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明确氢能重要战略地位 重点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关键核心技术

204 3月25日
share-image.png
东吴证券 东吴证券研究所官方研报、信息发布平台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对制氢-储运-加注-应用指明发展目标和着力方向,重点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攻关和规模化应用,加速全产业链发展。建议关注:制氢【九丰能源(605090.SH)】、【金宏气体(688106.SH)】;加注设备【冰轮环境(000811.SZ)】、【厚普股份(300471.SZ)】;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亿华通(688339.SH)】、【泛亚微透(688386.SH)】、【腾龙股份(603158.SH)】、【美锦能源(000723.SZ)】、【宇通客车(600066.SH)】。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首发,明确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战略地位。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作用及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将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发展现状:我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标准的约1200万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2)三期目标:①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②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③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3)四维部署:①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建设专业人才队伍;②推进制氢、储运、加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③推进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多元化示范应用;④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

制氢: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副产氢,长期主攻可再生能源制氢。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1)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2)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3)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短期来看,工业副产氢已具备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制氢成本和碳减排,最具经济性。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制氢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低于0.15元/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具备经济性。

储运&加注:提高气态储运效率加速降本,坚持需求导向有序布局加氢站,支持油气站改扩建&站内一体化加氢模式。1)储运环节,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2)加注环节,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有序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支持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氢站,探索站内一体化加氢新模式。

应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应用,2025年保有量目标5万辆。《规划》要求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交通领域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应用。截至2021年燃料电池车底保有量达0.89万辆,2025年保有量目标约5万辆。京津冀、上海、广东和河北示范城市群到2025年氢燃料车推广目标合计不低于2.8万辆。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本文编选自“ 东吴研究所”,分析师:袁理;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

相关阅读

光大证券:建议关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核心竞争力企业

3月24日 | 光大证券

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相关产业链如何选股?

3月24日 | 东吴证券

板块异动 | 氢能产业规划发布 氢能源板块拉升

3月24日 | 黄晓冬

板块异动 |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 氢能源概念股开盘大涨

3月23日 | 黄晓冬

港股异动 | 京城机电(00187)续升17%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公司深耕气体储运装备业务

3月23日 | 涂广炳