERC的转换效率有提升,因此,N型硅片跟P型硅片在成本端能够打平。此外,N型硅片可以做的更薄一些,从硅成本看,TOPCon应该比PERC成本更好。

钧达股份还介绍, 公司和上机数控签订的未来几年的框架采购合约,上机数控是公司硅片供应商之一,公司将与上下游企业共同配合推动N型产品的量产。总体来看,未来采购端不会存在瓶颈,关于硅片厚度,现在PERC160-165μm厚度,TOPCon将采用150μm厚度。

钧达在介绍下游客户情况时表示,公司去年出货量约5.6-5.7gw,客户主要是晶科,锦州阳光、华能、英利、尚德等组件企业,这是公司PERC产品客户结构。今年一方面公司产能规模大幅增长,其次会增加N型产品,公司去年12月公告了TOPCon产线投产计划后,市场现有客户、其他客户都在积极响应,组件端转型N型壁垒不高,收益很好,组件客户会积极跟进配合进行N型组件的生产及市场销售。

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2021年是公司业务转型关键的一年,公司成功收购了捷泰科技51%的股权,进入光伏行业,形成了光伏电池加汽车零部件的双主业架构。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63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78亿元,主要还是汽车业务方面的亏损。资产方面年末总资产60.15亿元,同比增长约两倍;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约为10.02亿元,基本上和去年持平。

捷泰科技2021年实现约50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约80%。净利润2.25亿元,完成2.1亿元的业绩承诺。由于是2021年9月26日完成交割,捷泰科技是从2021年10月1号开始并入上市公司报表,2021年捷泰科技对合并到上市公司报表的收入是16.89亿元,占整体上市公司收入的60%左右,2021年的并入到上市公司报表的利润约4900万元。

第二块汽车零部件业务,2018年受汽车行业调整的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反复,还有汽车缺芯,短期内抑制了行业的复苏。从公司整体的情况看,原材料上涨,还有一些客户的采购量、采购价格大幅下降,2021年汽车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十个多点。此外客户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不好,对汽车业务相关的存货,模具计提了减值;同时在订单不足、开工率下降的情况下,还单独对一部分生产设备计提了减值。考虑汽车业务的经营情况,公司集中更大精力到光伏电池业务。2022年3月15号,披露了重大资产出售的草案,计划剥离上市公司汽车业务,整体出售给实控人控制的企业杨氏投资。剥离的资产评估之后作价10.5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剥离,可以回收现金,加强公司下一步对光伏业务的投资,同时把一块增长乏力,亏损严重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剥离出去,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的价值。

(2)捷泰科技基本情况

捷泰科技专注于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制造。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捷泰科技积累了比较深厚的技术、人才、设备管理的经验,一直排在中国光伏电池行业的第一阵营,其中在2018年、2019年,PVinfolink电池行业排名中排在第三,第四名。

到2021年年底,捷泰科技产能约8.2GW,经过2022年一季度的改造,全部产能都升级182-210mm大尺寸PERC产线。2021年12月公告了在安徽的滁州建设16GWTOPCon的生产线,因为公司有十多年来的技术和研发的积累,公司过去几年对TOPCon技术的持续的研发和投入,取得了在TOPCon技术上的量产化的能力。捷泰科技正在安徽滁州建设16GW的TOPCon项目,第一期8GW预计在今年的下半年投产,将使捷泰科技不仅仅在目前主流的PERC光伏电池板块有最优的产品结构和布局,同时也在N型电池,就是TOPCon电池的方向中,比较快实现批量供应。从我们产能的发展来看,实际上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都会有比较大的扩张。经营数据上来看,2021年捷泰科技的营业收入50.5亿元,利润是2.25亿元,出货量大概5.6到5.7GW。虽然电池行业在2021年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影响,但是凭借公司的技术能力和设备、产品结构的优势,实现了预期目标。捷泰科技并入上市公司后,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未来可以持续扩大产能,保持业绩的增长。

二、问答

问:未来公司TOPCon提效,主要是哪个方向?

答:一、选择性发射极(SE)工艺开发,二、隧穿层优化,三、掺杂多晶硅层优化,还有工艺上包括一些金属化的接触,也都是一些效率优化的方向。

问:TOPCon的技术方案设备端来看,包括LP、PE,这几个方案有哪些新的进展,未来选择上主要关注的方向?

答:行业里有三大方向,分别是LPCVD、PECVD和PVD。三个方向现在看在量产上较多运用LPCVD,因为它是较成熟的技术,而且效率和良率问题上的解决都比较可行。PECVD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研发,也是后面的一个方向,但PECVD目前来说量产的数据还不多,公司也在跟进PECVD技术的情况,后期我们也不排除会对比PECVD和LPCVD的差异,在扩产的时候也会向这个方向去选择,PVD整体来看设备上的投资可能会大一点,在设备的研发上整个行业里设备开发的厂家比较少,这个技术我们在做一些跟进。

问:现在的产线技术方案还比较确定吗?

答:我们一期投产采用LPCVD的方案。

问:LPCVD业内觉得能量产的好像只有拉普拉斯,不知道钧达如果现在向它采购的话,短期或者下半年的供应会不会是一个问题?

答:LPCVD不只是拉普拉斯在做,有几家都在做LPCVD设备,据了解拉普拉斯也在扩产,设备供应也不太有较大问题。

问:目前主要还是考虑拉普拉斯吗?

答:是的,因为这是用来量产的设备,还是要考虑一些成熟的设备方案。

问:如果没有中试线试跑,还有底气进行这么大的开支吗,最后规模量产之后品质能否达标有信心吗?

答:如果没有中试线的投资,这个投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有中试线跑出一些数据,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去做到,不管是效率还是良率,包括一些成本的控制。

问:关于TOPCon,目前我们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来自不同公司、专家、实验相关人员,偏差较大大,很多口径对不上,您能从效率,良率,CTM,包括成本问题,总体上给一个评价或者看法?

答:一、良率。最早来讲,TOPCon的良率较低,当时影响它的良率的主要是LPCVD的绕镀问题,后经过实验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绕镀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公司中试线TOPCon良率不会低于PERC,可以达到98%以上。二、效率。不同公司在电池效率的标定上可能会有差异,很多公司不一样,标定的场所本身有差异,参照组件的功率整体就比较清晰。TOPCon的话,组件封装的功率如果是,182尺寸72片的话,可以达到575W,从现在的良率和功率来说,TOPCon还是优于PERC的。

问:PERC来说15-17年业内认为效率已经很难优化了,但18、19、20、21每年都在进步,对于TOPCon,如果能有这么长的优化的生命周期,那是否说明理论上的空间比较大?

答:工艺上来说,不同技术优化进程是一样的。PERC代替BSF时候,15年PERC功率大约19%多一点,后来经过很多优化改善,现在PERC效率在23%以上。其实一个新技术,包括TOPCon也是一样,毕竟是从实验室先转化到量产,量产过程中肯定会经过各种优化,包括现场实操的经验积累,TOPCon以后的优化空间肯定是比较大的。

问:TOPCon上游硅片目前情况如何,包括N型硅片采购价格,溢价,以及供应的充足度?

答:一、投资之前,公司也做了一些硅片的调研,N型硅片和P型硅片在拉晶的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唯一的差异就是开始做N型电池的时候,品质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致使N型硅片对硅料要求就高一些。公司现在实验上也是在尝试着取消N型硅片用料的质量过剩的问题。但是在电池端,TOPCon比PERC的转换效率有提升,因此,N型硅片跟P型硅片在成本端能够打平。二、N型硅片少子寿命较长,跟P型硅片对比,它的减薄对效率影响并不像P型那么大。N型硅片可以做的更薄一些,从硅成本看,TOPCon应该比PERC成本更好。

问:N型比P型衰减少的原理?

答:衰减研究现在主要为两个方面,硼氧对和硼铁。N型主要掺磷,就不存在硼氧对和硼铁的一些影响,自然它的光衰会少。

问:下游客户采购意愿整体情况?

答:采购意愿比较强。原因:一、组件功率增加,电站投标方面有优势。二、TOPCon电池做组件生产的非硅BOS成本下降很多,投入的成本单瓦会降低很多。三、发电量,根据国内最早的电站的一些数据,同样大小电站,TOPCon发电量高出3%-5%。四、电站投资,因为组件功率提升,BOS成本会有大幅度的下降。以上四点来看,下游客户的期望值较高。

问:硅片的厚度,现在PERC多少?170左右吗?

答:PERC的现在的厚度行业业内一般在160-165μm之间。TOPCon,能做到145-155μm。14:减薄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问题,能克服吗?回复:减薄的过程主要是对一些机械载荷的影响,但是从现在的一些实验来看,影响并不大。参考整个硅片的厚度发展史,最早的硅片厚度实际上在320μm左右,现在P型硅片厚度已经减少一半,实际上厚度上还可以继续降。15:现在公司用的设备是LP,具体的绕镀和黑斑问题都解决了吗?回复:绕镀问题,如果做单面LP,绕镀确实很难解决,双面LP不会存在绕镀的问题,绕镀问题几年前已得到解决。黑斑的问题,借由隧穿层工艺的优化,多晶硅层厚度的控制,及磷扩散工艺参数的调整已可有效的解决。

问:TOPCon设备投资是大概多少钱?

答:大概1.8亿左右一个GW。现在的整个设备的单价有下降,设备厂的利润没有之前高,而设备的产能会增加。

问:P型的IBC有了解吗?N型技术上的纯度方面可能比P型要高三个9以上,这个方向硅料是否有壁垒?

答:一、IBC。没有做P型IBC的储备,但N型IBC的储备有。整个行业里,IBC有两个技术路线走的比较多,一个是SP,一个是夏普,我们对两个技术路线都有涉足,特别是对夏普。因为SPIBC申请的专利特别多,打破技术壁垒的话较麻烦,夏普相对来说较简单。N型IBC,暂时没做是因为IBC的工艺步骤太长,对良率的控制难度更大,所以只是对该技术做了一些研发,这个技术除了电池本身的一些变革外,它对于组件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就要求有一些配套升级,这对它的市场拓展也是不利的。所以这个技术只是作为一个研发的备案,我们有这个的储备但是量产上没做。二、N型硅料。开始对N型硅料要求较高是出于对N型硅片的要求,当时研发N型电池时对寿命特别看重,致使不得不用高纯度硅料,现在各厂商也意识到该问题。现在N型硅片已经有下降。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相信有研究成果后应该对硅料的需求不会那么严苛。开始从研发去考虑肯定要求比较高,到了量产阶段情况会发生变化。

问:电池环节未来能拿到超额利润,单该环节TOPCon和PERC价差预计多大,成本大概上升多少?

答:对一体化的企业来说,电池成本增加,但组件成本又降低,降低以后从产业链上来看,投资的成本还是会有优势。在利润分享的问题上,组件一个是BOS的摊薄,另外一个是销售的溢价。具体的定价及溢价分配,因为现在量产产品还没有出货到客户,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问:随着效率的提升,溢价会持续的扩大?

答:要看市场的需求。PERC在替代BSF时,当时的溢价也是很模糊,后期一旦推向市场应用,特别是市场运用了这个产品后,PERC的功率比BSF要高了很多,在电站建设方面,不管从成本侧考虑,还是从宣传面考虑,市场会认为PERC比BSF好很多,所以从终端市场又去反推的PERC跟BSF的价格差异再次扩大,现在N型替代PERC的过程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问:公司TOPCon技术情况?

答:公司对TOPCon技术的试验研发经历几年时间,能够量产的决策也是依据研发和试验的结果,下一步8GW产线计划今年6月投产,产能调整爬坡试验成熟的过程需要几个月时间,大方向看产品效率良率都没问题。

问:财报利润情况?今年情况?

答:电池环节在光伏行业中是核心技术环节,是盈利比较好的环节,2021年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持续上涨,对电池行业盈利具有影响,公司与同行相比有些差异,比如公司产能比较新,公司8.5GW产能中,其中5GW是最新一代大尺寸PERC新产能,另外3.5GW是2018年投入,2022年一季度升级为182大尺寸PERC。目前公司产品结构以182尺寸为主,盈利能力会比小尺寸更有优势,非硅成本控制比较有优势,公司去年加强供应链管理也有收益,公司去年开机率保持产线90%以上,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公司盈利水平在电池行业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对于硅料环节来说,硅料产能的增加大概率驱使全年硅片价格呈现下行通道,有利于电池环节盈利。

问:TOPCon情况?

答:今年下半年是量产化的过程,TOPCon量产后驱动产品降本增效呈现上行通道,比如当年PERC产品刚进入市场转换效率只有19%,非硅成本很高,现PERC产品的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转换效率每年增长1个点以上,非硅成本也大幅下降。当TOPCon新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就会进入改善期,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公司认为TOPCon经过量产后会形成对PERC竞争优势。

问:与上机数控的采购协议及硅片厚度?

答:公司和上机数控签订的未来几年的框架采购合约,上机数控是公司硅片供应商之一,公司将与上下游企业共同配合推动N型产品的量产。总体来看,未来采购端不会存在瓶颈,关于硅片厚度,现在PERC160-165μm厚度,TOPCon将采用150μm厚度。

问:下游客户情况?

答:公司去年出货量约5.6-5.7gw,客户主要是晶科,锦州阳光、华能、英利、尚德等组件企业,这是公司PERC产品客户结构,今年一方面公司产能规模大幅增长,其次会增加N型产品,公司去年12月公告了TOPCon产线投产计划后,市场现有客户、其他客户都在积极响应,组件端转型N型壁垒不高,收益很好,组件客户会积极跟进配合进行N型组件的生产及市场销售。

问:TOPCon量产线招标进度?技术路线?

答:公司已经完成了生产线招标及合同签订,我们选择路线是LPCVD,主要是拉普拉斯公司的产品。

问:公司TOPCon后续效率和成本情况如何?

答:公司前几年持续投入TOPCon技术研发,根据研发试验结果,TOPCon已具备量产条件,TOPCon技术对硅片厚度兼容更强,有希望持续薄片化,降低硅片成本。另外,银耗降低的研发也在持续进行,预计随着TOPCon量产及后续生产过程,产品的降本增效将持续改进。

问:汽车饰件业务今年一季度情况?

答:去年汽车饰件业务有比较大的收缩及调整,对部分设备提取减值,这些动作会降低今年的对业绩的影响。剥离汽车饰件资产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考虑如何降低对公司Q1的影响,目前方案是过渡期间的损益由交易对方承担,由交易对方承担过渡期间的损益。如果资产出售交易顺利完成,即使今年一季度汽车饰件业务发生亏损也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

相关阅读

逾130家机构调研!帝尔激光(300776.SZ):IBC、TOPCon已获量产订单 除激光转印外近期公司也取得头部客户近3亿元设备订单

3月15日 | 陈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